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並不姓金,大詩人穆旦和他同宗,本家海寧查氏,是中國的望族。《網路歷史》

金庸並不姓金,原名查良庸,這對許多金庸迷來說都是常識,但鮮有人對查氏家族有深入了解。

事實上,這個位於浙江海寧的查氏家族,是一個明清以來便一直存在的名門望族,除金庸以外,海寧查氏還湧現出大量的學者、文人以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可謂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名門大族。

一、位於海寧的查氏家族

自宋朝完成經濟重心南移之後,江浙一帶就成為中國經濟、文化最為繁盛的區域,可謂是『江南風景獨好』。

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明清時期的江南湧現出相當數量的『科舉世家』,在學而優則仕的時代,科舉世家意味著一個家族可以世代保持繁榮,一個個大家族在江浙地區『破土而出』,其中有的家族綿延至今天還依舊充滿活力,浙江海寧的查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統計,海寧查氏明清以來一共出現過21位進士,舉人76人,至於更低層次的生員數量更多,有800名查家人有著生員的頭銜。

經濟文化發達的江南小鎮

查氏家族之所以能夠湧現出這麼多進士、舉人,與查家重視教育的家風有密切關系。

海寧隸屬於杭州郡,在明清時期屬於江南核心區域,經濟富庶程度遠超同時代其他城市。

經濟決定文化。

海寧書院很多,如黃岡書院、安瀾書院、東山書院等。

書院的建立使海寧形成了一股尚學之風,在海寧的查家自然也會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

黃宗羲曾在1676年來到海寧,並在此講學五年,查慎行此時二十出頭,他跟隨黃宗羲學習並成為其入門弟子。

在黃宗羲的教導下,查慎行的學識與功力突飛猛進。

1693年,查慎行考中舉人。

1703年,他考中進士。

查慎行將畢生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學方面,是『東南詩壇領袖』以及清初『六家』之一。

    查氏家族不但將家族子弟送入優秀書院學習,還在海寧建起藏書樓,為學子讀書求知提供幫助。

此外,查氏家族還十分註重塑造與發揚家風。

查氏綿延數百年,湧現出無數優秀的人物,因此查氏首先要求子弟要向祖輩看齊,繼承查氏榮光。

其次,查氏家族還對族內貧苦子弟予以扶持,查氏家族設有『義田』,其收入專門資助查氏貧苦子弟。

查慎行書法

二、遭遇橫禍的查氏家族

在查氏家族數百年發展史中,既有巔峰,也有無數次坎坷,在這些坎坷當中,最致命的應當是清代文字獄。

文字獄並非是文人真的犯了什麼錯,而多是統治者借文字興起大獄,打壓士人,使之徹底臣服朝廷,維護統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最嚴重的的時代,而查家也正是在康熙與雍正兩朝連續遭遇文字獄的沖擊下,家族發展受到負面影響。

清朝文字獄

康熙元年《1662年》,已經是65歲的查繼佐被清廷抓捕入獄,他被牽扯到湖州南潯莊廷鑨《明史》案中,這也是清初第一文字慘案。

在清初,還有許多明朝遺民繼續在文化上反清,浙江富戶莊廷鑨先是收購了一批明末尚未編完的《明史》,又聘請了許多有名氣的文人來續寫天啟、崇禎兩朝故事,其中便有大儒查繼佐。

因書中記載了很多明人抗清事跡,並明顯表現出對朝廷的不滿,此書很快便被查禁。

朝廷下令抓捕和此書有牽涉的人,查繼佐在《明史》修訂人員名單中名列第一,被當作要犯打入大牢。

查繼佐的書法

好在查氏家族在浙江地區是名門大族,在朝中也有不少人脈,查繼佐在被關押數十天後就被放出,但查家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沖擊。

查繼佐出獄後,甚至不敢再以真名對外,隻能以『左尹』為名繼續生活。

盡管此次查家躲過一劫,但沒想到在幾十年後的雍正時代,查家再次遭遇文字之禍。

1726年,查嗣庭被任命為江西鄉試主考官,但就在雍正查閱各省所出試題時,他覺得查嗣庭所出之題明顯是居心叵測,題目中出現的『正』字和『止』字與他的年號雍正密切相關,將正拿掉一橫就是『止』,意在說明大清朝會在雍正這裡停止。

恰逢此時,雍正在處理年羹堯與隆科多案,牽涉到一大批朝廷官員,而查嗣庭則是受隆科多賞識才得以晉升的。

雍正因此認為查嗣庭與年、隆一樣,都反對他的統治。

查嗣庭很快被逮捕,查家也被抄家,雍正龍顏大怒,禁止浙江士人六年內參加鄉試。

前邊提到的查慎行又因此被牽連入獄,出獄時已經78歲了,不久便鬱鬱而終。

與康熙年間的『僥幸』不同,雍正年間的這場文字獄對海寧查家造成了致命性打擊,查家再也不復康熙年間『一門十進士』的榮光,但查家並沒有被徹底打倒,而是頑強地生存下去。

唐國強版雍正

三、近現代歷史上的查家

自經歷雍正年間文字獄後,查家變得低調起來,他們在磨難中學會了如何隱忍度日,因此至晚清時代,查氏家族不但沒有在危機中消亡,反而開始展現出復興的趨勢。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浙江本就是最早感受時代風氣變化的地區,查家也開始出現新時代下的新人物。

出生於1887年的查人偉可以說給近代史上的查家開了個好頭,他在青年時期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民國時又在浙江積極從事現代化運動,並致力於國共合作。

在民國後期,他加入中共民主同盟,為中國的民主化事業奔走呼號,但因積勞成疾,他病逝於新中國成立的前夜。

出生於1896年的查良釗同樣是一位英雄人物,他從清華大學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與馮友蘭是同學,跟隨大師杜威學習。

回國後,他擔任河南大學校長兼河南教育廳主任,並在抗戰期間成為西南聯大教授,為西南聯大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1950年,查良釗開始擔任臺灣大學教授,至1982年去世,查良釗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了整整60年。

當然,在民國時期,最引人註目的查氏家族成員自然是著名詩人穆旦,他本名查良錚,比1924年出生的查良庸大6歲,可以說他與金庸是同代人。

1937年,抗戰爆發,穆旦跟隨學校前往昆明並轉入外文系,他寫過詩、當過兵、打過仗。

1949年8月,他前往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53年與妻子一同回到新成立的共和國。

穆旦一生翻譯著作、詩歌無數,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史上風格十分突出的詩人與文學家。

當然,今天人們對查氏家族最為熟知的當然是查良庸即金庸,但金庸傳奇的經歷已經有很多人都講過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金庸故居

文史君說:

查氏家族自明清以來便屹立在中國的土地上,這個家族出現過數十位的進士、舉人以及數百位的有功名的讀書人。

盡管查氏家族在政治上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成績,也沒有查氏子弟在朝廷擔任高官,但查氏家族在文化層面卻有突出貢獻。

無論是清代的查慎行還是近代以來的穆旦、金庸,都算得上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就這一點來說,查氏家族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可能要遠遠大過那些政治人物頻出的家族。

參考文獻

1、洪永鏗等:《海寧查氏家族文化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2、吳梁:《金庸家世淺探》,《嘉興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