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7年,朝廷要將各個郡國的富豪人家遷往茂陵居住。
漢武帝趁機將遊俠郭解的名字加到遷徙人口的名單裡。
郭解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四處托人為自己求情,於是拜托大將軍衛青為他講話:『郭解家境貧寒,不應該是遷徙的對象』漢武帝回答說:『郭解隻是一介佈衣平民,竟然能夠勞動大將軍來為他說情,這樣的人還能算作貧窮嗎!』
衛青聽到漢武帝的話,不敢再說話了。
郭解隻能遷徙了,在郭解遷徙的那一天,出現了一個神級的場面。
很多人在當天正相的為郭解送行,送行的人數很多,並且這些人還送錢送物,數量達到一千多萬。
這在漢朝可是巨款啊!郭解一個平頭老百姓,竟然能夠輕易的而獲得這樣的巨額饋贈,足夠令人震驚了吧。
在遷徙的隊伍裡,為郭解送行的陣容人數太多,太混亂了,已經擾亂遷徙隊伍了,於是官差就過來進行疏散,這時候郭解哥哥的兒子,一眼就認出了官差裡有一個人是軋縣人楊季主的兒子,就是提名要讓郭解遷徙的人。
郭解的這個侄子就在人群中鬧起來,後來一時激憤,竟然將這位官差給殺了,並且還將這名官差的頭給砍了下來。
隨後郭解也沒把這件事當回事,大搖大擺的遷徙關中,而關中的賢人和豪傑們都爭相來跟郭解結交。
郭解的外甥殺了楊家的人,楊家人當然不會放過郭解,這個時候郭解還沒有想好怎麼辦,而郭解原來的同鄉,竟然為了郭解將楊季主給殺了,這還不算完,楊季主的家人激憤之下想要上書告狀,有人又在宮門口把楊家的告狀人給殺了。
後來漢武帝終於知道了這件事,對這件事非常震驚,於是派人將郭解和涉案人員都抓起來。
郭解聽到了漢武帝要派人抓他的風聲,於是趕緊將老母親以及家人都安排到了夏陽,之後郭解自己逃往了臨晉。
郭解在逃到臨晉關口的時候,需要通關書文才能出入關口,郭解沒有,於是就說明自己的身份,說自己是遊俠郭解,而守關的人中有一個叫籍少翁的人,聽說過郭解的威名,一直很仰慕郭解,出於小迷弟見男神的心理,竟讓將郭解私自放出關了。
郭解離開之後,又往太原逃去,因為郭解每次逃到某個地方,都會告訴對方自己是誰,所以郭解就不可避免的暴露了逃跑蹤跡。
後來抓捕的官差按照蹤跡找到了籍少翁,籍少翁竟然為了保護自己的男神自殺了,於是一個重要的人證就這樣死了。
就是這樣漢武帝對郭解的抓捕還是不曾放松過,過了很久,郭解還是被抓到了,漢武帝命相關部門要全面仔細的調查郭解的罪行,結果查出來很多各種各樣的罪行,但是郭解的罪行都發生在大赦天下之前,漢武帝沒有辦法再去追究郭解的罪過。
但是漢武帝也沒有想好該怎麼辦,於是就派一個使者再去軹縣調查了解郭解的情況,使者到了軹縣之後,被眾人圍坐一團,當時有個儒生陪著使者身邊,眾人都為郭解說話求情,這個儒生卻說:『郭解作奸犯科,違背律法,怎麼能說郭解是一個賢人呢?
』
郭解的家客聽到了這句話之後,竟然悄悄的將那位儒生給暗殺了,更殘忍的是,那位家客還把儒生的舌頭給割下來了。
這個案子一出,朝廷又派人提審郭解,郭解實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儒生是誰?
儒生被誰給殺了,畢竟郭解手下的人多,肯為他殺人的人也多,郭解也不知道到底是誰為他殺了儒生。
再加上這個殺人犯藏的好,朝廷一直都沒有查出來,於是官吏便上奏說明郭解無罪。
有關郭解的殺人案被拿到了漢武帝的面前,漢武帝也在考慮怎麼辦,這時候禦史大夫公孫跟漢武帝說:『郭解一介佈衣平民,卻糾結黨羽,濫用權力,因為個人恩怨,隨便殺人,關於現在的案件,雖然不是郭解殺的人,郭解毫不知情,但是他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是惡劣的,這種惡劣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殺頭的罪行,應該按照大逆不道的罪名來處置』
於是漢武帝下令將郭解全家都處斬。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郭解是誰?
明明郭解沒有殺人,為什麼漢武帝非要殺他?
為什麼郭解的影響力如此大?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郭解這個人。
郭解,河內郡軹縣人。
郭解有一個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外婆,名叫許負。
這個許負是誰呢?
她是中國第一女相師,許負。
而許負就是那個成功預言過薄太後會生來天子,周業夫會餓死的著名相師,許負在現在來講就是號稱,神一樣的女人,而郭解就是許負的外孫。
後來許負因為神一樣的相術被漢高祖劉邦封為鳴雌亭候。
不僅如此,許負的父親也因為許負的關系被封為溫城侯,另外許負的三位兄長被封為將軍,因為許負一人,許家上下都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榮耀。
不僅如此,郭解的父親也不是無名之輩,郭解的父親是西漢時期的一個著名遊俠,在江湖上很有威望,後來不知道犯了什麼事,在漢文帝時期,被處死了。
郭解這個人鎮靜勇敢,年少的時候陰狠暴躁,稍微有人惹到他,他就動武殺人,所以郭解年輕的時候傷害了很多人。
那個時候的郭解,為了報仇能夠豁出性命,不惜任何代價。
經常喝亡命天涯的人廝混在一起,所以很多違反亂紀的事情他都做過。
比如,盜竊,鑄假錢,挖墳掘墓,劣跡斑斑,數不勝數。
幸好郭解的運氣不錯,總是能夠逢兇化吉,逃脫罪責。
郭解年輕的時候,一直都這樣殺來殺去,亡命天涯,直到年齡漸長,郭解才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不再隨隨便便的殺人,對於就已經結下的恩怨,盡可能的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郭解長大之後漸漸的醒悟過來,開始清心寡欲,樂善好施的幫助人們。
但是即便郭解醒悟過來,他也沒有停止做一名俠客的夢想,像他父親一樣。
所以郭解是矛盾的,他會做些救人性命,不維功名利綠的好事,同時他還向往著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
、
江湖上,百姓間一直流傳著郭解的故事,導致很多無知少年仰慕郭解的俠義,也會做一些危險的,復仇傷人的事,但是這些事,郭解有很多都不知道。
後來郭解滿滿的有了自己追隨者,培養了自己的勢力,郭解在江湖上變的很有威望,郭解自己小心謹慎,不敢仗勢欺人,但是郭解的家人和家客常常仗著他的勢力為非作歹。
就比如,郭解姐姐的兒子,就仗著郭解的勢力做過欺負人的事。
有一次,郭解的外甥和別人喝酒,喝高興了,非要對方把杯子裡的酒喝光,要知道漢朝的杯子叫做爵,容量很大,裝的酒很多,對方是在喝不下,他就強行給對方灌酒。
後來對方大怒,兩人打起來了,廝打到最後,對方把郭解的外甥殺掉逃跑了。
郭解的姐姐找到郭解想讓他會自己兒子報仇,對郭解說:『那人殺了我的兒子,把我兒子的屍體扔在光天化日的道路上就跑掉了』
郭解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派人去查殺人者的蹤跡,那人走投無路,擔心自己的家人受到郭解的報復,就跑回來找到郭解坦白了一切,包括殺人的起因和經過。
郭解了解了全部的事情之後,竟然對殺人者說:『你殺得對,是我家的孩子不對』於是,就將殺人者給放了,把罪責歸結在自己外甥的身上,並把外甥的屍體收殮埋葬了。
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認為郭解明事理,不偏私,更加敬重郭解了,甚至,郭解的名聲越傳越遠,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追隨。
這件事聽起來好像是郭解比較寬容大度,是非分明,從道義上來講,郭解的做法是沒錯,但是從律法的角度將,這殺人是要獲罪的,觸犯了法律是要接受懲罰的,郭解就算在江湖上再有名望,他沒有職權赦免殺人者。
而且細究下來,死者是郭解的外甥,那麼要追究殺人者責任的人,是郭解的姐姐,也就是死者的母親,郭解是沒有資格為死者母親放過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
即使郭解的兒子確實有仗勢欺人的行為,但是罪不至死吧。
殺人者殺了人,這件事無論放在那個朝代,那個國家都是要追究責任的。
而郭解看似是非分明,其實也是一個糊塗又自私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郭解這樣的行為的出發點是,自己外甥仗著自己的勢力,為非作歹,仗勢欺人,是不對的,郭解放過殺人者也有對自己外甥的不滿的情緒在,他想要借機告訴眾人,不要仗著自己的勢力為非作歹,如果除了事,不占理,他是不會管的。
並且,告訴自己的追隨者,自己可以做到大義滅親,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你們可以放心追隨我。
事實證明,郭解是整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死的不是他自己的兒子,郭解他自己卻得到了更高的名望。
而更可怕的事,官服對於這件事,竟然沒有任何反應,好像郭解才是父母官,郭解的話就是最公正的判決,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是非常可怕的現狀,這樣的人存在在封建君主時期,對於君主來講是一種挑釁和威脅,甚至於一種壓迫感的存在。
但是郭解就是做到了這種程度,對於郭解本人來講,他不過是愚蠢莽撞的講義氣,但是對於國家,和整個社會來講,郭解這樣的人的存在,是不安定的,會擾亂社會治安,帶壞社會風氣的。
但是有時候從另一個視角看,一個平頭老百姓,能做到這種程度,也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
比如,有一次,郭解外出,因為他太有威望,很多人都避著他走,但是唯獨有一個人對著郭解,伸直張開了兩條腿在那裡坐著看著他。
郭解注意到了,就問那人的姓名,郭解身邊的隨從認為那人對郭解無禮,於是想要殺了那人,結果被郭解勸住了,郭解說:『有人對我無禮,沒準是我哪裡做的不好,不一定是他有什麼罪』
於是暗中告訴尉史說:『這個人是我敬重的人,在征用值更的人的時候,請不要任用他』後來那人發現很多次,值更的人中都沒有自己,於是詢問尉史,尉史告訴他,是郭解讓他免職的。
那個對郭解無禮的人瞬間對郭解心悅誠服,後來還親自向郭解道歉。
這件事情後來傳了出來,很多少年們更加仰慕郭解的品行了。
這件事就很奇怪,郭解明明是濫用職權收買人心,郭解這件事做出來,好像是以德報怨的效果,導致一群無腦少年盲目追星,這件事要是放到現在一定會被噴死,也不知道當時的人是怎麼想的,竟然認為郭解這是謙卑容忍的氣量。
有氣量個鬼,這好像是陷入了什麼角色之中無法自拔了一樣,簡直不可救藥。
不過郭解這些事都是小事,不太能夠凸現郭解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講一件比較明顯的事跡。
有一次,洛陽城中兩家人相互結仇,因為兩家人勢力龐大,影響力太大,如果發生什麼,地方官不好管,於是就請了很多洛陽城裡的賢明豪傑來勸,這些賢明豪傑的人裡,有的人資歷,有的人有威望,有的人有親屬關系,有的人有地位的,結果勸了之後通通都沒用,兩方面的人都不聽勸解。
於是就有人想到了郭解,說明了情況。
郭解很講義氣的,當天晚上就去見了結仇的兩戶人家,結果兩戶仇家出於對郭解勢力的忌憚,不得不接受了和解。
郭解臨走的時候囑咐他們說:『我聽說洛陽城裡很多有名望的人都來勸解你們,你們都不能接受,如今我來了,你們接受和解了,說出去好像是我跑到別人的地盤上去管閑事,希望你們裝作接受了別人的調節的樣子,在和解好吧』
事成之後,郭解就悄悄地走了。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時候,郭解處理被人的糾紛,甚至要到旁邊的國家去辦事,郭解做事務求盡善盡美,即使辦不成,也盡心盡力,讓人對郭解沒有怨言。
因此,郭解的名望一天一天水漲船高,仰慕江湖俠義的江湖俠義的少年們,以及附近的賢人豪傑,半夜上門拜訪郭解得有很多,有時候郭解家門口常停著十多輛車子,這些人為郭解出錢出力不在話下。
郭些這個人並不是小說裡的高大威猛,也不是影視劇中的高富帥,其實郭解這個人身材矮小,生活非常簡樸。
但是這些對於郭解來講根本不重要,有的人就是有這種人格魅力。
但是郭解做大到了這種地步,想低調也低調不了,再加上郭解有一些拖後腿的無腦粉絲,和仗勢欺人的親戚,也給郭解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麻煩。
就比如郭解的外甥和侄子,以及郭解的門客,都是給郭解惹禍的主,最後導致郭解的勢力連漢武帝都聽說了。
漢武帝是誰啊,能忍得了這樣的人存在嗎,不能,換作任何一個領導人,都不會允許的。
想想看,郭解的影響力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他可以隨意地安排當地的官員脫罪,以及為自己便利,有人為郭解送錢,在加上郭解自己的名望,郭解在民間幾乎就是一個皇帝了。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一聲令下,無數人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難道不是皇帝嗎?
就是漢武帝在民間也未必有這樣的威望,漢武帝能容忍他的存在嗎?
當然不能。
再有就是,郭解的存在確實影響社會治安了,太多人為郭解觸犯法律了,如果這樣的人,在多幾個,地方政府就成了擺設了。
出於威脅和治安的角度,漢武帝必須處死他。
其實漢武帝早就想殺郭解了,隻是那時候還沒有合適的借口,後來公孫弘站在了漢武帝的角度來想,自然就明白,漢武帝的忌憚之心了,所以心甘情願的為漢武帝背鍋,建議漢武帝殺了郭解,這樣一來漢武帝殺郭解的目的就被掩蓋了。
從漢武帝殺了郭解之後,雖然民間的俠士也很多,但是卻很少在有郭解這樣的。
他們身為俠士,卻不敢在觸犯法律,隻是保持著謙遜有有風骨的傲然君子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