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的屠刀,漢朝武將敢於決死一戰,明朝武將為啥束手待斃。《網路歷史》

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兩大王朝:漢朝與明朝的開創者。

兩人雖然生存年代跨越千年,但比較一下他們的人生,卻會發現有許多共同之處,重合之處和近似之處頗多。

二人的第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庭出身相似。

兩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從一介平民白手起家,歷經奮鬥,終於戰勝眾多強大對手,一統河山,從一無所有到富有四海,實現了從社會最下層躍升到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不可思議的神奇轉變。

二人的第二個共同點,都極不善於處理君臣關系,堪稱古代皇帝中處理君臣關系的失敗典范。

他們在戰爭年代,能夠很好地識別人才、駕馭人才,但到了和平時期,卻無法做到與大臣善始善終,對手下功臣大將滿腹猜疑防范之心,最終反目成仇,對功臣大將們大開殺戒。

同樣面對皇帝的屠刀,漢朝武將們和明朝武將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漢朝武將們眼看皇帝昏庸,自己即將面臨兔死狗烹的厄運,不甘心無辜被害,紛紛起兵造反。

公元前196年,漢朝武將中位列第一的韓信,遭到劉邦和呂後的疑忌,把他召到長樂宮中殺死,誅滅三族。

韓信之死,引發了漢朝武將中的極大震動。

韓信為漢朝建立立下蓋世之功,如今天下太平,卻無辜遇害,使得漢朝武將們人人自危。

韓信的密友代王陳豨,因與韓信過從甚密,第一個起兵造反。

劉邦調動大軍,派出周勃、樊噲等名將,大費周折才把陳豨擒殺。

此後,漢朝武將們看透了劉邦的險惡用心,劉邦的背信棄義讓他們憤怒不已。

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韓王信等統兵大將,先後起兵造反,決死一戰。

但因為漢朝軍事實力過於強大,武將們之間又是各自為戰,實力相差懸殊,最終被劉邦一一剿滅。

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重走了劉邦的老路,高舉屠刀對功臣大將們痛下殺手。

那些曾在疆場上出生入死、為明朝打下江山的大將們,為國家奮戰一生,卻遭到皇帝疑忌,在一輪又一輪的大屠戮中被斬殺殆盡。

明朝功勛卓著的名將馮勝、傅友德、藍玉、廖永忠、唐勝宗、陸仲亨、朱亮祖等等,甚至連常遇春之子常茂、常昇都未能幸免於難。

明朝武將們為什麼如此缺乏『血性』?

面對朱元璋的殺戮,為什麼不敢起兵反抗卻束手待斃?

原來,這種情況屬於『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明朝的軍政體制與漢朝有了重大根本區別,武將們就是想造反也造不成。

漢高祖劉邦時代,眾多武將們之所以敢於造反,是因為手裡掌握實際兵權。

漢朝建立過程中,劉邦為了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把武將們紛紛加封為異姓王。

這些異姓王坐鎮一方,有著自己的管轄地盤和軍隊,具有和皇帝掰腕子的實力,因此才敢於起兵造反。

但到了明朝,這種局面已經不復存在。

明朝的皇權集中體制已經非常成熟完善。

朱元璋也封了很多王爵,但基本隻限於自己的兒子。

而明朝大將們也有封王的,但都是屬於虛銜,毫無實際意義,而且基本都是死後追封,根本不具備王爵應有的實權。

參考資料:《明史》《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