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西藏的趙爾豐為何結局悲涼,成為唯一被殺的清末總督。《網路歷史》

他不辭辛勞,花甲之年仍親自收復西藏,成功平定西藏叛亂,最終將西藏重新納入中國的管轄范圍。

他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作為一介文官卻為朝廷征戰沙場,身處在朝廷與革命中間,最終在六十六歲的年紀被革命軍斬殺在成都,成為唯一被殺的清末總督。

他便是清朝的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官宦世家,他哥哥是盛京將軍、《清史稿》總裁趙爾巽,早年因為屢試不第,納捐為官,歷任地方縣令,也因此受到了磨練,為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基礎。

後來得到山西巡撫錫良的賞識,跟隨他隨任地方,後來錫良調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從此與四川、與西藏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由於清政府和駐藏官員對藏區事務的處理不力,致使原本反英的西藏高層統治者轉而成為親英勢力,更是背著中央政府簽訂了《拉薩條約》,使西藏成為了英國獨家勢力范圍。

因此清政府制定了在川邊實行改革藏政和改土歸流的政策,意圖穩定川邊局勢,確保西藏一旦有事,可以立馬馳援。

1905年,時任清駐藏大臣的鳳全在巴塘遇害,趙爾豐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亂,這也是他參與川邊藏區事務的開始。

趙爾豐殺伐果斷,主張武力行事,攻破桑披寺,平定西康地方土司叛亂,立威巴塘,一邊籌劃改土歸流,一邊繼續征戰。

趙爾豐廢除了康區多地大小土司和昌都等地活佛的政治地位,對於百姓的生計頗為關心,對已經改土歸流的地區,移內地百姓實邊,加大開墾力度,廢除土司制度和寺廟特權,發展藏區農牧業、手工業、交通郵電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提倡漢藏、藏藏平等,減免勞役、賦稅,帶給百姓利益較多。

後來,趙爾豐歷任川滇邊務大臣、四川總督、駐藏大臣等職,在打箭爐駐兵,加強清政府對西康的控制。

由於趙爾豐在川邊的改革贏得了清中央的賞識,而駐藏大臣自然要入藏主政,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害怕西藏有與川邊一樣的改革,於是調集藏兵,想要武力阻止趙爾豐入藏。

1909年,趙爾豐挫敗進攻巴塘的西藏叛軍,並乘勝進入西藏,焚毀大量寺廟,所到之處的土司都被趙爾豐招撫,說服他們建立郡縣。

最終將將達賴喇嘛趕到英屬印度,趙爾豐請求乘勝平定西藏全土,並建議在藏區全面推行革教易俗政策。

隻是朝廷擔心其舉措過激,引發更大騷亂,所以拒絕了這一提議。

趙爾豐此次入藏,功績卓著:一、剝奪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名號;二、消滅了長期威脅後藏的波密王白馬青翁獨立政權;三、大面積成功地改土歸流,先後建立了十多個縣。

四、清軍推進到尼泊爾、不丹、錫金邊界,設立了察隅縣,阻止英國北進。

趙爾豐入藏時已是65歲高齡的花甲老人,當時有人記錄下他和鐘穎在察木多《今昌都》會師時的形象:『霜雪盈頭,須發皆白矣……戎裝坐馬上,寒風吹衣,肌肉畢見,略無縮瑟之狀。

潞國精神,恐無此矍鑠也』

1911年,趙爾豐正式調任四川總督。

由於清政府借『國有』的名義把鐵路利權出賣給帝國主義,從而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

趙爾豐開始認為『四川百姓爭路是極正常的事』,一邊開導民眾,還請求內閣『籌商轉圜之策』,並參劾主管鐵路國有化的盛宣懷,請求朝廷將其查辦。

不過朝廷電飭趙爾豐解散群眾,切實鎮壓。

在清廷已經風雨飄搖之際,換了一個稍有政治眼光的人,都不會忠實地執行清廷的這個命令。

趙爾豐卻無奈的忠實的執行清廷的旨意,逮捕蒲殿俊、羅綸等9名保路運動為首者,並開槍射殺聞訊趕來支援的社會各界民眾,釀成『成都血案』,導致四川各地紛紛爆發武裝起義,趙爾豐也因為處置不當引發民變被撤去四川總督的職務。

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四川宣佈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但是局勢並不穩定,軍隊也不斷嘩變,因此趙爾豐在一些紳商的請求下以總督的名義張帖佈告以安定軍心,卻被懷疑為兵變指使者。

最終他曾經的下屬尹昌衡誘騙趙爾豐交出兵權然後擒獲了他,當場處決於皇城『明遠樓』,趙爾豐死前,罵不絕口。

而趙爾豐在之後,更多被人記住的,就是鎮壓保路運動的惡名。

趙爾豐在鎮壓保路運動中,手段殘忍,導致後世評價不高,然而在趙爾豐經營川邊藏的數年裡,『所收邊地《指改土歸流》,東西三千餘裡,南北四千餘裡,設治者三十餘區,而西康建省之規模粗具』,在政治上,廢除土司制度,改設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廟勢力的惡性膨脹;在經濟上,禁止土司、頭人、寺廟放高利貸,嚴禁炒作買賣土地,廢除土司、頭人、寺廟的經濟特權,廢除無償勞役和各種雜派,鼓勵墾荒,興廠開礦,改善交通,發展郵政,統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發展官學,打破了寺廟對於文化教育的壟斷,推動了川邊社會生產力發展,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

趙爾豐收復西藏、改土歸流必定昭然史冊,他成功收復西藏的功績,也隻有左宗棠收復新疆可以相提並論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再回過頭來看趙爾豐的一生,著實讓人嗟嘆。

如果不是他,不知還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時間來將西藏這收歸中國,他雖不是革命的推動者,但卻是中國國土統一的推動者,就憑這一貢獻,他便是中國的首要功臣!

金沙江以東十九縣,尚能歸附,皆清季趙爾豐之餘威,於民國以來諸邊將無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