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之戰,衛青的戰術有問題嗎?能否讓李廣沖鋒陷陣。《網路歷史》

擊潰右賢王後,漢朝立即將攻擊重點轉向漠南地區。

漠南大致是今天內蒙古高原南部,自秦末至漢初,淪為匈奴人的草場,漢朝稱此處的匈奴為漠南匈奴。

圖-漠南之戰漢軍部署

公元前123年,大將軍衛青率中、前、後、左、右、強弩六將軍,十餘萬騎,從定襄郡出發,浩浩蕩蕩出征匈奴。

大將軍衛青自率三萬騎殿後,其餘各路人馬如下:

拜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領兩萬騎。

公孫敖是衛青最好的兄弟,有過命的交情,一年前剛封侯,衛青仍希望其多立戰功。

拜翕侯趙信為前將軍,領一萬騎,廣撒騎哨,為漢軍開路。

趙信是匈奴降將,衛青這幾年屢次出征,都用趙信開路。

拜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領一萬騎。

武帝將李廣從右北平調入長安,擢為九卿當中兵權最大的郎中令。

李廣是七位將軍中唯一沒有封侯的,這次鉚足了勁。

拜南窌侯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領一萬騎。

公孫賀是諸將中最不想打仗的,但武帝每次都對其寄予厚望。

拜平陵侯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領一萬騎。

拜關內侯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領一萬騎,護衛大將軍左右。

上谷太守郝賢,率本部數千騎,跟隨公孫敖。

一年前郝賢還隻是個校尉,大破右賢王時戰功也不少,但封侯名額有限,衛青便舉薦其為上谷太守。

漠南東西跨度大,有許多肥美草場,匈奴不僅可以牧馬,而且是每年南下侵入長城的一個中轉地。

如果匈奴人不能控制漠南,損失的不僅是牧場,再突入長城以南將缺少支撐點。

大將軍衛青屯兵定襄長城外,其他諸軍以公孫敖為主將,分路進擊。

與前幾次出兵不同,這次衛青打算將戰功讓給麾下將領,但又擔心損兵折將,便嚴令各部出塞不得超過百裡,約定半月而還。

半個月後,各路人馬陸續回來,各有斬獲,一共斬首約數千級,戰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公孫敖兵力最多,殺敵數也最多。

不過對手是匈奴在漠南的各小部落,單於和左賢王的大軍並未南下。

如果就此收兵,漢軍無人能封侯。

衛青以前出征,目的是斬首和擄獲匈奴人,如今功高震主,目標轉變為讓麾下將領建功立業,再因功加官晉爵。

一個月後,衛青再令諸將北上,這次不再規定一百裡范圍,而是止沙而還,也就是看到沙漠便退兵,等於一直打到大漠《戈壁沙漠》。

這次大軍深入漠南匈奴,攻破多個小部落,斬首和擄獲萬餘人,而且戰損不大。

戰後論功行賞,合騎侯公孫敖益封8000戶,總食邑9500戶。

右北平太守郝賢封眾利侯,食邑1100戶。

校尉張騫為漢軍尋水草有功,封為博望侯,食邑不詳。

而其他各路將領,斬獲不算多,武帝寄予厚望的公孫賀,同樣收獲不大。

原本漢軍經過策劃,打算用前將軍趙信部與左將軍公孫賀部,牽制前來增援的單於,公孫敖的中軍再撲上去,再加上後面的李廣、蘇建等,足可重創單於。

然而前將軍部和左將軍部都未發現匈奴主力,公孫賀是長舒了一口氣,趙信卻還想立功。

趙信派人通知右將軍蘇建,既然單於沒有來援,不如我們合兵,到匈奴左地闖一闖。

要能砍些人頭,也就不會白跑一場,至少益封戶數吧。

不過趙信和蘇建有些輕敵,兩人一共隻帶了三千多騎為前鋒,深入匈奴左地。

經過幾年的錘煉,衛青作戰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各軍都配備大量牛車、騾車,裝備用之不盡的弓弩等兵器,以及大軍口糧。

作戰時以輕騎兵開路,遇到小股敵軍便清除或驅趕,遭遇對方主力便撤到戰車附近,組成戰車陣。

一萬人的戰車陣,對方十萬騎也攻不破,而且車陣內兵器糧草都能支撐一定時間。

趙信和蘇建兩軍合在一起有近兩萬騎,兩人將大部分人馬留在後隊保護車隊,主將卻率三千餘輕騎突進。

即使遇到左賢王的主力,漢軍騎兵仍可從容撤離戰場,趙信和蘇建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伊稚斜單於率騎兵數萬,早已佈好包圍圈,左將軍公孫賀未遇到單於主力,因為伊稚斜單於從龍城到單於庭,繞一大圈,從左地南下。

伊稚斜單於做了三十幾年的左谷蠡王,長期在匈奴左地用兵,對他而言在左地開戰是得心應手。

此戰不出所料,雙方廝殺了一日,趙信率八百騎投降單於,蘇建全軍覆沒,孤身一騎逃回。

不過蘇建並未遇到後隊,而是逃回衛青大營。

趙信與蘇建的後隊,聞前方兵敗,趙信投降,蘇建不知所蹤,如五雷轟頂。

蘇建部基本都是漢人,立即組織有序撤兵。

趙信部以匈奴人為主,立刻有人跳出來,要率軍追隨趙信投降單於。

還好漢軍騎士孟已,在戰馬上斬殺領頭出走的匈奴人,餘者不敢造次,於是分隊回撤。

孟已後來賜爵關內侯,食邑200戶。

趙信投降後,留在漢地的麾下各路人馬,陸續有人北逃。

趙信在匈奴建立起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而且大部分人熟悉漢軍戰法。

伊稚斜單於封趙信為自次王,以其姐嫁之,為築城使之居。

趙信建議單於,將兵力從漠南撤回,重點經營北方,引誘漢兵深入,乘其疲困擊之,必能取勝。

單於從其計,遂將人畜悉數移至漠北。

逃回大營的蘇建,削爵罷官,拿錢贖罪免死。

不久李廣之子代郡太守李椒,因傷病發作病逝,武帝起用蘇建為代郡太守。

蘇建人雖逃回來,卻身受多處創傷,也病死在代郡太守任上。

如果戰爭就此結束,漢軍一戰將匈奴人趕出漠南,從此漠南無王庭,戰績也算不錯。

而且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率八百騎突進,斬首2028級,封為冠軍侯,食邑1600戶。

《霍去病的戰爭我們下一篇講》

漠南之戰,大將軍衛青的戰術安排,遭到朝野許多文武大臣質疑。

首先是公孫賀遭到嘲諷,誰都知道他毫無戰鬥欲望,卻每戰都在重要的位置上避戰不前,戰後卻毫無懲罰。

李廣善於沖鋒陷陣,卻拜為後將軍,幾無用武之地。

公孫敖是個猛將,但拜為中將軍指揮前後左右數路大軍,顯然心有餘力不足,而趙信和蘇建輕敵冒進,公孫敖有一定責任,大將軍為何不親自指揮呢?

恐怕也是為了讓親信撈足戰功。

圖-衛青收復河套

戰後論功行賞,如果說收復河套地區、大破右賢王那兩次次戰爭,大將軍衛青基本是還在外戚集團與門閥集團之間做平衡,這次漠南之戰,益封與封侯四人,公孫敖、郝賢、霍去病都是衛青的親信,張騫則是衛青拉攏之人,這些人普遍出身低微,門閥集團是瞧不上的,當然爭先圍繞衛青轉。

圖-衛青大破右賢王

門閥集團認為,除了霍去病,其餘三人益封或受封列侯,都名不副實,尤其是博望侯張騫。

漢軍每戰都有不少匈奴降卒為其探路,張騫比匈奴人更熟悉大漠地形嗎?

顯然不是,隻是武帝想提拔張騫,衛青投其所好,將張騫拉入外戚集團。

質疑大將軍用兵的人當中,主要是門閥集團的人,文的有樂安侯禦史大夫李蔡、右內史汲黯、議郎周霸等,武的有岸頭侯張次公、涉軹侯李朔、郎中令李廣等。

這些人除了汲黯,其餘全都有跟隨衛青作戰的經歷,李蔡、張次公、李朔也都是跟隨衛青封侯的。

在衛青看來,正因自己大公無私,李蔡、張次公、李朔才得已封侯,如今卻恩將仇報,反戈一擊。

然而門閥集團的視角完全不同,他們可以為皇帝戰死,出生低微的外戚算什麼?

汲黯性情倨傲,曾任太子洗馬,陪伴劉徹《太子時》左右,後擢為主爵都尉、東海太守、右內史。

武帝初期外戚田蚡拜為丞相,九卿以下都要拜謁,汲黯卻從不下拜,作揖而已。

丞相公孫弘出身佈衣,為了巴結汲黯,常請其先行發言,然後再附和其觀點。

汲黯卻認為公孫弘一味阿諛,當面指責其過錯,公孫弘滿口認錯,反說汲黯是賢臣。

衛青拜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自三公以下都要低頭下拜,汲黯卻長揖不拜。

在衛青看來,汲黯這類文官,威脅遠不及武將,暫時隱忍下來。

幾年後霍去病河西受降匈奴後,汲黯卻出言譏諷,才惹惱霍去病,從右內史《官職二品》謫為淮陽太守《官職三品》,死在任上。

周霸是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官職不高,不過弟子有不少在朝中任職。

周霸認為蘇建兵敗一人逃回當斬,大將軍衛青卻包庇其罪。

由於蘇建授為代郡太守後,很快就因傷去世,和戰死區別不大,周霸當然就不提這個事了,衛青也沒為難他。

其他幾個人,都是手握兵權的,衛青會一個個鏟除。

大破右賢王時,校尉李朔封涉軹侯,食邑1300戶。

衛青正好抓住一個把柄,涉軹侯李朔就因罪削爵為民,從此淡出歷史舞臺。

此後幾年內,張次公削爵,李蔡因罪自殺,李廣出征歸途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