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於魏、楚之間
上一文說到,陳平娶了當地富翁張負的孫女,從此再不用為錢發愁,正當陳平準備一展抱負的時候,陳勝吳廣起義了。
如此看來,陳勝吳廣起義的連鎖反應,還真是大啊。
許多本應庸庸碌碌一生的人,放棄了唯唯諾諾,放下了手中的鋤頭,拿起了武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改變著別人的命運。
陳平得到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之後,辭別了家人,前去投靠魏王。
當時的魏王叫魏咎,他見陳平是個人才,就封陳平為太仆,在魏王手下做太仆時,陳平多次向魏王進獻計策,但魏王卻從不采納,這搞得陳平非常鬱悶。
恰好此時,有人向魏王告陳平的黑狀,鬱悶至極的陳平索性一走了之,另謀高就。
從魏國逃出來的陳平,又去投了項羽。
此時的項羽正在黃河一帶高歌猛進,陳平來到之後,隨著項羽一路沿著黃河打進了咸陽,最後因為有功而被封為卿,由此,陳平終於從一個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卿大夫。
後來,劉邦出漢中,還定三秦。
迫於形勢,殷王投降了劉邦。
為了收復殷地,項羽任命陳平為信武君,率兵前往平叛。
這說明在項羽的眼中,陳平的才能是可以獨立領兵的,而陳平此去殷地平叛,所率領的士兵,恰好就是當年魏王的舊部。
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在項羽的眼中,陳平也是在魏國呆過的人,和這些人也算是老朋友了,用起來更順手一些。
但是項羽不知道的是,陳平當初之所以從魏國逃出來,除了魏王不采納陳平的建議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人向魏王進讒言。
可見陳平以前在魏國時的人緣就不是很好。
基於此,我們甚至可以說,項羽讓陳平率領魏王舊部前去平叛,是強行給陳平增加遊戲難度。
縱使如此,陳平還是順利地平定了殷王的叛亂。
如此大的功勞,項羽的賞賜是什麼呢?
賜金二十鎰,拜為都尉。
你沒有看錯,陳平費勁巴拉地幫助項羽平定了一場叛亂,項羽就給陳平這點賞賜,難怪韓信曾對劉邦說過,『項羽對有功勞的人進行封賞的時候,像個女人一樣,把印信拿在手裡把玩良久,遲遲不舍得給人』
不僅如此,項羽更過分的操作還在後邊。
後來,劉邦又回過頭來收復了殷地,項羽非常生氣,下令誅殺當初平定殷地的將士。
這上哪說理去!
勝敗乃兵家常事,哪能因為一場戰役的失敗就誅殺參與作戰的全體將士?
陳平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是又生氣、又寒心,他當即掛印封金,提桶跑路了。
陳平跑路的方式也很特別,他命使者將項羽賞賜的金子與官印帶回楚國,送還項羽,自己則孤身一人,到江湖上流浪去了。
得遇明主歸大漢
能知江湖者,皆是薄命人。
流浪的陳平,時刻都處在危險之中。
在一次渡河的過程中,船夫看到陳平氣宇軒昂,又是孤身一人乘船,料定陳平是逃跑的將領,腰中肯定有不少金銀財寶。
想到此處,船夫殺心頓起。
陳平也注意到這個船夫一直盯著自己看,知道情況不妙,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他斜倚在船頭,將上衣全部脫掉,露出膀子,向船夫展示自己身上並沒有金銀財寶。
船夫見陳平原來是個窮光蛋,便沒有再進一步的行動,陳平也因此逃過一劫。
從船上逃出來的陳平,心情非常鬱悶:想自己這一身才學,難道真的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嗎?
他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老朋友,魏無知。
魏無知此時正在劉邦帳下效力,聽說劉邦待人寬厚,容人有量,不妨他那裡碰碰運氣。
打定主意的陳平,直奔修武,也就是劉邦大營所在地。
來到劉邦軍營的陳平,通過老朋友魏無知的引薦,成功見到了劉邦。
與陳平一同被召見的,還有其他幾個人,他們應該和陳平一樣,也是關系戶。
劉邦見有人來投奔自己,自然是很開心,但每天來求見的人多了去了,劉邦也沒有特殊對待這七個人。
就按照慣例,擺開酒席,請大家一起吃了個飯。
吃完飯,劉邦就對大家說,就這樣吧,大家先回住處休息吧。
陳平知道劉邦作為漢王,日理萬機,見一面不容易,自己是因為魏無知的關系才得以一見真容,這一走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劉邦,機會難得,絕不能錯失良機!
於是陳平連忙說道:『大王,小人此次前來,是有事情要向大王稟報,所說之事,不可過今日啊!』
劉邦一聽陳平這樣說,立刻就來了興趣。
他讓其他人出去,單獨將陳平留了下來。
那麼問題來了,陳平的『不可過今日』之事,究竟是何事?
我隻能非常遺憾的說,我也不知道,因為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是何事。
但是,通過分析史書中的細節,我們依然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
我們先來看看惜墨如金的史書,是怎麼記載這件事的吧:
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為都尉』。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
——《史記·陳丞相世家》
都尉,是一個中上級的官職。
我們可以從結果倒推,剛一見面,劉邦就封了陳平這麼一個中上級的官職,說明陳平肯定是向劉邦透漏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最起碼是劉邦感興趣的事情。
這個信息,有可能是項羽軍中的一些情報,也有可能是劉邦部下將軍們的一些隱秘的事情。
因為,陳平曾經在項羽軍中獨立領兵打過仗,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項羽軍中的情報。
再結合後來,陳平不斷被劉邦舊部中傷,一副要把陳平往死裡整的架勢,我們也可以合理懷疑陳平向劉邦透漏了一些劉邦部下的秘密,比如他們曾經和項羽暗通款曲之類的事情。
可能有讀者又問了,陳平剛來劉邦帳下,寸功未立,就被封了中上級的官職,大家心裡不平衡,告陳平黑狀也是正常的。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韓信,韓信也是寸功未立,但是被拜為了大將軍。
大將軍可是比都尉大多了,大家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也並沒有說對韓信群起而攻之。
論為人,陳平的情商應該是要大過韓信的,那為什麼大家合起夥來針對陳平呢?
很有可能就是陳平知道他們的秘密。
當然了,我們隻能做合理的推測,並不能確定,這也是後人讀史的無奈。
不管怎麼說吧,陳平也算是在劉邦軍中安穩下來了。
不過,上文也說了, 陳平寸功未立,就做了都尉,這引起了劉邦舊部的不滿。
盜嫂受金,陳平被輪番中傷
在軍中,官職的升遷是需要軍功的,而軍功則是需要一刀一槍在戰場上拿命拼出來的。
你陳平沒有拼命,憑什麼當都尉。
不滿,就要發泄。
第一波進攻,是在劉邦的酒宴上。
劉邦是個好酒色的人,他經常沒事就請麾下將軍們喝酒,這既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工作,畢竟在酒桌上拉近和將軍們的關系要容易得多。
一日,劉邦又請客了。
他請諸位將軍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有人看劉邦喝得開心,就趁機向劉邦進讒言,說:『大王,您也太草率了些吧!那個陳平,不過是楚國的逃兵,大王你也不知道他有啥才能,就讓他和大王同乘一輛車出門,還讓他監督我們兄弟,大家心裡不舒服啊!』
劉邦聽出了大家的不滿,但是劉邦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他不在乎這些,反而因為大家的不滿,更加寵信陳平。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
在陳平初見劉邦的那個晚上,陳平除了向劉邦提供了來自項羽陣營的情報之外,還向劉邦提供了一個可以保證部下忠心的好辦法——特務組織。
在那個時代,劉邦有一喜一憂,喜得是,由於劉邦忠厚長者的名頭,許多人才從敵方陣營來投靠自己,憂得則是,如何保證自己的部下不會反水。
這個問題,劉邦想破腦袋也沒想出如何解決。
直到陳平的到來。
陳平提出,成立一個特別行動小組,幫助劉邦監視部下的一舉一動。
這個組織由陳平率領,隻對劉邦負責,主要工作分為對內、對外。
對外,通過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離間、賄賂敵方重要將領,從內部瓦解敵人的戰鬥力;對內,監視己方將領的一舉一動,防止己方將領反水。
劉邦一聽,這方法好啊,不過做這種事情,必須得偷偷的來,不能聲張,不然容易寒了將士的心。
而站在劉邦的角度,陳平擔任這個組織的領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首先,陳平初來,在軍中沒有利益瓜葛。
其次,陳平手中無兵,就算出什麼差池,也對劉邦沒有什麼威脅。
最後,陳平要的是實現自己抱負的平臺,劉邦可以給,劉邦要的是一副好用的白手套,陳平可以當。
這個工作,張良和蕭何雖然能力夠,但是卻是做不來的,張良是名門之後,又聰明絕頂,而且骨子裡是有清高之氣的,這種事他絕不會去做;蕭何智商在線,但是和劉邦的老部下們都是老朋友,威望很高,同事和他們利益糾葛盤根錯節,也不會去幹這個得罪人的差事。
基於此,諸將越是對陳平不滿,劉邦就越是寵信陳平,就可以解釋得通了。
而且,越多人不滿陳平,劉邦就越是寵信陳平,陳平也就越安全。
這是劉邦的帝王心術,也是陳平的生存之道。
對於窮苦人出身的陳平來講,他一直明白這個世間的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想要得到一樣東西,就必須用另一樣東西來換。
恰如當年,他用自己的容貌和名聲來換老丈人家的財富,就是為了得到交遊的錢,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
難道陳平不想有一個體面的生活嗎?
他也想,隻是他為了更高的追求,甘願犧牲虛名。
而今,他為了能在劉邦這個前途無限的平臺上立足,主動將自己變成一個白手套的角色,這是他的犧牲,同樣的,在將來,劉邦也沒有虧待他,給了他想要的東西的。
這既是歷史的真相,也是政治的真理,更是生活的本質。
這不是厚黑學,而是比厚黑更危險的利益場。
陳平是知道其中厲害的,他所參與的事情,極其危險,稍有差池,他就有生命危險,不論是敵方勢力還是劉邦的部下,都有冒險殺他的可能,而到了那個時候,劉邦會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大局,毫不手軟地犧牲掉陳平這個白手套。
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陳平一直保持著兩個原則:
第一,保持隱秘
第二,絕對忠心。
接著,陳平跟著劉邦一路經歷了彭城之戰與滎陽對峙。
終於,陳平的所作所為還是拉滿了仇恨,引來了劉邦軍中兩個重量級人物的不滿——周勃和灌嬰。
這兩個人,都是從沛縣跟著劉邦走出來的老兄弟,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忠心耿耿。
這兩位老大哥聯手向劉邦告了陳平的黑狀,並且羅列了陳平的『四大罪』:
第一大罪:才能不夠。
『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第二大罪:盜嫂。
『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
第三大罪:受金。
『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第四大罪:反復無常。
『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
這四大罪,邏輯縝密,顯然是事先進行過謀劃的,並且應該還進行過證據收集,再加上周勃、灌嬰兩位大佬聯合提出,可以說是直指陳平要害。
劉邦也對此表現出來了十足的重視。
他先是將引薦陳平的魏無知叫來,把兩位大佬的黑狀給他看,讓魏無知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魏無知是個講義氣的人,他替陳平分辨說:『當下,大王與項羽爭天下,在滎陽對峙,這個難受勁,想必大王比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更清楚吧,當此決勝之際,我就算把品德高尚的人引薦給大王,又有什麼用呢?
我向大王引薦的是能幫你決勝天下的奇謀之士!而且我向大王推薦陳平,推薦的是他的謀略,大王剛剛問我的,是陳平的德行,如果陳平能幫大王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就算是受金盜嫂,又能如何?
』
這段話能說服劉邦,但是不能說服諸將。
所以,劉邦還是要把陳平召來問一問。
於是劉邦又把陳平叫來,讓陳平替自己辯解一下。
陳平來到劉邦帳中,劉邦開口就問道:『先生啊,當初你先是投奔魏王,後來又投奔楚國,再後來才歸順我劉邦,如此反復,如何能讓人相信你的忠義呢?
』
劉邦這句話問的很有意思,首先,劉邦隻問忠義之事,說明他對陳平其他事情不太在意,隻在意陳平是否忠義。
這其實也是上面魏無知的回答起了作用,雖然魏無知說陳平最重要的是才能,但是在劉邦這個君王的眼裡,除了才能,忠義也是必不可少的。
換句話說,此番風波,只要陳平能證明自己的忠心,就可以安然度過。
陳平見劉邦這樣問,立馬回答道:『臣當年投靠魏王,但是魏王卻從不采納我的計策,因此才又去投靠了項王,可是誰知道項王看起來威武雄壯,行事卻全無豪傑之風,他並不信任外人,所信任的不是他的本家,就是他的妻弟,更不能任用奇士,我這才來投靠大王啊!』
這是陳平對自己反復的解釋,接下來是對受金的解釋:
『臣裸身而來,身無分文,不索要金錢,就吃不上飯,如果大王你覺得我的計策可以一用,就留我在軍前效力,如果大王覺得我的計策沒有用的話,我收的金子都還在,大王罰沒充公即可,我也就此告老還鄉』
劉邦聽了陳平如此坦誠的告白,大受感動,更重要的是,從陳平的這番告白中,劉邦看到了陳平的忠誠。
於是,劉邦趕緊向陳平道歉,表示錯怪陳平了。
劉邦是個做事周全的人,他不但向陳平道歉,還通過陳平的告白,得知了陳平受金是因為缺錢。
於是他賞賜了陳平很多金錢,讓陳平不用再因缺錢而向諸將索要賄賂,同時又給陳平升了一級,拜陳平為護軍中尉,名正言順地監督諸將。
這下,再沒人敢向劉邦告陳平的黑狀了。
想想陳平也是可憐,他從小家窮,被人瞧不起,長大之後,又處處遭受冷眼與饞言,深知眾口鑠金,人言可畏。
這麼多年的江湖漂泊,讓陳平讀懂了人心,也學會了如何利用人心。
想起來,這個世界上隻有三個男人真正對自己好,一個是自己的哥哥,一個是自己老婆的爺爺張負,另一個就是劉邦了。
因此,陳平一直想找個機會報答劉邦,也讓軍中諸將瞧瞧他陳平的手段。
不久,這個機會就來了。
流言與人心的威力
事情發生在滎陽對峙最危急的時刻。
當時,劉邦的策略是兵分四路,自己在正面與項羽主力在滎陽對峙,彭越、英佈在項羽的大後方襲擾,韓信則帶兵在北方開辟第二戰場,如此宏大的戰略規劃,出自張良的手筆,這個規劃很宏偉,風險也很高,當然,收益更高。
這個規劃的戰略目的,已不再是如何擊敗項羽了,而是如何一統天下。
這三個方向中,劉邦直面項羽,壓力最大,而且『對峙』是戰爭形態中最令人難受的一種,打又不能打,撤也不能撤,隻能熬。
正難受的時候,項羽熬不住了,他奇襲斷了劉邦的糧道,把劉邦死死困在了滎陽。
這下,劉邦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他不想坐以待斃,便提出把滎陽以西割給項羽,隻求項羽放他出滎陽。
項羽當然不會答應劉邦的請求。
此時陳平向劉邦獻計,說:『項羽這個人,恭敬愛人,所以講究禮節的人,大都歸順於他,但是呢,項羽又小氣,不舍得對部下加官晉爵,所以追求利益的人,則不願意追隨他,我們如果能拿出金錢來,去項羽軍中行賄,一定能把他部下那些追求利益的人爭取過來』
劉邦聽了,點點頭。
見劉邦默許,陳平接著說:『把那些追求利益的人爭取過來之後,項羽身邊就隻剩下范增、鐘離昧、龍且、周殷等親信,這些親信是不會因為利益而背叛項羽的,我們則可以利用離間計,挑起項羽對這幾個人的疑心,然後借項羽之手,除掉這幾個人,到時候大王再大舉進攻,項羽必敗!』
陳平的這個建議十分大膽,首先,離間計理論上可行,並不代表技術上可行;其次,想要離間這麼多人,肯定會耗費大量錢財,且不說劉邦有沒有,就是有,他放心將這麼多錢交給曾經『受金』的陳平嗎?
事實證明,劉邦就是劉邦,不但用人不疑,而且豁得出去。
劉邦一下子就給了陳平四萬斤黃金,讓陳平隨便花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有這樣無條件支持自己的君主,陳平感激涕零,當即表示定效死力!
拿著巨款的陳平,在楚軍中大肆行賄,讓他們幫陳平散佈一個謠言:鐘離昧、龍且等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卻沒有被封王,心裡不滿,想要投靠劉邦,合力滅掉項羽,瓜分項羽的土地。
一開始,項羽對這些傳言也不信,但是傳的人多了,項羽也犯了嘀咕,漸漸對鐘離昧等人有了戒心。
人這種生物是很奇怪的,互相之間感情的濃淡,稍有變化,就能立馬體會出來。
所以,漸漸的,項羽和手下的將軍們越來越疏遠。
為了搜集證據,項羽決定派使者去劉邦軍中打探情況。
接下來,就是劉邦的頂級損招了。
項羽的使者來到劉邦軍營,劉邦先是按太牢的規格《高規格》設下宴席招待,然後親自出來接見使者,
誰知道一見面,劉邦就假裝吃驚地說道:『哎呀!我還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啊!』
說罷便起身離去,並將高規格的宴席撤下,換上最低規格的宴席,態度非常傲慢。
項羽的使者被搞的一肚子火,回去見到項羽,添油加醋地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番。
項羽聽了,果然對范增大為懷疑。
但是范增卻對此時毫無察覺,此刻的他正殫精竭慮地為項羽謀劃如何在滎陽把劉邦徹底摁死。
一番謀劃之後,范增得出結論——急攻滎陽,不給劉邦喘息的機會。
正當胸有成竹的范增向項羽建議急攻滎陽時,項羽卻表現的不置可否。
范增很疑惑,出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項羽竟然懷疑自己和劉邦暗通款曲。
范增氣的暴跳如雷,他本來就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倔老頭,哪能受得了這種委屈?
於是范增扔下一句:『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為之!』
然後直奔彭城。
估計是范增在去往彭城的路上越想越氣,背上毒癰發作,一命嗚呼了。
就這樣,項羽帳下唯一的聰明人,被陳平用流言和人心殺死了。
范增一死,陳平認為項羽軍中再無人可以識破他的計策了,便趁著夜色,令兩千女子出滎陽東門,楚軍一見城門打開,便一擁而上,陳平則和劉邦一起從滎陽西門逃走了。
這並不是陳平最後一次救劉邦,在今後險惡的歲月中,陳平還多次救過劉邦的命。
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生死考驗中,劉邦和陳平結下了深厚的君臣之誼。
結語:
從陳平出山,到解滎陽之圍,算是陳平的前半生,雖然陳平的前半生已然非常精彩,但他的後半生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巔峰,限於篇幅,我們今後再寫。
那就讓我們回到最初,為陳平的前半生做一個小節吧:
陳平,少時家貧,後娶張氏女為妻,廣交遊,高才學;先投魏王,因流言而走,又奔項羽,因懼誅而逃;後歸劉邦,得遇真主,諸將中傷而不疑,受金盜嫂而不怪;內督漢卒,外間楚將,計除范增,謀脫滎陽;且晦且秘,半陰半陽;以人心為暗箭,以流言為明槍,可謂陰毒,是謂毒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