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故裡出土古磚,磚上四字顛覆歷史,學者:難怪曹操能取代漢朝。《網路歷史》

根據史書記載,曹操的故鄉是沛國譙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1976年,亳縣城南郊元寶坑發現了一處大型東漢墓葬。

經過考察,考古學家們驚喜的發現,這些墓葬的主人竟全都是曹操的親戚。

也就是說,考古學家挖到了曹操的宗族墓。

根據考察和辨認,學者們發現了曹操祖父——曹騰的墓。

眾所周知,曹騰是東漢大宦官,官拜大長秋,而且還得到了封侯之賞,並振興了曹氏一族。

其後,曹騰收養了族子曹嵩,曹嵩長大後花巨資買到了三公之職,為曹操後世的發跡打下了基礎。

更為有趣的是,學者在曹氏宗族墓中,發現了大量刻滿漢字的石磚,而這些漢字多是修築墳墓的工人留下的。

按照現代的語言解釋,就是『塗鴉』。

在磚頭上,工人們刻下了自己的辛苦,也刻下了自己的仇恨,其中不乏『反動標語』。

在這些充滿仇恨意味的磚頭,最引人註目的,要數『倉天乃死』字磚。

這塊磚上一共刻了26個字,有些字已經看不清:

王復汝使瑛作此大壁,但冤,瓏人不知也。

但搏汝屬,倉天乃死,當畝( ?

)老( ?

)。

雖然字有殘缺,我仍能釋讀出刻磚工人的憤恨。

王復,或許是工頭,逼迫一共叫瑛的工人為曹氏修墳。

瑛含冤不白,發誓要讓欺壓他的人付出代價。

其中,『倉天乃死』四字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最出人意料。

大家都知道,黃巾起義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幾乎摧毀東漢的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而這座墳修築於公元170年。

很顯然,『倉天乃死』代表著黃巾起義早在十多年前已在策劃,著實讓人想不到。

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叫做瑛的工人,是太平道的信徒。

他被工頭王復以及曹氏豪強抓去修築墳墓,每日勞苦不止,卻拿不到哪怕是一文錢的工錢。

因此,他暗地裡刻下了這條『反動標語』,1000多年來,誰也沒發現。

除了這條『反動標語』外,許多工人也暗自在磚頭上,刻下了對曹氏宗族的憤恨。

有人甚至還在一塊磚頭上刻下一首五言詩:

『 人謂壁作樂,作壁正獨苦,卻來卻行壁,反是怒皇天』

翻譯過來就是,墓主以為作『壁』可以為他營造地下天堂,但反而要觸怒皇天,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根據史書記載,宦官是東漢時期最腐朽、最反動的豪強群體,他們『富而無知』,縱容親族在地方上欺男霸女,強占良田,肆意地掠奪民脂民膏。

從工人們的抱怨中,我們可以得知,史書確實沒有說錯,宦官就是個招人恨的群體。

由此,我們或許可以得出結論。

至少在漢靈帝年間,東漢就已經喪盡了民心。

因為在漢靈帝時期,宦官勢力最為猖獗,因而人民在此時也最痛苦。

於是,他們紛紛投入到張角兄弟的帳下,一場大規模的起義終於在14年後爆發。

從這塊磚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曹魏已經有了取代東漢的民意基礎。

然而有趣的是,信仰太平道的工人雖然仇恨有宦官背景的曹氏宗族,但似乎並不仇恨曹操。

相反,這些宗教狂熱分子反而將曹操當成了救世主——黃天的代表。

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曹操俘獲數十萬青州黃巾軍,並選其精壯加入自己的部隊,建立了強悍的青州兵。

為了更好的統領這夥道教徒,曹操也開始以『道』自居,甚至還被稱為『真人』,儼然成了『張角第二』。

其後,曹操進攻漢中張魯,而張魯卻不戰而降。

他甚至說:『我寧願為曹公的附屬,也不為劉備的座上客!』張魯之所以厚曹薄劉,很大程度因為他是天師道的信徒,與曹操有共同的信仰。

其後,張魯和數萬戶天師道信徒徙居三輔《長安、洛陽、鄴城》,使天師道從漢中傳播到中原,使其成為中國道教的主流教派。

曹操之所以利用和培植道教,山東大學薑生教授對此曾一針見血地說:

曹操有意收編太平道、撫接天師道勢力,目的皆在暗爭”天命”。

曹操接受”真人”之號,具有同樣的宗教政治內涵。

曹操一生所經營之”天命在吾”的魏氏聖化大業,隨曹丕黃初元年受禪而得實現。

已加冕為魏王的曹操曾說:『若天命在吾,吾願做周文王』。

可以看出,當時曹操志得意滿,以為自己已經得到了天命,足以取代漢朝。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而他的『天命』自動轉移到曹丕身上。

最終,曹丕代漢稱帝,建年號『黃初』,很顯然曹丕也是以『黃天自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