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定年間,一個叫賈涉的官員在赴京途中,遇到了農夫的妻子胡氏。
胡氏年輕貌美,很有福相,賈涉想要生個兒子,於是就和農夫商量,以40兩銀子的價格將胡氏轉讓給自己。
農夫爽快地答應了,轉身另行去婚娶了。
胡氏跟了賈涉,沒過多久就懷孕了。
賈涉已有妻子唐氏,胡氏跟著他隻能落得小妾的名分。
對於胡氏來說,從農家到官宦之家,這並沒有什麼。
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
唐氏跟賈涉多年,一直未有生育,此刻看到小妾懷孕,心態頓時崩了,不僅時常打罵胡氏,還將她當作奴婢來使喚,而賈涉懼內,是個有名的『妻管嚴』,對此隻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賈涉心裡鬱悶,便向自己的好朋友,當時已是縣令的陳履常一訴衷腸。
陳履常說,我給你想個辦法,如此,如此。
賈涉回到家,拿著陳履常給的紅帛花給胡氏做好記號。
第二天,陳履常的夫人去探望生病的唐氏。
兩個人閑聊了一番,末了,陳夫人說要借一個得心應手的奴婢用一陣子。
唐氏答應了,陳夫人便帶著以紅帛花為記的胡氏走了。
胡氏在縣衙大院住了下來,數月後,生下了一個男孩,賈涉喜不自勝,還時常偷偷地去看她。
紙裡終究包不住火。
而且,陳履常任職期限已到,馬上就要轉任他處了,這件事最終還是被唐氏給知道了。
唐氏一哭二鬧三上吊,說想要把孩子接回來可以,但胡氏要嫁給別人。
正在賈涉猶豫不決的時候,賈涉的哥哥賈濡來了。
賈濡本來要帶著女兒賈玉華去京競選妃子的。
賈濡聽到弟弟的難處,想到自己也沒有兒子,就當即決斷,自己來撫養這個孩子。
而另一頭,陳履常帶著胡氏,在半道上,把他嫁給了一個老實本分的石匠。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並借由賈玉華的關系,由無所事事的街頭混混,一躍成為手握實權的太常丞、軍器監。
說到這,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這個孩子就是賈似道。
賈似道發跡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打聽到母親胡氏的下落,然後派人把胡氏接回來。
可憐的那個石匠,聽說自己媳婦被帶走了,便趕了過來。
賈似道和那石匠可沒什麼感情,他囑咐手下,在半道上截住石匠,將其灌醉,推到江中淹死了。
然後,回報胡氏說,石匠病死了。
以上有關賈似道的故事,越看越多的離奇和湊巧,簡直比小說還要精彩,其實它就出自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這一篇。
後面的故事就是,賈似道沉醉於聲色歌舞,逼死丞相吳潛,和元軍議和投降,後來遭人彈劾,在木綿庵被大槌打死。
小說著重刻畫的是賈似道擅權誤國的藝術形象。
所謂藝術形象,就有諸多不實之處。
比如,賈似道的童年遭遇,胡氏的離奇波折,無從充斥著人為加工的成分。
正史中賈似道的幼年遭遇及發跡史隻有寥寥數筆。
如《宋史》載:
少落魄,為遊博,不事操行。
以父蔭補嘉興司倉。
會其姊入宮,有寵於理宗,為貴妃,遂詔赴廷對,妃於內中奉湯藥以給之。
擢太常丞、軍器監。
益恃寵不檢,日縱遊諸妓家,至夜即燕遊湖上不反。
當然,這並不是小說家有意抹黑賈似道的。
事實上,賈似道自步入歷史舞臺,就以奸臣形象呈現於世人面前,尤其是丁家洲大戰使其成為人人唾罵的誤國奸臣。
南宋亡國以後,賈似道奸臣形象盛行,人們對其也是清一色的負面評價。
元代官修《宋史》,出於政治目的,不斷刪減、剪輯,將賈似道塑造得比之前更為負面。
明朝延續了宋元時期賈似道的反面形象,但也註入了新的元素,如明朝的世俗觀念等,甚至不惜偏離歷史真實,進行主觀醜化,意在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
賈似道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逐步定型。
作惡一生,悲慘收場,留下千古罵名,淪為反向教化的工具。
這就是賈似道的世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