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的功勞不在嶽飛之下,為何在他擔任樞密使的4年裡,遭到無數文臣圍攻。《網路歷史》

狄青在宋仁宗時期,一路高升為樞密使,這本身就犯了大忌。

這就好比五代後周時期,讓趙匡胤擔任了殿前都點檢一樣危險。

你說宋朝的文人們能不亢奮嗎?

當然要把所有口水都噴在狄青身上了。

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哪怕狄青什麼都沒做錯,單憑他坐上了樞密使的寶座,那他就活該被人罵死。

一、樞密使是幹嘛的?

為何這麼重要?

唐朝中後期,樞密使就出現了,他是樞密院的主官,主要負責君主和朝臣之間上傳下達的任務。

當時這個職位還不算太重要,但已經體現出皇帝對宦官的信任了。

唐朝的時候,樞密使一般都是由宦官擔任。

為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君主再也不信任武將了,他們對宰相也十分忌憚,因此特別器重宦官。

這才有了宦官各種加官進爵的情況,樞密使讓他們幹,唐朝的皇帝放心得很!

到了五代,樞密使逐漸落在了武將手裡。

因此樞密使開始掌管天下兵權。

現在你知道這玩意兒有多重要了吧?

樞密使的權力儼然和宰相沒什麼區別了,而且偏向軍事,這在戰亂時期就更加重要了。

宋朝建立以後,開始改革五代的軍制。

五代時期,禁軍作為主力軍,分成了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大部門,他們的一把手分別是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指揮使,他們是帶兵的軍事主官。

至於調兵的權力,則是由二把手殿前副都點檢、侍衛親軍副指揮使來管。

趙匡胤就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靠著這個職位,他才能從打工仔成了大宋朝的老板。

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人也這麼幹。

因此禁軍被趙匡胤分成了殿前司、侍衛步軍、侍衛馬軍等3個部門,但是3個部門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一般都不設,主要由三把手都虞侯來帶兵。

帶兵的有了,那麼調兵的呢?

這事兒就歸了樞密院。

而樞密院的一把手則是樞密使,所以說,樞密使掌握了宋朝的調兵權,你說這職位重要不?

為了防止武將掌握天下兵馬的調動權,宋朝初期,一直將樞密使的職務交給文官。

文官不懂軍事,這樣就能有效避免樞密使學習趙匡胤了。

二、宋仁宗等於是把狄青放在了火堆上烤。

狄青早年,還是深受文官集團的賞識的。

當年他在與西夏交戰的4年時間裡,參加了25場大戰,身上至少有8處箭傷。

因為戰功卓著,得到了當時的經略使韓琦、范仲淹等人的重視,尤其是范仲淹,曾經親自教導狄青讀書,使得狄青成了一名文武雙全的帥才。

由於狄青戰功卓著,就連宋仁宗都聽說了他的大名,曾經多次要求接見狄青。

不過狄青實在是太忙,一直沒時間見宋仁宗。

就算是這樣,狄青依舊一路加官進爵,成為了樞密副使。

這個時候的狄青,已經引起了不少文臣的反感,為啥?

因為樞密副使的職務,在宋朝也算是正二品大員了,地位僅次於樞密使,是樞密院的二把手。

文臣集團不希望一個武將在朝中出頭,尤其是執掌天下兵權的那種武將。

因此狄青即使成了樞密副使,依舊得不到文臣集團的尊敬,大家私底下還是稱呼狄青為『賊配軍』。

為啥呢?

因為狄青十來歲的時候,曾經犯罪,在臉上刺了字。

可一旦打起仗來,這幫文人就不頂事兒了。

公元1052年,廣西的儂智高帶著部族們起兵反叛,多次擊敗宋朝大軍。

儂智高以南寧為首都,建立了大南國,而且出兵廣東,包圍了廣州城,這可把這幫文臣們嚇傻了。

關鍵時刻,還是狄青出馬了。

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宋朝的藩屬國越南曾經上書,要求平定儂智高的叛亂,文臣們立馬請求讓越南出手,罷免狄青。

很多人覺得文臣集團太卑鄙了,自己不行,又不讓狄青上。

其實我們要知道,狄青當時已經是樞密副使了,如果他再立戰功,你覺得會得到怎樣的嘉獎呢?

那是不敢想象的!

最終宋仁宗還是力排眾議,選擇讓狄青出馬。

他覺得自家的事情,就應該讓自家人來解決。

狄青到了前線,先斬了30多個畏敵不前的將領,隨後用各種辦法鼓舞士氣,一晚上功夫就越過了昆侖關,斬殺數千叛軍,俘虜數百人,最終迫使儂智高自盡。

這下有意思了,狄青成功平定了西南地區的叛亂,文臣集團們開始抓耳撓腮了,該如何封賞狄青呢?

宋朝的中樞機構,主要分成兩大塊。

一塊叫樞密院,主抓軍事。

另一塊叫中書門下,主抓政務。

所以說,封賞的事情歸主抓政務的那幫文官們來操持。

平定叛亂十多天過去了,軍中大小將校的封賞,也都呈報給了宋仁宗,唯獨對狄青的封賞,中書門下始終沒有給出答案。

宋仁宗著急了,連忙把中書的幾位大臣喊來問話,他的意圖很明顯,打算加封狄青為樞密使。

結果人家給出了3個否定的理由:

第一,狄青還年輕,當時45歲,現在就封了樞密使,將來再立功又該怎麼封賞呢?

第二,當年慕容延釗、曹彬等人的功勞可比狄青大多了,他們也隻是得到了賞錢,並沒有加官進爵。

第三,時任樞密使的高若訥《文官出身》無功無過,沒有理由罷免人家。

這一堆理由,直接把宋仁宗給懟得啞口無言了。

我們都知道,宋仁宗的嘴比較笨,因此他找來了宰相龐籍,希望從他這兒得到答案。

龐籍是狄青昔日的老上級,過去對狄青別提多關照了。

可以說,狄青能出人頭地,龐籍的功勞非常大。

這次平叛,也是龐籍極力推薦,狄青才得到了這個機會。

可龐籍給出的答案是:他不適合擔任樞密使,讓他上反倒是害了他!

宋仁宗有點無語,本來打算讓龐籍來助陣的,結果他也倒向了中書門下那幫文臣。

這下好了,狄青的升遷之路算是擱淺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宋仁宗直接把狄青任命為樞密使,而且態度非常強硬。

這可把文官集團整懵了。

不管怎麼說,皇帝任命了,不照辦也不行啊!

就這樣,狄青便成了大宋朝第二個武將出身的樞密使,第一個是開國元勛曹彬。

結果狄青的麻煩可就大了!

狄青是武將出身,擔任宰輔之臣以後,一直想要和文官集團處理好關系,可人家壓根不買賬,而且對狄青十分不屑。

自此狄青便過上了戰戰兢兢的日子,一點錯誤都不敢犯,因為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

結局:龐籍其實是為狄青好。

第一個對準狄青開炮的,就是歐陽修!歐陽修直接上書要求宋仁宗罷免狄青的樞密使職位,因為他有謀反的跡象!

這當然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接踵而至的投訴屢禁不止,文官集團似乎都被打了興奮劑,非要搞垮狄青不可!

當年龐籍還能勉強為狄青擋一陣子,可龐籍在狄青出任樞密使的第二年,就被罷相離開了京城。

自此,隻能讓狄青獨自面對腥風血雨了。

說實話,狄青在擔任樞密使的4年裡,什麼像樣的政績都沒有,完全就是在小心翼翼地過日子。

還是龐籍有遠見啊!如果當初他還是個樞密副使,或許就沒這麼多麻煩了!

1056年,狄青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被罷免了樞密使的職位。

第二年他便嘴上生瘡去世了,年僅50歲。

那麼問題來了,宋仁宗當時為啥非要提拔狄青呢?

其實這和宋仁宗心目中的一個理想有關。

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太嚴重,導致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極差。

宋仁宗希望通過提拔狄青,為大宋軍民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連狄青這個犯過罪的『賊配軍』都能成為樞密使,只要大家好好表現,難道就不能出將入相嗎?

隻可惜,宋仁宗最後還是沒能頂住文官集團的壓力,選擇罷免了狄青,就和當年他頂不住貴族集團的壓力,放棄慶歷新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