一口氣看懂吳越爭霸!吳越兩國稱雄一時,為何有人說他們隻是棋子。《網路歷史》

在春秋後期的時候,吳國和越國的爭霸戰爭,顯然是那個時代的歷史焦點。

伍子胥的明言勸諫,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文種的‘狡兔死走狗烹’,西施和范蠡的淒美愛情……所有這些流傳千古的故事,全都是圍繞著吳越爭霸來進行的。

不過,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產生過這樣一個疑問:

為什麼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時候,吳國和越國好像一點戲份都沒有?

當時所有的歷史,好像都是圍繞著秦晉齊楚之類的國家來進行的。

為什麼到了春秋後期的時候,吳越兩國忽然就成了主角呢?

同時代其他的幾個大國,為什麼忽然就啞火了呢?

實際上,這其實並不是大家的錯覺,歷史確實如此。

春秋後期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秦晉齊楚這幾個傳統大國,內部各自都開始出現問題了,所以對外的戲份瞬間就變少了。

而吳越兩國,則是因為一些復雜的歷史原因,以一個‘新興大國’的姿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作為新興大國,勢必要和其他國家產生各種糾葛關系,故事自然也就會多一些。

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其實和春秋時代的歷史大背景有關。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越國和吳國,其實都不是什麼歷史很短的國家。

相反,這兩個國家的歷史超長。

越國的老祖宗,據說是大禹的後人。

據史書記載,在夏朝的時候,大禹去世之後,葬在的會稽山這邊。

然後他們家從後代當中,單獨挑了一個人,分封到了會稽山地區,建立了一個小國家,或者說是部落。

所以,越國之所以會出現,其實就是為了給大禹看墳。

而吳國這邊,歷史同樣也非常悠久。

據說當年在商朝末年的時候,周國開始崛起了。

不過當時的周國,還是周文王他爺爺在位,這個人後世一般叫他周太王。

而周太王到了晚年的時候,就開始琢磨立誰做繼承人的問題了。

當時周太王一共有三個兒子,但是周太王對這三個兒子都不太滿意,反倒是對自己三兒子家的那個孩子,更看好一些。

這個被周太王看好的孫子,就是後來的周文王。

但是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周太王死後,他的位置肯定得由他大兒子來繼承,老三家的孩子,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班的。

所以後來,得知周太王的心思之後,老大和老二直接離開了周國,遠赴東南,遠走他鄉。

如此一來,周太王就隻能傳位給老三,然後又老三傳位給周文王了。

而老大這邊,去了東南之後,據說在當地發展得還很不錯,很快就有很多當地的百姓前來依附他們,後來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國家。

再後來,等到周武王戰勝了商紂王,成了新的天下共主之後,自然要找一下自己這兩個親戚。

結果,找了之後發現,原來人家在東南地區混得還不錯。

所以後來,周武王就直接正式給了他們冊封,讓他們建立了吳國。

不管歷史上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反正對於吳越兩國的來歷,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

而且毫無疑問,吳越兩國的歷史,肯定是超長的,這是沒有爭議的。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這倆國家都在東南地區,而當時中原文明的核心,是在黃河流域。

再加上當時交通確實很不方便。

所以在漫長的西周時代,以及春秋初期,這倆國家其實和中原其他國家的交流並不算多。

而且,當時那些中原核心地區的國家,似乎也不太瞧得起吳越兩國。

連楚國這樣的國家,都被他們視作‘蠻夷’,那吳越兩國,自然也是差不多的待遇了。

如此一來,中原各國不願意帶著他們玩,吳越兩國自己在東南地區待著也挺好,雙方井水不犯河水,自然就沒什麼故事了。

直到春秋中期。

春秋時代,因為周王室持續衰落,導致幾個大國開始逐漸崛起。

後來,齊國首先稱霸,但是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開始內亂了,所以霸主國的位置就空出來了。

而齊國衰落之後,晉國和楚國,則是後來居上,逐漸成了新的頂級強國。

晉楚兩國崛起之後,開始各自拉攏小弟,相互進攻。

整個春秋中期,幾乎就是晉楚兩國爭霸的歷史。

在晉楚兩國爭霸的過程當中,晉國的晉文公,楚國的楚莊王,先後稱霸。

就連秦國和齊國這樣的大國,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必須選擇一方聯合。

而其他的小國,那就更是如此了,隻能選一方站隊。

晉楚兩國的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近百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當中,晉國雖然利用地理優勢,長時間壓制了楚國,但是也很難從根本上打擊到楚國。

至於說滅了楚國,那就更是想都別想了。

所以,當時晉國就開始琢磨:是不是可以從楚國的側面,再扶持起來一個國家,讓這個國家和楚國對打。

這樣一來,楚國疲於奔命,無法集中力量對付晉國,晉國是不是就可以徹底壓垮楚國了呢?

就在晉國剛剛有這個念頭的時候,吳國就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了。

這事說起來也是很巧。

在之前漫長的歷史上,吳國和中原各國的聯系,一直都比較少。

恰好在這個時候,當時吳國這邊在位的國君,吳王壽夢,聽說這些年中原那邊變化很大,所以就想去中原那邊訪問一下。

這個壽夢,就是後來那個吳王夫差的太爺爺。

當時壽夢在中原這邊轉了一大圈,訪問了好多國家,這期間也去了周王室那邊。

所以在這期間,晉國就知道這事了。

晉國當時正想找一個東南方向的國家扶持起來,而壽夢也希望帶一些中原各國的先進文化回去,所以雙方很快就一拍即合。

就這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晉國開始傾力扶持吳國,吳國的國力也開始暴增。

而吳國崛起之後,楚國的日子自然就難過了。

既要防著晉國帶著一大堆小弟,從正面施壓;同時還得防著吳國,從側面偷襲,日子實在是過得越來越慘。

所以後來,楚國終於後知後覺,意識到自己也應該扶持一個小弟,幫忙牽制一下吳國。

接下來,楚國在東南地區找了一圈之後,發現唯一能和吳國對抗的,似乎也就隻有越國了。

於是從這時候開始,楚國也開始大力扶持越國。

所以有人說,吳越兩國的爭霸,最開始其實都是源自於晉楚爭霸。

而吳越兩國,其實隻是晉楚兩國的棋子而已。

隨著晉楚兩國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原本平靜的東南地區,就開始不太平了。

吳國這邊,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先後經歷了三代人,而且發生了很多事情。

簡單來說,壽夢在位期間,得到了晉國的大力扶持,然後開始飛速崛起。

而壽夢老了之後,又開始考慮傳位的問題。

壽夢有四個兒子,這其中老四最出色,壽夢也最想讓他即位,但是壽夢又不想違背嫡長子繼承制。

所以在這之後,這兄弟四人,開始輪流做國君。

老大死了,老二上位;老二死了,老三上位。

但是,傳到老三之後,老四忽然不想做國君了,所以老三老了之後,就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不過如此一來,老大的兒子就不幹了。

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制,老大的兒子應該才是國家繼承者。

所以後來,老大的兒子在伍子胥的幫助下,請了一個叫專諸的刺客,刺殺了自己三叔的兒子,也就是當時在位的吳國國君。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

而老三的兒子被刺殺之後,老大的兒子自然就順理成章做了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也就是夫差他爸。

至於越國這邊,這些年內部倒是相對太平,一直都是父子相傳。

之前吳國被晉國大力援助的時候,是越王夫譚在位,也就是勾踐他爺爺。

等到吳國內部發生那一大堆事情的時候,是越王允常在位,也就是勾踐他爸。

吳越兩國這些年內部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

至於外部,這期間吳國一邊自己搞擴張,一邊幫晉國牽制楚國。

不得不說,吳國打仗還是挺狠的,對敵人狠,對自己也狠。

老大和老二這兩位國君,全都是死在了對外戰爭當中。

而越國這邊,隨著吳國的崛起,吳越兩國的沖突越來越大,矛盾自然也就越來越深。

如此,到了吳越兩國全都崛起之後,晉國和楚國開始有變化了。

因為連續打了幾十年,又沒能打出個結果。

再加上當時兩國內部,都開始出現問題。

尤其是晉國,幾個強大的士大夫家族,開始逐漸架空國君。

所以到了公元前546年的時候,晉楚兩國直接舉行了一場和談,簽訂了和平協議,宣佈平分霸權。

隨著雙方簽訂了和平協議,整個中原瞬間就安靜下來了。

要知道,之前中原各國常年亂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晉楚兩國的鬥爭。

而如今晉楚兩國停戰了,其他國家自然也就不打仗了。

此後的四十年裡,中原諸國開始少有戰事。

這期間,老子開始在周王室做圖書館管理員,孔子開始逐漸長大,各種諸子百家的思想開始逐漸萌發。

但這種局面,僅限於中原地區。

在當時的東南地區,情況則是完全不同。

但是吳越兩國都剛剛崛起,都有著強烈對外擴張的欲望。

所以在這四十年裡,吳國那邊就發生了一系列之前提到的內亂和擴張,越國也開始和吳國產生矛盾。

最關鍵的是,吳國在這四十年當中,不斷襲擾楚國,導致楚國根本就沒法休息。

就這樣,過了四十年之後,楚國衰落到了一個臨界點。

晉國這邊,直接宣佈撕毀條約,對楚國發起總攻。

此後,晉國帶了十多個小弟,一起圍毆楚國。

但是結果,卻因為晉國內部矛盾,隻是消滅了楚國大部分有生力量,沒能直接滅了楚國。

不過,晉國這次行動,卻給吳國創造了一個天賜良機。

就在晉國撤退的同時,吳國開始集結重兵,從東方開始進攻楚國。

因為當時楚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大部分有生力量都被打光了。

再加上當時吳國這邊,伍子胥幫吳國請來了一位絕世名將,孫武。

所以最終,在孫武的統領下,吳國很快就打到了楚國的王都,差點把楚國給滅了。

關鍵時刻,越國開始偷襲吳國本土,西邊的秦國也開始派兵支援楚國,楚國這才逃過一劫,避免了被滅國的下場。

不過經此一役之後,楚國一直到春秋末期,基本上就一直在養傷了。

而對於吳國來說,原本這次可以吞並楚國,或者占領楚國的大部分領土。

但是結果,卻因為越國的偷襲,功敗垂成。

所以接下來,兩國就成了死仇。

吳王闔閭率軍回到吳國之後,迅速平定叛亂,趕走了越國軍隊。

然後,他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報仇,怎麼才能滅了越國。

因為當時楚國殘了,晉國的士大夫家族在內鬥,秦國一直被堵在西邊,齊國則是在鬧‘田氏代齊’,傳統的幾大強國,內部都在內亂,都沒法去管外邊的事情。

此時放眼天下,也就隻有吳越兩國,還有心思積極對外擴張。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我們熟悉的吳越爭霸的部分了。

吳王闔閭平定內亂之後,因為之前和楚國的戰爭中,也損失了不少精銳,所以開始養精蓄銳。

就這樣,接下來的十年當中,闔閭一直在等機會,等一個能夠直接重創越國的機會。

十年之後,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前496年,越國這邊的老國王,越王允常,也就是勾踐他爸,去世了。

允常去世之後,闔閭瞬間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可以趁著越國內政不穩,一口氣滅了越國。

但是結果,吳王闔閭沒想到的是,允常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兒子勾踐即位之後,卻更加難纏。

當時勾踐雖然剛剛即位,但是得知吳國那邊厲兵秣馬之後,也知道吳國馬上就要打過來了,所以提前做了準備。

於是,當闔閭真正派大軍進攻越國的時候,勾踐直接帶著越國精銳擋了過來。

開戰之後,勾踐也是不走尋常路,直接找了一堆壯漢,在兩軍陣前當眾抹脖子自盡。

吳國那邊也沒見過這陣勢,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後陣型就亂了。

所以在這之後,勾踐直接指揮大軍殺了過去,一舉擊退了吳國大軍。

而且亂戰之中,闔閭還受了傷。

因為當時闔閭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再加上受了傷,回去之後,沒過多久就死了。

而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就即位了。

夫差即位之後,就開始再次厲兵秣兵,準備對勾踐復仇。

隨著闔閭身死,吳越兩國,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

順便說一句,當闔閭身死的時候,中原這邊其實也很熱鬧,隻不過不是戰爭。

就在這一年,孔子開始周遊列國了,所以當時中原各國這邊,主要是思想界比較熱鬧。

而吳越兩國這邊,接下來的兩年裡,夫差一直在積極準備著。

兩年之後,夫差再次帶著吳國大軍,殺向了越國。

這一次,勾踐因為大意,沒有延續之前的好運,直接被夫差擊敗了。

最後隻能率領僅剩的一部分越國精銳,退到了會稽山上,然後被吳國死死圍住。

這個時候,勾踐就面臨著一個難題:如果死戰,幾乎沒有勝算。

而且如果越國最後的這點精銳打光了,那越國以後就徹底滅了。

而如果向夫差投降,就等於是把自己放到人家的砧板上,但是卻可以換回越國一線生機。

最後,勾踐還是選擇忍辱負重,選擇投降了。

而勾踐投降之後,夫差倒是也沒殺他,而是讓他做了自己的奴隸,把他帶回了吳國。

此後的三年裡,勾踐在吳國這邊,開始不斷忍辱負重。

不但被夫差百般羞辱,而且還需要自願去給夫差做各種挺惡心的工作,這才終於讓夫差放下心來。

與此同時,越國那邊,則是由勾踐的心腹大臣文種負責。

三年之後,因為勾踐確實做得比較到位,再加上范蠡用了很多招數,包括但不限於給夫差送了那位美女西施。

總之,最後夫差終於松了口,答應讓勾踐回國了。

而勾踐回國之後,就開始臥薪嘗膽,準備對吳國復仇了。

但當時的越國,想要對吳國復仇,哪有那麼容易?

當時吳國已經極其強大,越國又被吳國壓榨,想要戰勝吳國,自然是很困難的。

不過好在,勾踐身邊有范蠡這麼一個超級牛人。

接下來,范蠡給勾踐出了一大堆計策,比如說收購吳國糧食,讓吳國糧庫空虛;給吳國一些好的木材,讓吳國大規模建造宮殿,消耗國力;施展離間計,離間吳國君臣等等。

同時,對於越國內部,又頒佈法令,積極恢復生產,多生孩子。

不過,這些辦法,其實都不是後來勾踐成功復仇的直接原因。

吳國真正垮掉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因為夫差的野心。

在成功打垮勾踐之後,夫差也開始逐漸飄了。

此時的吳國,已經成了東南第一大國,而其他幾個傳統大國,又都各自有內部問題。

所以在這之後,夫差就決定,北上爭霸,他也想做真正的霸主。

不過如此一來,吳國就勢必要和晉國鬧翻了。

晉國原本大力扶持吳國,主要是為了讓吳國幫忙牽制楚國。

可是如今,楚國殘了,吳國卻反倒成了新的敵人。

所以在這之後,吳國雖然暫時成了新的霸主,但是卻徹底得罪了晉國。

而中原地區的其他諸侯國,對吳國其實也沒那麼服氣。

這就導致吳國為了爭霸,不得不把大部分力量調到北方。

如此一來,吳國對越國這邊的力量,自然就空虛了。

所以,公元前482年,勾踐趁著夫差帶領吳國主力軍隊,北上去爭霸參與會盟的機會,直接率領越國軍隊,偷襲吳國本土。

這次偷襲,越國不但殺了吳國太子,而且還對吳國本土造成了巨大的損傷,導致吳國國力大跌。

此後的十年裡,越國數次對吳國發起進攻。

不求一戰滅國,直接消耗吳國的力量。

如此,公元前478年,越國在笠澤一戰當中,消滅了吳國大部分有生力量。

公元前476年,勾踐再次伐吳,並且最終直接包圍了吳國的首都。

此時的吳國,被越國連番打擊之後,國力早已損失殆盡。

而原本作為最強盟友的晉國,之前又徹底撕破了臉。

其他中原諸侯國,本來就是口服心不服,自然也不會支援吳國。

至於楚國,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越國大軍圍城的時候,勾踐本來不想殺夫差,許諾隻是流放他,給他一百戶人家供養他。

但是夫差覺得,自己實在是混得很慘,再活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所以就直接自盡了。

而夫差自盡之後,吳國貴族也沒了主心骨,隻能徹底被越國兼並。

就這樣,這場吳越爭霸,終於是以越國最終勝利,徹底吞並吳國而結束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吳越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