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夏天,廣州一支工程隊在象崗山施工,突然咣鐺一聲,機器碰在了勻稱的石板群上,透過石隙往下看,竟然有一個幽深的無底黑洞,值班人員立刻叫停了施工。
考古專家趕到現場激動地說:『下面可是2000多年前輝煌的見證!』
據以往的經驗,上規模的古墓都會有防盜機關,從巨大的石板和幽深的洞口,可以判斷此墓大有來頭。
為了保險起見,專家組決定,派身手敏捷的研究員黃淼章下去測探情況。
『行動要謹慎,下面很有可能會有暗箭、毒氣等防盜機關,若有危險,大聲呼喊,我們及時拉你上來』大家叮囑道 。
隨著繩索慢慢滑下,黃淼章的眼珠跟著手電的光線不停掃射,隻見石壁造型非常粗獷,忽然看見一個體積龐大的物品,走近一看竟然是個巨大的銅鼎。
銅鼎!意味著這墓歷史久遠!
他興奮地繼續往前走,突然,一道強勁的綠光直向他照來,黃淼章嚇得一聲尖叫!
上面的人聽到叫聲,飛快地把他拉了上來。
『我沒事!』黃淼章漲紅著臉說
原來他看到的綠光是一面銅鏡反射的光,而銅鏡旁還有一堆骷顱。
『是殉人!』專家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古代陪葬的人稱為殉人。
由上述所見,專家斷定,此墓年代在漢代以前,且墓主身份非常顯貴。
事關重大,廣州文物管理委員會馬上上報國家,安排人員駐守,遣散施工工人,並封鎖了發現墓地的消息。
一場國家級文物挖掘工作火急有序地進行。
因為打破了原有環境的平衡,墓穴很有可能受到陽光、雨水、氣流的影響。
最為明顯的是,墓道前2扇巨大的石門,由於歷經2000多年時間的啃蝕,門軸已經斷裂,隨時都有塌倒的危險,必須爭分奪秒。
考古隊借助起重機,將巨大的石門和門額石吊離墓室,確保上方的安全。
頃刻間,一個劈山為陵的曠世之作映入眼簾,從象崗頂劈開石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 。
墓室朝北向南,前三後四共7個室,寬 12.5米,長10.85米。
墓主居後部中室,前面是客廳,後面是倉庫,前部東西為耳室,後部東西為側室,還發現15具殉葬殘骸。
如此浩大的工程和奢華的陪葬級別,隻有天子才配備這個資格,具體又是哪個朝代?
這時,幾件不起眼的陶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陶器極具地域特色,是南越陶器,屬於秦漢時期的南越國,專家由此可以推斷,此墓是南越王墓。
眾人心頭這之一震,難道這是歷代無數人苦苦追尋的南越王趙佗之墓?
趙佗,是南越開國皇帝,他原先是秦始皇的手下,公元前214年被委任為南海郡龍川令,由於秦末戰亂四起,趙佗趁機控制了桂林郡和象郡,即如今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
在嶺南建立了第一個封建蕃國——南越國,前後歷經93年,共傳位5代,最終在公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所滅。
帶著這個疑問,專家們謹慎細致地搜尋著每一件陪葬品。
此次出土不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南越地區歷史之最,1000多件金、銀、玉、石、漆木、珍珠、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金光閃閃,色彩斑斕,無不訴說著它是宮廷貢品。
除了國內制造,還發現了進口物品:遠在非洲的大象牙雕、漂洋過海的波斯銀盒,這一切都證明當時南越的繁榮,廣州已在2000多年前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
打開棺庫主室,隻見幾千片玉片散落一地,隱約還見到絲線的痕跡,它便是無價之寶絲縷玉衣,後來工作人員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才還原了這件稀世珍寶。
身穿絲縷玉衣的君王,到底是開國的趙佗還是其它傳位的人?
這時考古專家在墓主的內衣下,找到了一個玉印,上面刻有『趙眜』二字,可是史記第二任南越文王叫趙胡,並非『趙眜』 。
為了搞清楚,考古人員特地對墓主人的遺骨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墓主人年齡30到45歲之間,這與歷史記載中的文帝趙胡年齡相仿。
專家們由此推斷,趙眜和趙胡應該是同一人。
至於是史記有誤還是文王別名就無從考究。
令人興奮的是,接二連三地發現了『文帝行璽』、龍鈕金印、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等隨身印章9枚。
不得不提,其中被稱為鎮墓之寶的『文帝行璽』,它長、寬均為3厘米左右,高1.8厘米,重148克。
在現存文物中從未出現過皇帝印璽,即便文獻記載的帝印,也隻是白玉質印,這金印『文帝行璽』擦新了文物界的新知。
墓中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裡面既沒有機關,也沒有毒氣。
它能完好無缺地保存2000多年,得益於墓穴巧奪天工的設計,使墓穴仿似憑空消失,讓盜墓者無從下手。
據史料記載,漢末時期,吳國國君孫權為了找尋南越王趙佗之墓,曾派5000多兵搜尋挖掘,歷時數月仍毫無進展,最後不得不放棄。
趙佗的孫子趙眜在位隻有十幾年,但他的墓穴竟然是劈山為陵,且如此奢華。
趙佗在位66年,活到101歲才駕崩,而且在後面的幾十年,一直著手操辦墓葬之事。
可以想象,他的墓穴必定是曠世之作,奇珍無數,甚至能與已出土的秦始皇墓相媲美。
不管是已出土,趙眜、秦始皇之墓,還是隱匿至今,趙佗之墓,都盡顯古人的無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