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治世之一了,它是由漢朝初年的漢文帝、漢景帝共同締造,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為要務的一段繁榮時期。
在兩位英明君主的帶領下,漢朝的社會從秦末的動蕩中解脫,逐漸回到了正軌。
不但百姓得以在輕徭薄役中安居樂業,整個國家也在祥和中穩定發展,這為漢武帝建立文治武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對於從漢文帝手中接過皇權,並將他的事業發揚光大的漢景帝,自古以來人們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
贊揚他的人,會認為他勤儉治國、鼓勵生產。
而貶損他的人,則表示他削藩手段不當引起”七國之亂”,還推卸責任誅殺了勸他削藩的大臣晁錯。
此外,漢景帝的其它過失也不在少數。
舉例來說,在平定七國之亂中表現出色的名將周亞夫,便被漢景帝所逼殺。
那麼,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呢?
漢高祖八年《前199》,周亞夫出生於沛郡沛縣,也就是今江蘇豐縣一帶。
雖然是開國功臣周勃之子,但周亞夫排名第二,按理說不會被封侯。
但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因為殺人之罪被剝奪爵位,而漢文帝又尊敬周勃為漢朝建立做出的貢獻,於是下令在周勃的兒子中選出一個最優秀的。
就這樣,周亞夫成年後不久便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為絳侯。
漢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匈奴進犯漢境。
漢文帝調配多處兵馬北上迎敵,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擔任河內太守的周亞夫。
為了激勵將士,漢文帝親赴前線。
漢文帝到達其它地方時,得到的都是夾道歡迎,但到了周亞夫駐紮的細柳,卻被攔在外面,直到通報過後才得以進營。
文帝見周亞夫的軍隊紀律整肅,便贊嘆道:”此真將軍矣!”
後來戰事結束,周亞夫被改封為中尉,負責警衛京城、保護首都的安全。
漢文帝在臨終之時,還曾對日後的漢景帝劉啟說道:”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
於是,在景帝繼位後,便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對他十分重視。
漢景帝三年《前154》,因為貿然發起了削藩,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王國發生了叛亂,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亂”。
面對動亂,景帝想起當年父親曾經告訴自己,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可以依靠周亞夫,於是當即封其為太尉,主管平叛事務。
在戰爭中,周亞夫又多次迂回進攻,並靠著斷絕糧道這一招成功擊潰了多處叛軍。
不過,在周亞夫的策略中,與朝廷站在一起的梁國一直處於首當其沖的位置,這導致梁王劉武非常不悅。
最終,這場聲勢浩蕩的叛亂隻用了三個月便被成功平定,而周亞夫也引得眾將心服口服。
兩年後,景帝甚至封周亞夫為丞相,以代替因年老體衰而離職的前丞相陶青。
最初,漢景帝對周亞夫十分器重。
但有一次,他想要廢掉與栗姬所生的太子劉榮,而周亞夫表示反對,這導致他與周亞夫直接開始產生了隔閡。
後來,太後又想要封景帝皇後的哥哥王信為侯。
景帝與周亞夫商議時,周亞夫答道:”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今信雖皇後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於是,景帝隻好拒絕了太後。
原本,周亞夫因為和梁王因為不睦,導致梁王常向太後告狀。
而太後想要封賞王信也被周亞夫阻止,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漢景帝常從太後那裡聽到關於周亞夫的斥責。
再加上有一年匈奴王唯徐盧率眾來降,景帝龍顏大悅,為了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歸順漢朝,便想要封其為侯。
這時,很有原則的周亞夫又阻止道:”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
”終於,漢景帝這次沒有聽他的。
主張被駁回的周亞夫一怒之下選擇了辭官。
過一段時間後,景帝召他來吃飯,故意給他呈上一大塊肉,卻不給他筷子。
周亞夫一臉不高興地找侍奉宴席者要,被景帝笑著問道:”此不足君所乎?
”意即是,光是肉還不夠讓你高興嗎?
周亞夫聽完後發覺皇帝不悅,隻好脫下帽子道歉,但被允許平身後很快就自顧自地離開了。
景帝看著遠去的周亞夫,感嘆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也就是說,這樣老是遇到事不滿意的人,怎麼能夠被新君所用,成為助力呢?
隨著周亞夫的老去,其子周陽開始籌備父親的喪事,他買了國家不允許私人交易的盾甲準備喪葬時使用,但因為對待傭工苛刻而導致被傭工舉報私自購買盾甲,意欲謀反。
因為此事牽連到了周亞夫,他被帶去調查。
尉責曰:「君侯欲反邪?
」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
」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但周亞夫對此並不知情,當然是一問三不知。
景帝得知後認為他是又犯犟,故意不說,於是將其移交廷尉。
在廷尉那裡,周亞夫備受屈辱,絕食五天後,吐血身亡,一代名將就這樣淒涼收場了。
周亞夫之死,有結怨於梁王和太後的原因,有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導致景帝不悅的原因,但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太倔強、不懂得討好和變通。
此外,景帝將其逼死,也是害怕日後新君對他無法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