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風水,邢臺『龍崗』安何在?《網路歷史》

城市風水,邢臺『龍崗』安何在?

廣源廟舊址

在古代的風水學中,龍崗或龍脈是一個常見的名詞,《陽二宅全書》龍說:『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

所以龍脈指起伏的山脈。

以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

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

一般來說土為龍肉,石為龍骨,在龍脈的末端,龍脈時伏時隱,連綿不斷。

在陽宅中,這樣的地勢地形一側最適合人的居住,為此人們稱形成聚居地的山崗為龍崗。

邢臺城市以邢臺西北部70公裡大北溝村的不老青山為祖山,來龍去脈在今營頭崗一帶結穴,形成城市的龍崗。

關於邢臺龍崗的記載見於各版的地方志書。

一說指馬鞍山西南有臥龍山,清康熙《邢臺縣志》說:『臥龍崗,馬鞍山西南,中空容百人,上有石極光膩,世傳龍臥於此』又復見『龍崗,城西北七裡,舊郡志載崗上有井大如車輪,光武營軍所造,又傳石勒時大早,佛圖澄於崗掘一死龍,濟以水乃蘇,祭之龍騰空而起,雨即降因名,今考地理志達活泉是』

在民國《邢臺縣志》中保存著一張當時實測的邢臺城圖,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張按比例尺繪制的邢臺城區地圖。

我們在這張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邢臺古城的西側繪有一長長的土崗,上面標明為『臥龍崗』,很多老邢臺人稱之為龍崗。

那麼邢臺的龍崗究竟在什麼地方?

清人高士奇在《春秋地名考略》中說,邢,漢之襄國也。

『隋改為龍岡縣,置邢州治焉,龍岡者,石趙佛圖澄掘地得死龍咒之,騰空直上,故以』

唐代李吉甫所著《元和郡縣志》中說:『古邢國也,秦以為信都,項羽更名曰襄國,漢因不改,石勒僭號據之,勒未立前襄國有讖曰:古在左月在右,讓亡言或入口識者以為胡有襄國也。

周武帝改為襄國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洺州,九年改為龍岡縣,以西北有龍岡因名之,十六年於此置邢州龍岡縣屬焉,皇朝因之』

宋代樂史所著《太平寰宇記》亦雲:『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洺州,九年改為龍岡縣,以縣西北龍岡為名,十六年於此置邢州,縣屬焉』 

宋代李昉在《太平禦覽》一書中解釋說:『石勒時天旱,沙門佛圖澄於石井崗掘得死龍,長尺馀,漬之以水良久乃蘇,咒而祭之,龍騰空而上,天即雨降,因名龍崗』

《畿輔通志》:『石井岡在順德府西北七裡,一名龍岡。

後趙石勒時天旱,佛圖澄於此岡,掘一死龍潤以水乃蘇咒而祭之。

騰空而上,遂大雨』

佛圖澄咒龍之事見於《高僧傳》《魏書》釋老傳《佛圖澄傳》等書中。

關於佛圖澄咒龍及龍崗一名的記載,最早是見於北魏崔鴻所著《十六國春秋》一書中。

崔鴻《478—525年》,字彥鸞,是東清河郡人。

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史學家,長廣太守崔靈延之孫,梁郡太守崔敬友之子。

出身清河崔氏烏水房,自幼愛好讀書,博綜經史。

憑借門蔭入仕,起家彭城王左常侍,歷任員外郎、給事中、尚書都兵郎中、鎮南長史、員外散騎常侍等職。

著有史書《十六國春秋》。

《十六國春秋》以紀傳體記載十六國《304—439年》的歷史史書,史料價值很高,在魏收編撰《魏書》,唐時編修《晉書》時,都將此書作為重要參考資料。

在談及石勒據襄國時,說『趙王五年《323年》……五月大旱,佛圖澄於石井崗掘得死龍,長尺馀,漬之以水良久乃蘇,既而咒之祭之以酒,龍騰空而上,須臾天遂晦暝雨乃大降,因名龍崗』

在其《十六國春秋•後趙錄》中還詳細記載佛圖澄龍崗咒龍的事由:『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裡團丸祀下。

其水暴竭。

勒問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當敕龍。

勒字世龍。

謂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

故相問耳。

澄曰。

此誠言非戲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

今往敕語水必可得。

乃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處久已幹燥。

坼如車轍從者心疑。

恐水難得。

澄坐繩床燒安息香。

咒願數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龍。

長五六寸許。

隨水來出。

諸道士見競往視之。

澄曰。

龍有毒勿臨其上。

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魏書》釋老傳同樣記載道:『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裡,其水源暴竭,勒問澄何以致水。

澄曰:今當敕龍取水。

乃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故泉源上,坐繩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而來,諸道士競往視之。

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高僧傳》亦記:『襄國城塹水源在城西北五裡團丸祠下。

其水暴竭。

勒問澄。

何以致水。

澄曰。

今當敕龍。

勒字世龍。

謂澄嘲己。

答曰。

正以龍不能致水。

故相問耳。

澄曰。

此誠言非戲也。

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

往以敕語告之水必可得。

乃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泉源上。

其源故處久已乾燥。

坼如車轍。

從者心疑。

恐水難得。

澄坐繩床燒安息香。

咒願數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龍。

長五六寸許。

隨水來出。

諸道士競往視之。

澄曰。

龍有毒勿臨其上。

有頃水大至隍塹皆滿』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得知。

邢臺古代的龍崗即石井崗,後因佛圖澄咒龍因名而稱之龍崗。

在考察邢臺龍崗時,我們注意到歷史地勢的變化,以達活泉為例,在1980年代時,達活泉之後有隆起的土崗,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湖池北側的高崗,這是原來土崗的一部分,據邢臺老人回憶,此土崗與營頭崗相連,時起時伏。

由此可知邢臺龍崗在民國之前,自營頭崗始與達活泉土崗相接,又連綿起伏與城北的臥龍崗相連。

隻不過在歷史變遷中,大部分的地勢和地形變著時間而變化,甚至過去很多崗坡,隨著城市發展而變化削之平坦了。

說到石井崗其歷史十分的久遠。

《太平寰宇記》說:『石井岡。

在縣西北七裡。

一名龍岡。

酈道元註《水經》雲:『蓼水出襄國石井岡,岡上有井,大如車輪』隋《區宇記圖志》雲:『此井光武營軍所鑿,傍有叢荊棘生,皆蟠縈如人手結,雲是光武繋馬處』

從此記載看,石井岡即為龍崗,在邢臺城西北七裡處,『岡上有井,大如車輪』即言今日達活泉古泉池,此為牛尾河的源頭,最早見於酈道元《水經註》一書,並言:『蓼水出襄國石井岡』『蓼水』即今天的達活泉河,或言今天的牛尾河。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之職方典中記載:『達活泉,舊名蓼水,發源自《順德》府西,北達活泉。

泉南一泉,曰紫金泉,從南入郡濠,即牛尾河也』《太平寰宇記》說『蓼水一名達活水,出襄國西石井岡』

從文獻記載上看,蓼水即達活泉河,也就是我們後來稱之為的牛尾河,蓼水是大陸澤匯入的水源之一。

牛尾河還有一個名稱,叫響水河。

據康熙版《邢臺縣志》記載:『響水河,在城北二裡,匯達活野狐泉,東流亦曰達活河,以二水左右相會,又名鴛水河,土人通謂牛尾河,其上並納兩土乾河,一曰沙底河,一曰仙源河』

沙底河與仙源河都是市境的季節河,沙底河有東西二個發源,西源孤山之陽,東行五裡有封山,此山相傳為與邢侯封國有關。

以西谷澗自北入之,又東南十五裡過小郭村及大郭村之東,東源起封山之東,過尹郭村至孔村之東南十五裡,與西源相匯,行四裡至東至縣城之西折而北達城而東過北關又東北二裡左匯達活泉水為響水河,此東源即今天邢臺常常所提到的小黃河。

仙源河,源於邢臺西部仙翁山之陽,亦有二源,一出鳳山,一出馬鞍山。

兩源相匯後南流東過董家溝、霍路《樓》村東,又十二裡與封山一支流相匯,又東過皇崗折而向南過營頭崗之東南,與野狐泉相匯合。

有學者說:按《漢書》地理志襄國縣西山渠水所出,疑即沙底仙源二河。

湧泉亭

拱橋老柳

泉水溪流

龍池老槐

明代老泉閘

蓼水《牛尾河》上古石橋

仙翁山

馬鞍山

高僧佛圖澄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