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敬傳略
楊守敬,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五日《1839年5月27日》生於湖北宜都,譜名開科,字雲朋,號心物,榜名愷,後更名守敬,字鵬雲,號惺吾《又作星吾》,晚年別署鄰蘇老人。
他天性嗜古,敏而好學,幼年失怙,8歲入私塾,11歲奉祖父之命輟讀習商,遂白天經營生意、晚上誦習詩文。
13歲起又出館讀書,數易其師。
18歲前因書法草率,試而不中,乃發憤習書,19歲取秀才,23歲中舉人。
隨後四次遊學京師,雖參加五次會試未果,而多結友朋、眼界大開,尤與潘存、鄧承修交誼甚厚。
在此期間,他開始研究學術,間有專著問世,並廣泛搜求書籍碑版,於京師學術界小有名氣。
清光緒六年《1880》,受清朝駐日公使何如璋之邀,東渡扶桑充當外交隨員,因其職閑,遂致力於搜刻佚書、傳播書藝。
光緒十年《1884》楊氏回國,攜所獲書籍赴黃州任儒學教諭。
光緒十二年《1886》,楊氏第七次參加會試並失意而返,從此絕意科名,專心著述與書法。
光緒二十五年《1899》,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邀,先後任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學堂和存古學堂總教長等職達十年之久,其間曾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被部選安徽霍山縣知縣,以『年老,不耐簿書』辭之。
楊氏晚年生活頗不安寧:他畢生求書、著書、刻書,為此不惜斥資巨萬,致積蓄無多,後遇辛亥革命,武昌、宜都等地的房租田賦無法收取,經濟來源主要靠潤筆所得,生活十分窘迫;年近花甲時痛失至親,母親黎老夫人、長子必鈞、妻子李氏先後病逝,數年間楊氏多方奔走,賣字籌資,卜地營葬,加之自身年邁多病,備極辛苦;所著之書紛成,苦於資金匱乏而難以刊行,憂悶不堪;袁世凱為籠絡士林,邀其入京參政,他以『年老無意出山』謝絕,黎元洪又催發,他以『政治非我所長』婉拒,民國3年《1914》無奈再三逼請終被『強入都』,招致非議。
被迫北行後,楊氏對政治持謹慎態度,雖參加會議,卻不輕易發言,而借政府之力,將存於上海的圖書運至北京,繼續開展研究工作。
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享年77歲。
宜都楊先生墓志銘
宜都,鄂之邊邑也,有楊先生諱守敬,字惺吾,自號鄰蘇老人,以淹通宏博、善考證、精鑒別及工隸草諸體書系海內外之望數十年,巋然為東南大師。
其學擅輿地、金石、目錄,著書數百卷,而於晚歲成《水經註疏》一書,尤勤畢生之力。
文昌潘君存,上虞羅君振玉推其糾正全氏、趙氏、戴氏之失,創獲而諦,當為千載上下絕業,聞者以為然,先生亦據而自意也。
先生生四歲喪父,稍長苦貧,祖父母命習賈,仍不廢誦讀,尋補縣學生。
年二十四舉同治元年鄉試,計偕入都,交潘君存、鄧君承修,學益進。
與潘君尤契厚,自是每試主其家,共貨財,時時就廠肆搜求群籍、碑版、彝器、古印、古錢幣之屬,斐然志述作,名以大起。
先生屢上禮部,終不第,乃從日本公使何君如璋列僚屬,代者為黎公使庶昌,留自助。
黎公使文儒好事,因先生收購日本異書秘籍甚富,遂圖輯刊其尤,校箐、督匠役一付授先生,刊成,名《古逸叢書》,為最善本者是也。
秩滿歸國,就黃岡縣學教諭,調黃州府學教授。
時張文襄公督湖廣,便宜延先生都講兩湖書院、勤成、存古兩學堂及充通志局編纂,未幾偕巡撫端忠敏公舉,應經濟特科,部選霍山知縣,不就,文襄復薦以內閣中書用。
先生精力過絕人,即假翰墨應四方求請,日不暇給。
日本人士久引重先生,索先生書誇視其國不絕,且越海投贄門下凡數輩。
其書畫拓本所題記匯集盈尺,在客端忠敏所為最著。
歲辛亥,武昌禍起,跳出走上海,鬻書為活。
久之推參政院議員,先生遭亂,窮老無所歸,強入都委蛇就列。
故事議員資口辨,務詰難鋒出相長雄,次者亦稍攙說得失或起立舉臂示向背,獨傳歷歲時終始隱幾噤不發一語者,先生也。
甲寅十一月卒,春秋七十六。
所著書又有《水經圖》、《水經註要刪》、他如《楷法溯源》、《歷代地理沿革圖》、《隋書地理志》、《禹貢本義》、《日本訪書志》《續補寰宇訪碑錄》《叢書舉要》、《留真譜》《錢錄》,類此者已刊或未刊,不可勝紀。
祖某,妣某氏;考有純,妣某氏。
娶李恭人,妾某氏,有三子,曰某、曰某前卒,曰蔚光,江蘇候補知縣。
孫幾人。
歸葬先生縣城東龍窩祖塋,為乙卯十二月。
蔚光以餘獲與先生遊,請銘,追納諸幽,乃
銘曰:
有儒屯蹇躍巖邑,綜貫藝文蹂載籍,
媚古幽幽寫金石,圖經獨以精靈辟,
酈說晦昧繩其跡,歧出眾喙互辟易,
孰屍功臣莫奪席,抱遺老學震海國,
拗怒蛟螭竊筆力,書垂滿家此耆碩,
生世不遭聲愈赫,山川氣昌依安宅。
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
陳三立《1853年-1937年》,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
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
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
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