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是由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王朝,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
南遷後的東晉王朝是王、謝、庾、桓家四大勢力平衡下的產物,立國103年期間,先後有數次對外的北伐戰爭,還有數十次隊內的平亂之戰,但是就是這內外交困且歷史存在感較低的王朝,使得九州大地分裂了三百餘年的時間。
1.溫嶠
溫嶠,字泰真,並州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東晉時期名將,司徒溫羨的侄子。
關鍵詞:平王敦之亂,平蘇峻之亂
王敦是王氏家族的人,是擁立晉元帝司馬睿的勢力之一。
後來司馬睿為平衡朝堂,扶持了其他勢力,導致王敦起兵反叛,王敦攻入建康後,欲以不孝之名廢黜太子,以圖取代晉室。
溫嶠又挺身回護司馬紹,挫敗了王敦的陰謀,而司馬睿憂憤而死。
晉明帝時期讓溫嶠派兵平定王敦之亂,保護了晉室。
晉成帝時期,庾氏欲削除歷陽內史蘇峻的兵權,導致蘇峻起兵叛亂,攻陷建康,挾持晉成帝,控制朝政。
溫嶠主動勸說陶侃《可參考西晉名將篇》當盟主進行平叛,最終平叛成功,
2.祖逖
祖逖,字士稚,范陽郡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時期名將。
關鍵詞:祖狄北伐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永嘉之亂後,率領親黨避亂於江淮。
在司馬睿衣冠南渡建康後,祖狄也歸附,並且力主北伐,但是司馬睿隻想偏安一隅,於是讓祖狄自己招兵買馬去北伐,祖狄北伐進展比較順利,多次打敗後趙的石勒,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正當他準備收復河北時,引起了司馬睿猜忌,派遣了監軍管制,以牽制祖逖的北伐,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最終憂憤而死,北伐功敗垂成。
3.桓溫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時期名將,晉明帝司馬紹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長子。
關鍵詞:滅蜀地成漢
公元345年,桓溫率軍沿長江而上,消滅了十六國之一的成漢政權,使得東晉擁有整個長江流域,桓溫由此名聲大噪,也增加了桓溫的野心,想要代晉自立。
他此後想再次通過北伐擴大自己的權利和威望,但是三次北伐都沒什麼成果,第三次北伐被前燕大將慕容垂大敗,再加上王謝的阻撓,最終也沒有篡權成功。
4.謝玄
謝玄,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時期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的侄子。
關鍵詞:淝水之戰
謝玄出身陳郡謝氏,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為了抵抗前秦的襲擾,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北府兵』。
公元379年,謝玄領導的東晉北府兵在淝水之戰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公元384年,謝玄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河南、山東、陜西南部等地區,使得剛剛統一北方的前秦再次分裂,為東晉多爭得幾十年存立時間,但也間接使得第三次大一統推遲了兩百年。
5.劉牢之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人,東晉時期名將,雁門太守劉羲之孫,征虜將軍劉建之子。
關鍵詞:夜襲洛澗、平孫恩之亂
劉牢之生長於尚武世家,最初應謝玄之募入北府兵,為其參軍,淝水之戰時,劉牢之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
後來孫恩領導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軍持續了十二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東晉門閥士族,但最終被劉牢之率兵平定。
6. 王鎮惡
王鎮惡,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晉末年名將,前秦丞相王猛之孫。
關鍵詞:奪荊州、取長安,助劉裕平定叛亂,滅亡後秦
王鎮惡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前秦敗亡後,王鎮惡隨從叔父王曜歸順東晉,後來跟隨劉裕南征北戰,擊殺荊州刺史劉毅,平定江陵。
在劉裕北伐後秦時,以王鎮惡為前鋒,攻克洛陽、潼關、長安,滅亡後秦。
但由於後來被劉裕猜忌,最終被殺害。
歡迎關注:超級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