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話說自從盤古將混沌一分為二後,混沌上升之氣漸漸變為天,下沉之氣慢慢變為地,二氣陰陽融合,世間萬物終於開始出現繼而繁衍不息。
那時候的人,或許這時稱之為人尚早,它們三五成群,飲河水吃野草為生,沒有智慧,也沒有倫常。
其行為舉止大概與今日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猩猩猴子差別不大。
之後離奇的事開始了,據說五行互相沖擊形成祥瑞之氣,這股氣在昆侖山腰凝結成為靈胎。
靈胎經過日月孕育,最後化為十三個人。
這十三個人中為首者稱天皇氏,此人遍體長毛,臉黑,長發,身高三丈六尺。
天皇氏秉性清靜淡泊,崇尚無為而治,為準確記錄時間,他創造出了天幹和地支,天幹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和地支輪流配合記數,周而復始一周記為一甲子《60年》,天皇氏用這個方法確定下了每一年。
按天幹地支記數法,天皇氏兄弟13人共同治理天下一萬8千年。
天皇氏末期,地皇氏在熊耳山和龍門山之間出生。
與天皇氏出生極度類似,據說地皇氏出生之日山澗忽然紅光數丈,五色祥雲盤桓,也是與兄弟一同降世,不同點在於他比天皇氏少兩個兄弟,連他在內是兄弟十一人。
地皇氏聰明特異,身高三丈三尺,臂粗數圍,全身長毛,面黑如墨,目光如火。
接下去由他接替天皇氏統治天下。
過去天皇氏雖創立天幹地支,可隻用來紀年,具體到日月記數人們還是一頭霧水混亂不清。
比如我隻記得老婆是去年天熱的時候懷孕,但六、七月份可以熱,九、十月份也可以熱,如果隻憑這個感覺推算,對於我將來調查孩子是不是我的非常不利。
地皇氏進一步精確計時。
他以光線充足的白天為『日』,隻有星星和月亮的黑天為『夜』,一日一夜記為『天』。
觀察月亮盈缺的規律:月亮全暗沒有月光——月亮隻有一線亮光——月圓——月亮隻剩下一線亮光——月亮全暗沒有月光。
地皇氏總結出如此一個循環大約是30天,於是他便以30天記為『月』。
再之後,地皇氏又根據季節輪回判定,每過12個月寒冷時期凋謝的花草樹木就會復蘇,於是結合天皇氏留下的『年』的概念,定下12個月記為『年』。
和天皇氏相同,地皇氏與十個兄弟共同治理天下也是一萬八千年。
地皇氏末年,人皇氏出生。
人皇氏生於刑馬山之提地谷,誕生過程跟兩位前輩並無大致區別。
據說當日紅光滿地,風起雲湧,提地谷一連走出九個兄弟,兄弟中為首者稱人皇氏。
經過3萬6千餘年進化,人皇氏在外貌上總算是與猩猩猴子們劃清界限了,他頭臉白凈,目若明星,身高三丈,已是人的模樣。
外貌徹底告別野獸的人皇氏特長不在天時,而在地理。
他考察天下名山大川,將神州劃為九個區域,自己治理最中一區,其他八個兄弟各治一區,所以有的地方又稱他為居方氏。
在人皇氏統治時期,典章律法初現,上下尊卑確立,整個社會步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人們不斷生息繁衍,各個大大小小的部族陸續出現在中原大地之上。
人皇氏執掌天下時間稍短,約一萬五千六百年。
根據天、地、人三皇統治的時間推斷,假如排除掉他們是外星人的可能性後,不難看出,三皇更應該是一個稱號,而不是具體指一個人。
這個稱號世代相傳有如『皇帝』一樣,結合史料我們可以說明朝皇帝統治中國有270多年,但不能因此認定明朝隻有一位皇帝,並且他的年齡起碼超出270歲。
當然,上古神話天生具有誇張誇大的基因,太過於較真具體數字無疑於自尋煩惱。
人皇氏之後接任者雖然數目繁多,但大多數貢獻有限。
繼承人皇氏的是五龍氏兄弟,分別叫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典型傳統『伯仲叔季少』的兄弟排序。
五龍氏之後是巨靈氏。
巨靈氏曾經役使力士變易山川,在蜀中留下不少傳說。
繼巨靈氏之後有句疆氏、譙明氏……巫常氏、泰壹氏。
泰壹氏神龍見首不見尾,相傳黃帝和老子都曾學習過他留下的仙術。
那年月還沒有出現文字,到底後人是怎麼學到的,實在不好想象,莫非是以壁畫類圖形樣式留下的?
其後又有空桑氏、神民氏……辰放氏。
當時人們普遍用樹皮草葉遮羞蔽體,辰放氏教授人民剝獸皮以禦寒,人民深感其德,因此辰放氏連續四代統禦天下。
辰放氏後為蜀山氏、渾沌氏,他們雖掌有生殺予奪大權,但平日仁慈寬恕,樂善好施,百姓既畏服他們又感念他們。
這個時期萬物無爭,一派祥和景象。
之後是東戶氏、皇章氏……有巢氏。
在有巢氏之前,人們往往居住在天然洞穴裡,常常與草木禽獸為伴為友,甚至與禽獸同食共眠也都相安無事。
到了有巢氏時期,人們已經發明出各種捕殺動物的工具,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在這時悄然發生了變化。
人們不再單純為了果腹而狩獵禽獸,殺戮的快感正不斷侵蝕人的心靈。
禽獸們一改往日溫順泰然的性格,紛紛開始用尖牙還有利爪展開回擊。
白天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禽獸斷然不會發動攻擊,可一旦到了夜晚,它們便會趁著人熟睡不知何視力不佳大開殺戒。
有基於此,有巢氏仿照禽鳥在樹上築巢,開始教授人們在大樹上休息睡覺。
此舉雖然有些難看,但畢竟是保住了許許多多人命。
有巢氏後是燧人氏。
此時的人們還不會農作,成天靠野草野果野獸充饑,因為尚未懂得取火,渴了就喝獸血河水,餓了就將肉連毛吞下,直到燧人氏教會人們取火,才改變了這一切。
當時人們發現空中一有雷電劈下,森林裡樹木就有機會發生燃燒,取下被燒死野獸的肉塊或者把生的肉塊放在火上炙烤,原本又腥又臊又不易咬食的生肉便會變得美味且方便咀嚼。
可肉常有而火不常有,盼一場野火而終生不得者大有人在。
需知那年頭沒火就沒熟肉,從未吃過熟肉的人也就罷了,假設有人吃過一次,之後卻再沒機會吃到,這算不算是一種終生遺憾呢?
某日,燧人氏巡視時觀察到一隻鳥正不斷在啄枯樹的枝叉,好奇跑近一摸啄痕,竟然感到微微發熱,燧人氏靈機一動,找來石塊在枯木上敲打,繼而又改為發熱量更大且更省力的旋轉鉆木。
最後經過一系列嘗試和改善,燧人氏掌握到了取火的技術。
自此,火開始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加工食物,保衛安全。
人與動物之間的差距隻因這一步便是天差地別,自此再無相交的可能了。
燧人氏不僅教授人們用火,還創造了結繩記事的辦法:有大事,繩子上就打個大結,小事就打個小結。
往後,他還修建了宣講教化的高臺,建立了在中午交易的市場,修建遠近互通的道路。
因此,人們念及燧人氏的貢獻,又將他尊稱為燧皇。
燧人氏傳承八代統治天下,繼而治理天下的是庸成氏,再往後伏羲氏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