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3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跟隨大將衛青出征漠南匈奴。
霍去病初戰便告捷,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戰爭藝術,以800人斬獲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了相國、官員以及單於的祖父和叔父等人。
戰功赫赫,勇冠三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在2年之後便指揮了漢朝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大戰——河西之戰。
此時的霍去病年僅19歲,他在公元前121年的春天,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開始征伐河西地區的匈奴。
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一次攻打河西地區,同時也是霍去病第一次單獨率兵出征,一萬人馬從隴西郡浩浩蕩蕩地出發。
一行人越過了茫茫的烏戾山,而後渡過黃河直直地向著河西地方前進,在短短的6天之內,漢軍便擊潰了5個匈奴王國。
彼時的河西匈奴王國較為分散,除卻一些有影響力的匈奴部落之外,還有大大小小林立的小王。
衛青在公元前124年擊敗右賢王之後,河西諸王的實際控制權已經不在他的手中了,加上伊稚斜單於敗走漠北,河西地區的匈奴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在大大小小的諸王中,有兩個是河西地區的分別負責人,即渾邪王和休屠王。
所謂的河西地區,從地理上來講在黃河以西,因此被稱為『河西』。
但是由於這一地區夾在兩座大山脈即祁連山以及合黎山之間,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塞,因此又被稱為『走廊』。
一般來講,河西地區包含了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等地,但它一開始既不是匈奴的地盤,也不是漢朝的地盤,它實際上隸屬於另外一個偉大的民族——大月氏部落。
在冒頓單於時期《前176年左右》,匈奴人打敗了大月氏部落,將他們趕到了西邊的伊犁河流域,同時將當地的土著塞種人趕到了興都庫什山以南。
從此河西走廊便歸了匈奴人,匈奴單於為了掌控河西地區,派遣了渾邪王統治酒泉以及附近的地區,派遣休屠王統治武威附近的地區。
同時,匈奴人還控制著周邊的西域諸多小國,並且與南邊的羌族人聯合。
在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同時,匈奴也達到了全盛的狀態,由此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在漠南之戰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衛青與漢武帝的小心翼翼:三次發兵都是十萬大軍,但都是點到為止的試探。
漠南之戰結束之後,衛青將軍並未得到預料中的獎賞,反而是使得漢武帝發現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霍去病。
霍去病的打法與衛青明顯不同,當然,這或許與他二人的年齡與閱歷有關,也與漢武帝對整體戰局的把控有關。
衛青不僅僅擔任過大將軍,他之前還擔任了『太中大夫』這一官職,並且在任的十年期間與漢武帝等人商議了許多重大政策。
漢武帝派衛青出征,或許試探的因素更多,霍去病前去攻打河西地區,也並非是漢武帝下定決心的生死局。
然而,霍去病可謂是給了漢朝人一個大大的驚喜,在短短的1年之內,這個少年英雄就拿出了令人驚嘆的成績。
河西之戰,霍去病在戰術上極為靈活,他一改衛青『整體作戰』的思維,而是『化整為零,各個擊破』,采用穿插分割的方式蠶食各個分散的部落。
霍去病的整體思路是『降服其心』,因此漢軍即便是戰勝也不掠奪財產,輕裝上陣一路攻城略地。
從狐奴水地區一路前進,漢軍晝夜奔襲越過了焉支山,直奔匈奴主力部隊。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漢軍一路在霍去病的帶領下凱歌不斷,最終使得渾邪王敗走,折蘭王、盧侯王等匈奴王被殺。
匈奴部落的王公貴族、相國都尉等都被俘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被漢軍繳獲。
《漢書》載:
『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往迎之。
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降漢。
凡四萬馀人,號十萬』
同年夏天,在稍作休整之後,漢武帝又發動了第二次河西之戰。
此戰中霍去病軍孤軍深入2000餘裡,采用『縱深大迂回』的高機動戰術。
在過了酒泉之後,漢軍從側面猛攻休屠王與渾邪王的部隊,漢軍猶如從天而降,匈奴兩大部落應接不暇。
霍去病以損失3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30000敵軍的傷亡,以及相國、都尉63人、王子、王母59人。
隨後,渾邪王殺死了休屠王,匈奴部落4萬餘人在他的帶領下降漢,牛羊車馬不計其數。
『河西之戰』是漢朝真正意義上揚眉吐氣的戰役,它不僅切斷了『匈奴的右臂』,還粉碎了匈奴期望以西域諸國及羌人聯合壓制漢朝的美夢。
漢武帝在此戰結束之後,不僅重重地獎賞了霍去病等人,還在河西地區建立起了完整的建制——河西四鎮。
河西四鎮,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
這四個名字從漢武帝時期便存在了,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其背後是有著深刻的意義的,解讀起來著實令人心曠神怡。
武威:漢軍的『武功軍威,赫赫煊煊』,即命名為『武威』。
張掖:譬如二人並立,斷他人之臂,張自身之掖。
河西之戰打得相當漂亮,切斷了匈奴的右臂,貫通了西域的道路,這是漢朝最為舒展的時刻。
酒泉:傳聞霍去病行軍到此處,糧草不足而士氣低落,霍去病便以禦賜之酒倒入泉中,眾士兵共飲後士氣大振,取名為酒泉是為了紀念。
敦煌:敦煌在西域與中原之間,是中國人打開雙眼看世界的第一個所在,『敦』的意思就是『大』,『煌』的意思就是『盛』。
敦煌敦煌,所宣揚的即是漢朝的盛大與輝煌。
『河西四郡』自漢武帝設立以來,中國人一直從其中受益,直到今天還是中國西部的大糧倉。
公元前111年,『乃分武成、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漢武帝從中原、關中等地派遣移民,填充河西地區並且開墾土地。
同時,漢朝還多次押送罪犯數十萬人至此地開墾,並在此處屯兵數十萬以屯田開荒。
在蒼茫的西部地區,河西走廊無疑是一條狹長的玉帶,它在千百年來為中國人民奉獻著它的豐饒。
不僅如此,河西地區設立郡縣還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同時促進了漢朝統一西域諸國。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河西地區的失守,對於匈奴人來說是大不幸,但對於漢朝人來說是大幸。
漢武帝不斷地在此處開墾、屯田,將河西地區由『牧業區』徹底轉變成為了『農業區』,這深刻地影響天山以南的新疆地區。
農業和牧業不僅是生活方式的區別,更是文明形態的區別,河西地區由『牧業區』轉變為了『農業區』,使得天山以南的諸國極為認同,其中就包含了烏孫這樣的農業國家。
烏孫國以及小月氏等農業國家,在為了擺脫遊牧民族控制這一問題上,與漢朝達成了高度一致,這也是後來漢朝能夠聯合這些國家對抗匈奴的重要原因,也是西域諸國皆悉降服的原因。
河西四郡的設立,使得原本是遊牧的匈奴控制的土地,被以農業為主的漢朝人控制了。
這不僅直接地推動了漢朝對抗匈奴的進程,還打通了絲綢之路進而使得西域諸國產生認同,從根本上奠定了漢朝以後的疆域。
同時,河西地區富饒的土地,不斷地造福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2000多年來一直如此,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