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文不止|為了利益,風馬牛也可以相及。《網路歷史》

我認為讀書的功用有三,一是有所樂,就是讀完的一樂呵;二是有所得,即學到一些知識技能;三是有所悟,即領悟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離開學校後,難得有集中的時間讀書,也難以按照計劃閱讀,隻能信手翻閱、隨機閱讀。

讀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吧!我總這樣安慰自己。

有時間就讀一點,若有所思,就寫點文字,算作是讀書筆記了。

古文觀止,觀而不止。

今日閱讀,《古文觀止·周文·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選自《左傳·僖公四年》。

記述的是楚使者及屈完善於應對,最終取得外交上勝利的經過。

面對齊國的步步緊逼的進攻,楚國使者屈完面對侵略、面對強敵,不卑不亢,從容應對,迫使齊國收兵。

表面上看,屈完勝了,實則是齊桓公權衡利弊而已。

讀後有所思,所悟有二:

其一,風馬牛不相及的征討

其二,談判勝利的關鍵不是口才

01

風馬牛不相及的征討

面對齊國的入侵,楚成王很鬱悶。

於是就派出使者詢問:你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即便是牛馬走丟了,也不會到對方的領地,沒想到你的軍隊竟然我們的領土,這是什麼緣由呢?

發起戰爭,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理由《借口》吧!

齊國征討楚國真正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樹立自己的威信,鞏固自己盟主的地位。

在楚國沒有侵犯中原的情況下,齊國想要征討楚國,當然不能說明自己的真實意圖,於是就找了兩個牽強的理由:

一是楚國應該進貢的青茅沒有按時上交,影響天子祭祀。

二是當年周昭王南征時,死於漢水,特來質問。

楚國也清楚,這就是一個發起戰爭的借口罷了。

但作為弱小的國家,哪怕風馬牛不相及,也免不了被征討的命運。

借古觀今,美國不也借『反恐』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真實意圖是什麼,不過是司馬昭之心而已。

02

談判勝利的關鍵不是口才

春秋戰國時期,不乏許多口才極好,辯論能力很強的使者。

也有許多唇槍舌戰,舌戰群儒的故事。

可那僅是故事罷了!『舌戰』是否成功的關鍵,並非是在道理上能不能站住腳,在道義上能否站穩腳跟。

關鍵在於國家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

我並不覺得屈完的『以德服人』是什麼新鮮的觀點,也不認為齊桓公就願意踐行屈完的觀點。

屈完所謂『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看似是不畏強權的堅強不屈,實則不過是為了維護尊嚴的最後一絲倔強罷了。

齊桓公之所以沒有進一步進攻,並非被屈完說服,不過覺得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攻破方城,橫渡漢水而已。

對於國家利益而言,勝利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明知實力不濟,及時止損,不讓更大的利益受損,也是一種勝利。

2022年10月2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