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想廢掉皇帝劉賀,他問田延年,歷史上真有『臣廢君』的例子嗎。《網路歷史》

昌邑王劉賀繼皇帝位後,一直胡作非為,令大將軍霍光十分不滿,由此生出了要廢掉劉賀的想法。

於是他便找來長史田延年,詢問臣廢君是否顯得大逆不道?

長史田延年的幾句話,頓時令霍光下定了廢除劉賀的決心。

田延年究竟說了什麼話?

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朝廷內一片大亂,大局隻能暫時由大將軍霍光主持。

朝臣大亂的原因在於,作為一國之主,劉弗陵居然身後無子,無法根據父死子繼的方式確定皇位繼承人。

霍光在主持漢昭帝喪禮後,與朝廷大員們進行商議,準備從漢武帝孫輩中選出一人,重新掌管帝國的方向舵。

霍光與群臣經過商議,最終一致決定,將昌邑王劉賀接至京城,正式登基稱帝。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賀之所以能成為皇帝,完全是源於幸運,否則的話,他一輩子也不敢做一次皇帝夢。

不過聰明一世的霍光似乎選錯了人,劉賀在接到自己能夠成為皇帝的消息後,立即喜不自勝,趕快吩咐下人安排車馬啟程前往京城。

劉賀擔心事情有變,便吩咐車夫一刻不停地趕路,一路上居然累死了幾十匹馬。

更可氣的是,劉賀一路上也沒有專心趕路,反而還派人潛入民家搜集美女,供自己在車中享樂。

劉賀到達長安,受到了百官的尊奉,很快便被正式擁立為皇帝,成為新的領導者。

但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劉賀在做昌邑王時就是沉迷於享樂的酒色之徒,如今做了皇帝,更是脫去束縛為所欲為。

據相關文獻記載稱,昌邑王劉賀登位僅僅27天,便做下了1127件壞事,平均計算,這位不靠譜的皇帝每天都要做四十多件壞事,否則根本完不成『任務』,也正是他的胡作非為,致使首都長安烏煙瘴氣,官員百姓叫苦不迭。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大將軍霍光在朝廷的地位有目共睹,群臣們眼見著劉賀做壞事卻不敢譴責,完全是礙於霍光的面子,畢竟昏君劉賀是由霍光擁立的,貿然譴責劉賀,無疑是在給大將軍的臉上抹黑。

對於此事,霍光也深感自責,責怪自己沒有擦亮眼睛選對帝國的繼承人。

為了令國家安泰,為了令百姓不受昏君迫害之苦,他決定要將劉賀徹底廢掉,重新選擇另一位皇帝。

不過霍光對此事心存憂慮,畢竟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即使霍光的權力再大,對於劉賀來說也終歸是臣子。

臣子應該完全服從於君王,這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想法,而霍光提出廢掉劉賀的想法等同於『臣廢君』,在當時會被視作大逆不道,繼而留下萬古罵名。

霍光自己拿不定主意,於是便找來長史田延年,向其詢問此事。

田延年博學多才,早年懷才不遇,後被霍光提拔,成為其左膀右臂。

田延年聽完霍光的擔憂後,便為其講起了一個故事。

相傳在商代時期有一位昏君,名字叫做太甲。

太甲殘暴不仁、施行暴政,令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朝內大臣伊尹實在看不下去,便聯合其他官員將太甲廢掉,自己主持政事整整七年。

七年過後,太甲幡然醒悟,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有所悔悟,伊尹才歸政於太甲,二人的故事也終成佳話。

伊尹的故事令霍光茅塞頓開,原來君臣之禮在百姓安危面前顯得並不重要,為了解救蒼生而廢掉皇帝,並不是以下犯上。

接著,霍光命人草擬詔書,以皇太後的名義下旨,歷數劉賀的罪狀,將其皇位廢掉,貶斥為『海昏侯』,規定他從此不得進入長安城。

正是這一次『大逆不道』之舉,避免了漢朝走向下坡路的危機,霍光也因此在歷史上留下美名。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君貶臣,而很少見到臣廢君,霍光的這一次舉動,也許就是封建社會中特有的『民主』。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