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斂財戶王莽的第一次貨幣改革。《網路歷史》

可以看到在錢范中一刀二字的位置是空白,因此一刀二字應該是鑄出之後陰刻再嵌金,西漢末期政權日趨腐敗,王莽在漢成帝,漢哀帝相繼駕崩後,逐漸暴露了野心,掌控了朝政大權,幹脆三步並作兩步篡漢自立為王了,而他的第一次幣制改革實際上在還未稱帝時就已經開始了,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刀平五千,為何又稱金錯刀。

在王莽攝政時,為了削弱漢朝的舊族勢力,在居攝二年也就是公元7年開始的第一次貨幣改革,《漢書食貨志》曰,在五銖錢之外,另鑄了三種大錢與五銖錢並行,分別是大泉五十,重十二銖,每枚值50枚五銖錢,契刀五百,每枚值500枚五銖錢,一刀平五千俗稱金錯刀,每枚值5000枚五銖錢。

契刀與錯刀主要的目的是搜刮黃金,當時金價是黃金一斤,值五銖錢10000枚,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廢棄刀,佈幣用半兩錢實行了貨幣一致,而且便於攜帶,漢五銖錢延續半兩錢,形制規整重要標準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而王莽改制以托古為名,復用刀,佈貨,以現存的金錯刀圖片來看,錢體似刀,刀還環卻又如同方孔圓錢,很像是五銖錢和刀幣的合體。

之前泉友分享過一個一刀平五千的錢范,還有嘉德拍賣過的一刀平五千陶制母范,可以看到在錢范中一刀二字的位置是空白,因此一刀二字應該是鑄出之後陰刻再嵌金,以黃金錯之,這也是金錯刀命名的來由,當時規定一枚金錯刀折和五銖錢5000枚,兩枚金錯刀兌換黃金一斤,雖然金錯刀制作精美,工藝精湛,但是用兩枚四十克的銅錢換取一斤黃金,真的是赤裸裸的斂財,行使這種大錢之後不難想象,民間群起私鑄,越發不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