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三地節度使手握重兵的安祿山以『清君側,奉密旨討楊國忠』為理由集結15萬大軍起兵叛唐,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至此拉開序幕,安史之亂是因為唐朝種種內憂外患導致的,但直接原因是地方節度使權力滔天。
這也和唐玄宗李隆基貪圖享樂,寵信佞臣有關,那麼如此繁盛的大唐是如何由盛轉衰的呢?
古代攻打城池的畫像
唐玄宗貪圖享樂,唐朝開始走下坡路
先天政變後李隆基徹底掌握皇權,改年號為開元,並且任用賢相,裁撤無用官員,勵精圖治。
所以李隆基早期締造了大唐的『開元盛世』,這也是大唐的最後一幕繁華盛景。
李隆基開創盛世後逐漸滿足於自己的功勞,並且開始奢靡享樂。
在後宮專寵楊玉環,而前朝由楊玉環的堂哥楊國忠把持朝政。
楊國忠此人身無寸功,隻會玩弄權術,但就是偏偏靠著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幸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影視劇中的楊國忠
此時的李隆基可以說是兩眼一閉什麼都不管,每天泡在後宮裡和楊玉環卿卿我我,把偌大一個朝廷丟給什麼都不懂的楊國忠,楊國忠也借此機會大肆結黨營私,貪贓枉法,開元盛世的景象很快不復存在,百姓又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中。
安祿山也在暗中積攢自己的力量,公元744年安祿山任范陽節度使,不久後就進宮述職,在這過程中安祿山認了小他十八歲的楊玉環做『小媽』。
楊玉環的畫像
楊玉環也毫不避諱,一口一個『祿兒』地叫著,據記載此時的安祿山體重近三百斤,貌若天仙的楊玉環卻和他行『母子之禮』,想想就令人難以接受。
這件事讓身為節度使的安祿山權力再度膨脹,很快就做了禦史大夫和三地節度使,在安祿山的籌謀下,他手中握有15萬重兵,李隆基卻沒有發現絲毫危險。
楊國忠或許是注意到了什麼,總是跟李隆基說安祿山很可能造反。
安祿山的畫像
但李隆基卻不信,並且召見了安祿山,安祿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自己是升遷太快,遭小人嫉妒誣陷,李隆基看他情真意切就對他說:『以後誰再敢說你造反,我就把他直接綁了送到你手裡』
安祿山回到范陽後不久,便以奉旨誅殺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
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城淪陷
相比於唐軍,安祿山的叛軍訓練有素,起兵不到一個月,安祿山就占領了東都洛陽,並且在河南改道向西,直奔長安而去。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
聽說安祿山造反的李隆基不以為然,他以為是又有人誣陷安祿山。
為此還特地訓斥了群臣。
直到後幾天敗報頻傳,李隆基這在知道安祿山是真的反了。
而洛陽一破長安城隻剩最後一道天險潼關,李隆基慌亂中啟用了哥舒翰,哥舒翰從接到命令那天就帶領20萬大軍鎮守潼關。
不得不說哥舒翰確實是個人才,他在潼關據守不出,憑借潼關的地理優勢,將安祿山大軍拖住了足足5個月時間,給河北的郭子儀對敵作戰爭取了時間。
影視劇中受皇命出征的將軍
如果李隆基繼續這麼打下去的話,不出一年安史之亂必被平定,可他愣是聽了楊國忠的蠢話,怕哥舒翰擁兵造反,連下聖旨逼哥舒翰出關迎戰。
哥舒翰痛哭唐朝氣數已盡,遂領兵出關,後來哥舒翰遭安祿山軍隊埋伏,20萬唐軍隻有8000逃回長安。
安史之亂的平定
潼關一破長安城再無可守之地,李隆基也隻好帶領親信繞道入川避難,行至馬嵬發生了著名的馬嵬坡兵變,楊國忠被亂刀砍死,楊玉環也被賜死。
楊玉環的畫像
楊玉環的死給李隆基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山河混亂,李隆基不得不打起精神,聽大臣們的意見讓兒子李亨離開,等穩定後稱帝,避免因自己陷入危險而導致國家大亂。
公元757年3月,安祿山因為殘暴不仁被手下和兒子安慶緒勾結殺害,安慶緒也繼承了安祿山的大權繼續叛亂,此時安史之亂也來到了最高峰,唐朝隻剩下長江淮河數地沒被攻陷。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安慶緒會篡唐成功的時候,睢陽之戰勝利的消息傳來。
古代戰場的繪畫作品
在這場戰役中,唐軍以不到7000人的規模硬抗了安祿山大軍主力10個月,並最終消滅了12萬人,徹底挽救了唐軍的頹勢,成功保住江淮流域的重鎮。
在堅守睢陽的過程中,其他唐軍還收復了長安、洛陽等,本就是烏合之眾的叛軍再也沒能力繼續南下。
再加上史思明也被長子史朝義所殺,安史之亂的兩個發起人身死後,叛軍節節敗退,最終全部被唐軍消滅。
歷經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叛,那麼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呢?
唐軍最後越殺越勇
安史之亂有多亂
安史之亂被後人評價為『最血腥的叛亂』,在安史之亂期間,大唐人口銳減,據《資治通鑒》記載,公元754年大唐共有906萬戶,共5288萬人,而安史之亂後的764年,大唐隻有290萬戶了,人口也銳減到了1690萬。
叛軍腳步到達的城市十室九空,除了不便逃跑的老弱婦孺,其他人都在向南方逃跑避難,而這些老弱的最終命運就是被叛軍殺害,叛軍拔營後,城中可謂是流血漂櫓、伏屍百萬。
安史之亂的推進及地形圖
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到達東都洛陽和國都長安後,更是大肆劫掠,城中來不及離開的婦女被全部擄走,男人則被殘忍殺害。
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離開後還放火燒城,《舊唐書》對此有雲:
『人言斷絕,千裡蕭條』
殘酷的古代戰場
後來唐軍逆轉頹勢,安祿山被殺,史思明見狀決定投唐。
當然了,史思明此舉並非誠心,也深知叛亂後朝廷最有可能料理的對象就是自己。
於是在安史之亂晚期,史思明復叛。
而這一次他更加殘忍,只要破城一個活口不留,甚至將活人做成軍糧。
在整個安史之亂期間,唐軍傷亡極大,這使得朝廷不得不多次改變征兵的方式以及標準。
杜甫所作《石壕吏》就描述了當時朝廷征兵後,村莊裡隻剩老弱婦孺,但仍然有人來搜尋壯丁,最後無壯丁可抓便帶走衰老不堪的老婦的場景。
石壕吏的配圖
留下的人命運悲慘,提前一步逃難離開的人也未見的有多幸運,戰火燃起後,由北向南奔逃的百姓一路汲汲皇皇,有的人半路上被餓死,有的人被趁亂摸魚的山匪截殺。
安史之亂結束後,北方城市更是無比蕭瑟,因為守城力量空虛,幸存下來的人、無處可去的人隻能長期忍受著外族的滋擾。
古代被戰火侵擾的城池
安史之亂會被稱為『最血腥的叛亂』,蓋因當時它不僅導致了大量百姓死亡,還動搖了整個大唐王朝的根基,也是由於此,安史之亂被後人認為是『唐王朝徹底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