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這句曾經風靡網絡的流行語,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出處或者代表的含義。
它出自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
可就是這樣一句普普通通的話語,卻能讓老一輩的人們感到不寒而栗。
為什麼呢?
因為胡漢三來自還鄉團!
如果要弄明白什麼是還鄉團,還需要把時間回溯到解放戰爭時期。
還鄉團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初期,我軍處於相當大的劣勢:
革命根據地的人口大約一億,軍隊約127萬;而國統區的人口高達三億,軍隊約430萬。
這相當於在戰場上,一個解放軍就要面對3個以上的國軍,而且國軍還有大量的美械和日械裝備。
前期我軍處於劣勢時,國軍一個兵團擁有的火炮,甚至超過我軍全軍的火炮總數,差距不可謂不巨大。
有人可能要問了,不是講還鄉團嗎,怎麼講起兩軍的差距來了?
這是為讓大家更了解當時的背景。
在這種情況下,
外有美國支持蔣集團,使得美在華勢力不斷擴張;
內有國民黨實力急速膨脹而產生的野心,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他們,不願意跟一個代表人民群眾的政黨聯合執政。
這些問題是我黨領導人亟需解決的,而破局的關鍵就在於農民,或者說土地政策。
1946年5月4日,隨著我黨中央《五四指示》的發出,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解放區的許多貧農和佃農,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種喜悅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的!
也正因為我黨對農民的支持贏得了人心,才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
不過這項政策也招致另一個階層的痛恨,他們就是世代剝削農民的地主豪紳們。
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資產被洋人大肆侵吞,而處在清廷與洋人之間的買辦階層,靠出賣國家利益也獲得了大量財富。
當時國內脆弱的經濟致使許多人破產,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靠天吃飯的農民!
買辦階層獲取財富之後,迅速兼並土地,過上了大地主的奢靡生活,而破產農民隻能在他們手下討生活。
特別是後面一次次喪權辱國的條約下,導致大量洋貨湧入國內。
這讓原本還能靠手工業維持家用的小作坊,消失在洋貨傾銷的浪潮中。
抗日戰爭結束後,在我黨所轄的解放區內,人民對那些劣跡斑斑的地主們進行清算。
地主豪強喪失了以往的權勢,他們為了逃避懲罰,舉家前往國統區尋求保護。
與這些地主一同逃亡的,還有平日欺壓鄉裡的地痞流氓與惡霸。
從主子變成喪家之犬,逃進國統區的地主豪強們不甘心失敗,他們時刻想著反攻回去。
在國民黨的支持下,地主們拿出逃亡時攜帶的大量財富,收買了同樣逃亡的地痞惡霸,這些人共同組成了還鄉團。
而且為了博取不知情群體的同情心,他們還可憐地稱自己為『還鄉難民團』!
這個組織的領導層是掌管財富的地主豪紳,骨幹分子是地痞流氓以及惡霸,脅從分子多為因吸毒成癮而被地主控制的『白面鬼』或者『鴉片鬼』。
特別是在這些所謂的還鄉團中,還聚集著大量抗日時期的漢奸。
他們知道解放軍不會饒恕自己,於是也隨著這些人逃往國統區。
當然,在還鄉團裡,也有真正想要歸鄉的難民。
這些人是因躲避戰爭而背井離鄉的平民,但是在地主豪紳的裹挾下,他們為了生存,隻能被動參與,屬於最底層的成員。
了解了這個組織的成員結構,大家不難看出還鄉團的整體素質。
所以當時的農村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好人不還鄉,還鄉非好人』
此處的還鄉指的就是這些還鄉團。
很多人有這樣一種觀點,即:
還鄉團是地主惡霸們自發組建的,跟國民黨沒有關系!
這是一個荒謬的錯誤。
還鄉團絕不僅僅是民間組織,它有國民黨官方為其背書。
要知道還鄉團具體組織辦法的行政命令,就是由蔣介石親自簽署的。
1946年6月到次年2月,國軍對解放區的進攻計劃破產,戰略從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解放戰爭由此進入了新階段。
國軍戰略失敗導致兵力捉襟見肘,因而,他們將目光投向逃到城市中的『難民們』。
蔣介石不僅鼓勵地主豪紳們還鄉,甚至還設有抓人、殺人的計件獎勵。
這些還鄉團的武裝,少部分是自籌或者由地主出資購置,但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由國民黨特批的還鄉團專款購買。
從這也可以看出,還鄉團之所以能組織起來,決定性因素就是國民黨的鼎力支持。
另外要說的是,就連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中央軍,也在占領區內對人民群眾殘酷屠殺。
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相較於國軍,實力處於下風,山東以及蘇北部分根據地被國軍攻占。
在這些淪陷地區裡,凡是支持我黨的積極分子都被國軍大肆屠殺。
其中以山東臨朐《qú》為例,
解放後,我軍僅僅在臨朐的一口枯井裡,就撈出了96具屍體。
為什麼國民黨會被叫做反動派?
就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是站在人民這一邊的!
還鄉團的危害
陳毅曾在1947年的報告中指出:
國民黨軍對解放區地形不熟,講話也不懂,每個軍常帶幾百個還鄉團。
由此可見,還鄉團不僅是國民黨軍事力量的一部分,而且還扮演著向導的角色。
他們接受國民黨的武器和資金援助,也按照正規軍的標準進行訓練,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緣或者鄉緣組織了。
解放戰爭初期,國軍處於全面進攻而我軍處於被動防禦階段,隨著國軍的推進,還鄉團返回各自的家鄉後,便開始對當地群眾進行殘忍屠殺。
據《郯城縣志》記載:
1947年,郯城被國軍攻占,緊接著還鄉團進城。
之後革命幹部家屬及群眾被槍殺、活埋2124人,關押10152人,抓兵役6088人,侮辱婦女2603人,總共有41688人遭受到嚴刑拷打。
此時,郯城的人口也不過20多萬。
也就是說,郯城有1/5以上的人,都遭到了還鄉團和國軍的迫害。
還鄉團所做的惡不止於郯城一地,他們不同地區的還會相互勾結。
除了上文說到的臨朐縣、郯城之外,還有江蘇的新沂、宿遷等蘇北和魯中南地區都遭到破壞。
在山東臨沂更是發現了數個萬人坑,這種惡行甚至比日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此,國軍也持默許態度,有時甚至還會直接參與。
截止到淮海戰役爆發前,兩淮出現大規模饑荒,可即便如此,還鄉團也沒有絲毫善心,反而提高地租,希望早日追回農民的『欠租』,種種惡行以至於當地餓殍遍野。
在這種不得人心的政策下,即使後來蔣介石占據優勢兵力,也輸掉了淮海戰爭。
還鄉團之所以要用這些高壓恐怖的手段,就是為了維持自己在家鄉的統治。
他們在求財的同時,還要保證沒有人敢在事後實行報復。
山西文水縣,是武則天的故鄉,這裡曾擁有無以倫比的榮譽。
但卻在解放戰爭期間,遭到國軍及還鄉團的迫害。
1946年10月,閻錫山進攻文水縣城,在此危急時刻,縣委決定將大部分同志轉移到山上,少數人留下來堅持鬥爭。
此時一個不到15歲的小女孩站了出來,她主動要求留下,還說自己年齡小好隱藏。
這個小女孩名叫劉胡蘭。
1947年初,因為遭到叛徒的出賣,劉胡蘭被『復仇還鄉團』抓住。
敵人利用嚴刑拷打逼問我軍的情況,但是劉胡蘭對他們的威脅毫無懼色。
她從容面對敵人的鍘刀,最後壯烈犧牲。
此時她還不滿15周歲!
毛主席得知此事十分傷心,他寫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來紀念劉胡蘭烈士。
敵人除了用鍘刀威脅,還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殘忍酷刑。
比如『反省湯』、『拉電線』、『點天燈』、『倒栽蔥』、『窮小子翻身』等等,因為方法過於殘忍,這裡就不便展開了。
對於還鄉團的殘忍行為,國民黨高層不是沒有察覺。
1946年12月,一份國民黨的電報就指出:
還鄉隊為發泄苦悶,集體殘殺到處風行。
但是蔣集團正在忙於內戰,地方還要依靠這些還鄉團來控制,最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河北的正定縣在解放後,就曾抓獲一個原還鄉隊的隊長。
經過他的指認,從縣城附近挖出40多具死屍。
這些遇難者脖子上全都套著麻繩,死狀淒慘。
他們中既有解放軍軍屬、進步群眾、貧協成員,也有無辜群眾。
這個還鄉隊隊長十分猖狂,揚言說自己沒殺夠,其喪心病狂的心理,已經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而當時國民黨為了贏得輿論和挽回形象,他們將還鄉團的所作所為,全部扣在了我軍頭上。
面對敵人的抹黑,我黨在輿論上作出針鋒相對的回應,而且隨著解放戰爭的局勢變化,我軍通過三大戰役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此刻國內形勢大局已定,距離還鄉團被徹底消滅也不遠了!
還鄉團的覆滅
1947年9月17日,國民黨在《申報》發佈了一篇報道,他們將『反省湯』、『拉電線』、『點天燈』、『倒栽蔥』等等酷刑手段污蔑為我黨所為。
看似一本正經的報道,可實際上這些都是在國民黨資助下的還鄉團的行為,隻不過他們被記者給披露了出來。
為了扭轉國內和國際形象,國民黨就對我黨大潑臟水,同時他們還極力撇清與還鄉團的關系,滅絕人性的還鄉團終於迎來末路。
在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不敢再明目張膽地給還鄉團提供資金和武器了,而且我黨在與還鄉團數年的鬥爭中,也找到了瓦解消滅他們的方法。
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人民群眾對還鄉團的怒火已經再也不可壓制了。
其實還鄉團回鄉後,受到迫害的不光是革命群眾,當地的一些小地主或者富農,也會被這些人洗劫一空。
小地主與富農們確實占有了土地,但連年戰亂下,常常受到日軍、土匪、國軍的輪流光顧。
為了保證安全,他們隻能破財消災,說是『泥菩薩過江』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還鄉團的暴力程度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在這些人的洗劫下,很多人財產損失是小,稍不如意可能連性命都不保。
而我黨的土地政策隻是沒收多餘的土地,讓他們從原來的地主變成普通的勞動者。
相比於原來朝不保夕的虛假繁華的生活,很多地主愈發覺得,土地被收走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原本得到地主鄉紳支持的還鄉團,逐漸開始從內部分裂。
同時,我軍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展開反攻。
首先要在輿論上打敗他們,向全國人民揭露蔣介石的政治欺騙,曝光還鄉團的惡行。
再加上國民黨軍隊在前線的節節敗退,許多為惡一方的還鄉團被消滅,擊破了其他還鄉團的心理防線。
其次揭示了還鄉團的真實待遇。
還鄉團與國民黨軍隊的待遇相差很大,還經常被中央軍當作炮灰使用。
在國軍不熟悉的地形中,強迫他們走在最前面。
還鄉團裡面的人,非常了解國軍對他們是什麼樣態度。
因此報道一出來,許多人都是心有戚戚焉。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廣大人們群眾的支持。
淮海戰役勝利後,陳毅元帥曾說過: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此戰我軍消滅國軍56個師,總計55萬人。
毛主席在淮海戰役勝利後也說過:
『此戰以後,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了!』
足以看出淮海戰役的重要性。
那人民為何願意不計代價的幫助解放軍呢?
有些家庭甚至是全家上陣,丈夫扛槍去前線,妻子和孩子在後方用小推車往前線送物資。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源自他們對國民黨及其走狗的仇恨。
有了群眾基礎和解放軍的戰果顯著,加之輿論上的心理攻勢,失去依靠的還鄉團,不得不深思悲慘的處境和暗淡的前景。
此外,地方的招降宣傳更是切中要害,比如:
山地裡,路難走,不小心,地雷吼,遊擊民兵處處有。
帶了花,爬著走,缺了眼,斷了手,痛苦難熬活不久。
有的來,沒得走,打死了,不如狗,可憐屍骨無人收。
種種生動的描述,讓底層的還鄉團成員聯想到真實處境,他們得好好考慮自己的下場和出路了。
除了心理攻勢,我黨也給那些搖擺不定的還鄉團人員消除投誠後的顧慮。
根據郯城縣保留的資料,我黨的寬大政策主要有3個層次。
一是投誠後生命安全有保障。
只要回來安分守己,成家立業都有保障,即使是地主富農回來,只要肯悔過低頭,也會保證生命安全,立功贖罪後分給土地財產。
二是投誠回來有獎勵。
歸來時如果殺死一個罪大惡極的還鄉團頭子,就可以得到10萬元獎勵;其餘組團或者攜帶槍支投誠,也都有相應獎勵。
三就是確保宣傳上的投誠獎勵執行到位。
對於願意改過自新的人,不僅能夠保證其生命安全,同時還有立功贖罪的機會。
正是這些以人為本的勸降舉措,徹底瓦解了還鄉團的抵抗。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
到了1948年的下半年,曾經喧囂一時的還鄉團,紛紛主動向我黨當地政府投降。
到了年末,除了西南地區外,全國的地主還鄉團大體已經灰飛煙滅。
擁有廣大人民群眾支持的解放軍,就如毛主席在《八連頌》中稱贊的那樣: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