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西漢』和『東漢』,『北宋』與『南宋』之分?
史書上就隻有漢和宋,這些名字都是後人史學家為了便於區分時代給加上去的。
按照歷史記載 像『西漢』、『東漢』、『南宋』和『北宋』,這些國家在建國時隻有一個字,都是『漢』和『宋』。
而現在之所以如此稱呼他們,僅僅是為了把他們區分,在研究時更方便,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的建國史,通過他們的建國史,我們來看為什麼專家把它們如此的劃分?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創立的,它的首都在長安,它也被稱為漢王朝,他被後人成為前漢。
『東漢』是由西漢時候的皇族劉秀創立的,它的首都在洛陽,又稱後漢劉秀被稱為東漢光武帝。
事實上『漢』是這個政權的『國號』,本身是不帶前綴的,但漢末王莽篡權,廢漢室,建國號為『新』,『漢』政權被滅亡了。
後來,王莽改制,引得天下大亂,『新』政權被綠林軍滅亡,而漢室成員劉秀又消滅眾多割據政權,統一全國,重新建立政權,國號仍為『漢』。
劉秀視自己為漢室的傳人,對他而言,不存在什麼西漢、東漢的說法,歷史上隻有一個漢朝,所以劉秀不是開國皇帝,隻是『中興之君』。
但漢朝在事實上是被中斷了十多年,並不連續,後人為了區分漢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劉邦建立到被王莽篡奪滅亡的漢為前漢,稱劉秀恢復到被曹丕篡奪滅亡的漢為後漢,因此後人編纂漢朝史書時,稱《前漢書》、《後漢書》。
至於西漢、東漢的說法,實際上到隋唐五代時期才開始出現,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政權定都在西安,位置靠西;劉秀恢復的漢政權定都在洛陽,位置靠東,因此被稱為西漢、東漢。
而宋朝和漢朝經歷十分類似,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著名的『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在開封,被後人稱為『北宋』,趙匡胤被稱為宋太祖。
當『北宋』被金朝,滅掉後,當時宋欽宗的弟弟趙構逃到了南方,在臨安建立了宋朝,史稱『南宋』,趙構也被稱為『宋高宗』。
同樣,『宋』是趙匡胤所建立政權的『國號』,本身不帶前綴,但宋末發生靖康之恥,金國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北上,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宋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但宋朝皇室成員還有一個『幸運兒』趙構,他是宋徽宗的兒子,僥幸逃脫靖康之恥,又一路被金人追著屁股往南逃跑,一直過了1個多月,才被擁戴登基,國號仍然是『宋』。
對宋朝皇帝而言,他們認為隻有一個『宋』,不存在北宋、南宋的說法,所以宋高宗也不是南宋開國皇帝,而是『中興之主』,我們通常認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當時官方一直稱杭州為『行在』,意思是皇帝臨時所在地,並不是都城。
但實際上,宋朝中間是存在中斷的,而且疆域有了很大變化,縮水了近一半,後人不需要顧及趙宋皇室的面子,為了區分宋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之為北宋、南宋,因為北宋的統治中心在北方,南宋的統治中心在南方。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由於長安在西邊,洛陽在東邊,所以按地理位置劃分,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漢』和『東漢』。
宋朝大致上也是通過地理位置來劃分的,北宋的首都開封在南宋的首都的北邊,所以它被稱為『北宋』。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中國古代的朝代的名稱都是有其特定意義以及原因的。
就像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這個漢字就是來源於項羽給他封的爵位號『漢王』。
而魏國是由曹丕建立的,就是因為曹丕的爵位號為『魏王』。
我們都稱劉備的政權為『蜀』,但是事實上他給自己國家的名號為『漢』,這是因為他有著漢王朝宗親的身份,以此來表明自己是對漢朝的延續,是正統。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朝代的名稱,大部分是根據他們統治者的爵位號來命名,像魏國,吳國、漢朝等。
如果兩個王朝的名稱一樣的話,那麼史家們會根據他們地理位置的不同,等其他的因素來把它們劃分為不同的名號,以方便他們的研究。
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劉備的蜀漢,其實人家國號就是『漢』,因為國家在蜀地才叫蜀漢。
類似的還有後漢,北漢,前漢等等。
特別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北漢,同時並存,國號都是漢,隻是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是一個姓氏,但兩家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任何宗室親戚關系。
同處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先後相繼,國號都是蜀,隻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但並不是一個姓氏,沒有任何宗室親戚傳承關系。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晉、東晉,先後相繼,國號都是晉,隻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彼此關系和前漢《西漢》與後漢《東漢》、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彼此之間屬於同一宗室的傳承關系。
還有武則天的武周,也是為了和周區分。
類似的還有五代的後周,南北朝的北周等等。
總結來講,漢朝之所以分為『西漢』、『東漢』,宋朝之所以分為『北宋』、『南宋』。
是現代史學家為了方便學習和研究,因其朝代的地理位置,以及歷代史書記載,而形成的一種共識。
不管是東南,還是西北,拿都是後人為了區分政權階段,並非歷史上有此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