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9月21日,付心德在醫院去世,享年113歲。
他出生於清朝,經歷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國時期以及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被譽為『抗戰活化石』。
他是時代的見證者,亦是我們的民族抗日英雄!
圖|付心德
雖然如今的他備受尊敬,但是在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日子,他卻過得格外的淒楚。
尤其是中國動蕩的那十年,他始終生活在折磨中。
萬幸他心智堅定,熬過了那段歲月,還親眼見證了新中國一個世紀以來的變化。
那麼,作為民族英雄,他的一生為何會如何磨難重重,甚至嚴重到曾被判死刑9次?
一、先救國而後才能救民於病痛
付心德出生於1900年河南項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裡。
在那個年代,生活已是不易,讀書並非必備。
幸而付心德的父母認為讀書識字很重要,所以將他送往村裡的私塾裡求學。
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付心德能在私塾裡讀上幾年書,就已經是父母為他盡的最大努力了。
付心德28歲時,山東濟南的基督傳道士要開辦醫學院,免學費,免費教授西醫。
正有學習一門手藝的想法的他,在看到醫學院招生免學費後,就下定決心學醫。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付心德從醫學院畢業後會成為一名醫生,治病救人。
然而變故發生了,在他29歲那年,日軍在濟南肆意橫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據統計,那段時間日軍殺害的中國軍民死傷竟有四千多。
他們不僅殺害普通百姓和官兵,而且連政府官員也不放過。
圖|蔡公時
中國官員蔡公時先是被日軍以暴虐手段割掉耳朵、挖掉鼻子後,再被他們殘忍殺害。
由此可見,當時的日軍是多麼的猖狂。
那時候的濟南城猶如煉獄,到處是槍聲,也到處是慘叫的中國人,整座城市被悲傷和絕望籠罩著。
由於學校正好處於濟南市中心,也就成為了日本人的目標之一。
那段時間,日軍三不五時就要沖進校園殺人。
付心德看著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被日軍殘忍殺害,卻無能為力。
他隻是醫學院的一名學生,那雙用來拿手術刀的手毫無自保能力。
他學的是治病救人的手藝,但是卻救不了這些一個接一個死去的人們。
圖|濟南五三慘案
既然這雙手現在救不了人,那就隻能先救國,再救民。
否則,國之不存,民將焉附。
於是,他決定投筆從戎,為國家和民族燃燒自己的青春。
他穿上那身軍裝後,身上就背負了家國的責任。
參軍多年,他始終在抗戰的前沿陣地。
雖然他是一名陣地醫生,不像我們沖鋒殺敵的戰士們一樣沖在最前面。
但是,作為陣地醫生,他也是不停地奔跑在槍林彈雨中,救治受傷的戰士!
二、為救人轉戰各戰場
抗日戰爭爆發後,部隊四處作戰,付心德也跟著奔波不止。
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等諸多戰役中,他都功不可沒。
日軍對上海蓄謀已久,上海是中國最重視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諸多西方國家的投資之地,那裡有著租界和大量僑民。
日軍為了讓西方各國將目光從東三省轉移,同時也是為給國民政府施加壓力,開始大規模攻打上海。
1937年8月13日,兩名日本官兵故意在上海虹橋軍用機場挑釁滋事。
中國衛兵勸阻無果後,隻好開槍擊殺。
此舉正中日軍下懷,他們正是故意讓中國衛兵『犯錯』,也好『師出有名』,攻打上海。
日軍提出一個中國政府不可能答應的條件,以此光明正大出兵攻打上海,他們要求撤掉上海保衛隊和防禦工事。
日軍的如意算盤可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政府再不濟也不能做出如此屈辱之事,如果就這麼將上海拱手相讓,那將是永遠的污點。
而且,如此做的後果隻會讓日軍認為中國軟弱可欺,繼而變本加厲。
因此,國民政府強硬拒絕了日軍的要求,但這也給了日軍攻打上海的理由。
8月13日時,上海江灣、閘北一帶,以及上海市中心遭到日軍的炮火襲擊,『淞滬會戰』正式爆發。
圖|淞滬會戰經過要圖
蔣介石集團也曾為了守衛上海而努力,部署了七十萬兵力守衛上海。
在上海市的華德路口,中國軍隊第三十六師的第二一五團第二營的300多名官兵在此抗擊敵人,在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白刃格鬥後,全體犧牲。
在守衛寶山戰鬥中,姚子青營的500多名官兵同樣是在數次擊退敵人進攻後,多數壯烈犧牲。
最後在日軍的合圍之下,國民黨隻得下令撤退。
雖然最後國民革命軍撤退了,但是在作戰中,他們卻也是拋頭顱灑熱血,全力拼殺過。
雖然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沒能保住上海。
但是中國軍人不畏強敵,自殺式的戰鬥震驚了全世界。
此戰雖敗猶榮。
陣地雖然失守了,但也對敵人造成極大的打擊,日軍傷亡四萬餘人,也讓日軍知道『三個月滅亡中國』那是不可能的事。
圖|淞滬會戰
從『淞滬會戰』中撤退的官兵有一部分退守南京,在日軍攻打南京時,他們再次為守衛而戰。
每一場戰役,我們的戰士都是拼盡全力,想要守住陣地,但由於敵強我弱,為了保存實力,以圖日後,部隊隻好突圍撤退。
南京失守!同時,武漢也正面臨危機。
因武漢是當時國民政府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所以也是日軍重點攻打的城市。
1938年6月,武漢受到日軍襲擊。
中國軍隊頑強戰鬥,歷時4個月,很大程度上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暫緩日軍的侵略步伐。
在中國的抗戰史中,每一場戰役都是以我們的戰士們的血肉為代價,才贏來了最後的勝利。
圖|武漢會戰
在殘酷的戰場上,戰士們死傷無數,他們也早已做好犧牲準備,但是如果有一線機會,誰都想活下來。
所以,陣地醫生的存在就是戰場上傷員的希望。
這些大大小小的諸多戰役中,都有付心德穿梭的身影。
他雖然沒有真刀真槍與敵人廝殺,但是他在戰場上極大地保住了戰士們的性命。
三、 悲壯的『龍陵血戰』
在緬北滇西戰役反擊戰中,中國軍隊總計斃傷日軍25000多人,守衛住了中國邊界,打通了西南國際交通線。
圖|中國遠征軍
但縱觀整個滇西戰役,中國軍隊的傷亡情況卻是格外令人痛心。
據統計,整個戰役中,中國軍隊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
其中最慘烈、耗時最長的戰役莫過於『龍陵血戰』。
『武漢會戰』後,日軍占領中國的計劃不能順利推進,於是決定從外圍攻擊。
為了切斷中國的國際戰略物資通道,日軍計劃摧毀 『滇緬公路』。
1942年5月,日軍從緬北攻入中國滇西地區,行軍至怒江西岸,因惠通橋已被中國軍隊炸毀,無法渡江隻好固守此地。
1944年5月,中國軍隊向怒江西岸日軍發起反攻。
龍陵正好處於滇緬公路的芒市與松山之間,同時還是騰龍公路的岔路口。
如果中國軍隊拿下龍陵,那就可以隨時馳援松山、平嘎、騰沖、芒市和遮放各據點。
所以,龍陵一戰至關重要!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的作戰部隊第十一集團軍,兵分三路攻向龍陵。
7月4日,付心德所在部隊接到渡江攻打龍陵的命令。
圖|龍陵血戰
即使付心德參軍多年,經歷戰役無數,也見慣了戰場上的生死,依然被『龍陵血戰』中的慘烈戰鬥場面所震撼。
為了戰鬥的勝利,我們的戰士以命相搏,子彈打完了,就直接肉搏。
付心德印象最深的是在龍陵戰場上帶領救護隊打掃戰場時所看到的一幕。
當時他與87師261團的連長高介軍私交最好,但是戰爭無情,最後他們沒能一起走下戰場。
在部隊轉入黃草壩作戰時,高連長已因連年艱苦作戰,積勞成疾而患有非常嚴重的胃病,他卻仍毫不遲疑地奔上戰場,在風吹坡埡口陣地上,與敵人連續周旋十多天。
在他的最後一場戰鬥中,他的槍裡早已沒了子彈,但這並非戰鬥的結束。
沒有子彈,還有人,對於我們的戰士而言,他們自己就是最後的陣地,最後的武器。
高連長與僅存的那五六位戰士們,皆是以近身肉搏的方式與敵人戰鬥到底。
戰爭結束後,付心德帶領醫護隊員們打掃戰場。
他看到戰場上至少有80對兩兩互相撕咬而死的士兵。
再看高連長,他的嘴裡還有一隻日軍的耳朵。
龍陵戰鬥中,中國軍隊斃傷日軍10640人,是整個滇西抗戰殲敵最多的戰役。
這場戰役雖然勝了,但中國軍隊的傷亡官兵人數卻高達29803人。
看著中國官兵的傷亡數量,實在令人痛心!
四、 戰鬥英雄卻屢遭迫害
多年來的戰爭生涯令付心德對戰爭深惡痛絕,要不是為了抗擊外敵,守衛國家和民族,他也不會走上戰場。
因此,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 ,付心德便立刻提交復原申請,以少校軍銜解甲歸田。
從此一直留在他為之奮鬥過的龍陵,在這裡守著戰友們,過著他們一直向往的平穩生活。
然而命運弄人,英雄卻得不到應有的對待,反而是磨難重重。
在解放後,他曾九次被捕入獄判處死刑。
幸而每一次都是虛驚一場,在刑場上都被宣佈無罪釋放。
1969年,在付心德69歲的時候,命運再次跟他開了個玩笑。
年近七十歲的他,竟然還要被下放到松山長嶺崗進行改造。
圖|付心德
這些年中,他不斷徘徊在入獄和釋放之中,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家裡的重擔全部壓在妻子身上。
在第九次出獄後,他想著應該可以在家好好地陪伴妻子兒女了,然而迎來的卻是下放改造的結果。
他多年來遭受的一切折磨,原因就是他曾經是在國民黨的軍隊裡任職軍醫。
原本以為這段抗日戰爭的戰場生涯是他保家衛國的功勛,誰承想反而成了他的『罪過』。
原本從抗日戰場上下來的人,應該得到善待,不求大富大貴,至少也該過上安穩的生活,誰知付心德的生活隻有艱苦和波折。
直到四年後,風波平息,付心德才終於可以回家,過上他心心念念的普通日子。
回家後的他再次撿起老本行,當一名鄉村醫生,政府也給他補發了行醫資格證。
善良是刻在他骨子裡的品質。
盡管他們家庭生活也很困難,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幫助別人的腳步。
一般來找他看病的都是那些交不起醫藥費的窮苦人家,甚至連絕症病人都有,大病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藥物治療,也需要花費更大的心思。
但是付心德給人看病卻是分毫不取。
不僅如此,他還時常免費給病人藥,那些藥大多數是他辛辛苦苦上山采摘回來的。
他多年行醫,可以稱得上真正的『醫者仁心』了。
五、真情可抵一切苦難
在付心德這一輩子中,最幸運的應該是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並且相守一世了吧!
在那些最艱難的歲月裡,幸好妻子沒有放棄他,給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勇氣。
在龍陵復員後,付心德與一名叫李竹芝的姑娘一見鐘情。
兩人年紀整整相差了二十歲,但是在愛情面前,年齡並不是問題。
李竹芝是一位勇敢的姑娘,她深深地被這位抗日英雄所打動,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婚後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一共孕育了六男一女七個孩子。
在生老七的時候,李竹芝最遭罪,不僅身體因生產癱瘓,而且因無力照顧,孩子也送了人,身心皆受折磨。
短暫的甜蜜過後卻是更加痛苦的分離,但卻絲毫不影響兩人的感情。
在那段最難熬的日子裡,李竹芝默默地撐起家庭的重任,一邊照顧孩子們,一邊等待付心德回來。
圖|付心德與妻子
一個女人帶著六個半大的孩子,而且還懷著身孕,不用想也知道生活多麼困難。
但李竹芝都堅持過來了,毫無怨言,也從不抱怨。
在付心德被下放期間,他們最小的孩子出生了。
但可能是因為孕期營養不夠,生產時格外兇險,孩子雖然順利出生了,但是李竹芝的下肢卻癱瘓了。
當時付心德還在改造,李竹芝自己又癱瘓,其他孩子們還小,無奈之下李竹芝隻好把孩子送人撫養。
幸而付心德回來後重新將孩子找了回來,否則這將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傷痛。
美好的愛情總是會令人堅強。
在李竹芝癱瘓後,仍然十分牽掛在農場的付心德,於是讓孩子們用床板抬著她,一步一步的走上長嶺崗。
幾個半大的孩子,用床板抬著一個癱瘓的人,這畫面怎麼看都令人心酸不已。
付心德自是不必說,他滿眼愧疚地看著妻子和孩子們,深感無力。
好在黑暗總會過去,黎明總會到來。
事件平息後,付心德終於回家與妻子兒女相團聚。
這些年,他虧欠他們良多,隻能在後面的日子裡,好好地補償他們。
回家之後,付心德自己上山采藥,將癱瘓的妻子一點點地治好。
這可以稱得上是奇跡了,正如付心德兒媳婦所說:『這可能就是愛情的力量吧!』
結語
在付心德這一輩子中,最驕傲的就是當年參加了抗日戰爭,為國家和民族做了貢獻。
他說:『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我作為一介草民挺身而出,抗擊日寇。
僅此一舉,人生足矣』
但是特殊時期,他卻因自己曾做過的最自豪的事情,幾經生死,這不僅是對他生命的威脅,更是對他那段時光的不認可。
因此,當國家將他們這一批抗戰老人列為國家保障條例中時,他不禁滴下淚水。
他終於等到了國家對他們的認可。
他雖然不求名利,但那是他對國家和民族熱愛和守衛的證據,他不在乎這些年來遭受的一切苦難,卻無法接受自己的愛國之心、愛國之舉被否定。
幸而國家沒有忘了這些老兵曾經的貢獻,沒有忽視他們的存在,給了他們肯定。
圖|付心德與龍陵老兵雕塑
2013年9月21日,付老與世長辭,享年113歲。
細數他這一生的經歷,頗為傳奇。
從農民家庭的孩子到醫生,再到抗戰英雄,其後更是九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雖然波折不斷,但幸運的是他還能有著健康的身體,過著安穩的晚年生活。
不管什麼時候,抗戰老兵都不應該被遺忘。
他們在國家危難時刻,為了後世子孫的安穩和平,挺身而出,為守護而戰。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他們不曾退縮;面對可能是死亡的戰場,他們義無反顧。
在那個積弱積貧的年代,我們的武器兵力皆不如人,我們的勝利更多的是靠『人輪戰』。
一波戰士沖上去,倒下後,另一波戰士接著往上沖。
那時候的他們未曾想過,脫下那身軍裝後,他們會是如何。
他們隻為了心中的信仰戰鬥,不在乎名義,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他們的存在和貢獻。
任何為國家、為人民的英雄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待遇,也應該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