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是我們所熟知的小說人物。
作為神機妙算的軍師,徐茂公在瓦崗寨以及唐軍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可謂是隋唐英雄中的『智絕』。
在正史中,他的原名為徐世勣,字懋功,是大唐帝國的開國功臣。
因為功勞高、能力強,徐懋功被唐高祖賜姓為李,是為李世勣。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出於避諱的目的,李世勣改名為李勣。
在《隋唐演義》中,徐茂公是個能掐會算、神神叨叨的老道,仿佛一個半仙。
然而在正史中,徐茂公卻是個能征慣戰的悍將。
徐茂公出生於豪強之家,練出了一身好武藝,據其自己說,他原本是個急躁的人,十二三歲時就開始做賊,動不動就要殺人。
但經過戰場的歷練,徐茂公心智逐漸成熟,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帥。
在20歲時,徐茂公已經成為瓦崗軍的骨幹將領,已經能夠指揮十萬兵馬。
後來瓦崗軍敗給了王世充,徐茂公主動投靠了唐朝,並被唐高祖委以重任。
由此,徐茂公南征北戰,為唐朝掃滅群雄,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後,徐茂公又先後率軍征服東突厥、薛延陀以及高句麗,橫掃十胡,成為大唐帝國名副其實的軍神。
為了表彰他的軍功,徐懋功被封為英國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一員。
成為大將後,徐茂公早已改掉了自己少年時的狷急性格,養成了謹慎的秉性。
戰鬥中,他從不兵行險著,喜歡精打細算,極力避免損失。
所以在戰爭中,他雖不至於大勝,但也不會大敗。
徐懋功,就是一個善於積累小勝,最終達成征服敵人目的的將領。
在政治生活中,徐懋功也同樣謹慎,對於政治糾紛,位高權重的他總是采取不摻和、少言語的態度。
所以他能歷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五十年間一直榮寵不衰。
最終,他以76歲高齡去世,得到了善終。
唐高宗為他廢朝三日,並在其陵墓上了做了三座假山,表彰其掃滅三大蠻夷的功績。
徐茂公雖生前享盡榮華,死後盡享哀榮,但僅僅十數年之後,他的墳墓就被朝廷下令毀掉,而他家族差點被滅族。
作為一個去世的功臣,徐茂公為何會受到這樣的待遇?
答案就出在他的孫子——徐敬業身上,而對此徐茂公早有預言。
作為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可謂是真正的將門虎子,他從小膽略過人、性格頗為自負。
唐高宗年間,南方少數民族發動叛亂,朝廷派出很多兵馬都沒法平定。
於是,皇帝以徐敬業為將,率兵前去鎮壓。
徐敬業到任後,沒有選擇調集大軍進行鎮壓,而是單刀赴會,帶著兩名隨從就跑到地方的大營中。
隨後,徐敬業為叛軍首領陳說利害,不用一兵一卒,就把叛軍降服了。
因為這個功績,徐敬業名聲鵲起,成為帝國最炙手可熱的年輕將領。
孫子立下如此大功,照說徐茂公應該很高興。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徐茂公聽聞此消息後卻愁眉不展,他搖了搖頭說:『即使讓我去,也未必能像我孫兒那樣平叛。
但是,如果我家未來被滅族,那必定是這孩子的過錯!』徐懋功以謹慎獲取軍功,又以謹慎保全富貴。
為了讓子孫後代保持榮寵,徐茂公一向教導他們要謹慎從事,然而徐敬業很顯然沒聽進去。
為了達到目的,徐敬業不計後果,做事冒險,是很容易闖下大禍的。
最終,徐敬業果然不出祖父所料,給家族帶來了大禍。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去自己兒子皇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公元684年,不滿武則天統治的徐敬業以匡扶廢帝李顯復位為名號,發動大規模叛亂。
然而,徐敬業造反的真正原因並非為了興復李唐江山,而是為了他自己的富貴。
他聽信同夥薛仲璋的妄言,想占據有長江天險保護的王氣之都——金陵,準備過一把皇帝癮。
然而徐敬業不自量力,他的豪賭很快失敗,被武則天輕易打敗,最終死於自己部下的暗殺。
徐敬業死後,徐茂公一家受到牽連,被武則天殺得幾乎滅族。
而去世已久的徐茂公也受到牽連,慘遭開棺戮屍。
徐茂公小心翼翼地度過了一生,死後竟有這樣的遭遇,不可不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