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戰國時期的齊國!王莽篡漢,竟然是齊國歷史的尾聲?《網路歷史》

戰國時期的齊國,雖然和春秋時代的齊國一樣,都叫齊國,但本質是兩個政權。

因為西周和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姓薑,是薑子牙的後人;而戰國時代的齊國,國君姓田,人家和薑子牙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齊國的這個特點,確實和先秦時期的其他諸侯國不太一樣。

比如秦國和楚國,自打有著倆國家,一直都滅亡,人家一直都是一脈相承,國君一直都是一個姓氏。

唯有齊國不一樣,雖然國家還在,但是國家的主人卻變了。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那就得從春秋中期的時候說起了。

話說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當時齊國正是齊桓公在位。

當時中原地區有個國家叫陳國,陳國內亂,所以陳國就有一個名叫陳完的落魄公子,跑到齊國來申請政治避難了。

當時齊桓公剛剛稱霸,正是急需人才和聲望的時候,而這位陳完公子,又特別有才華,名聲也不錯。

所以齊桓公幾乎沒怎麼想,就直接把他收留了下來,還給了他官職和封地。

因為到了齊國之後,按照當時的規矩,這位名叫陳完的公子,需要改一下自己的氏。

所以在這之後,陳完公子就把自己的氏,從陳氏改成了田氏,陳完公子也變成了田完公子。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之為陳完入齊。

接納這位陳完公子入齊的時候,齊桓公也是想著要給齊國招攬一些人才。

但他沒想到的是,從陳完入齊的那天開始,接下來的百年時間裡,陳家或者說田家,將會逐漸發展成齊國的第一世家,繼而掏空整個齊國。

自打田完入齊之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齊國在齊桓公的領導之下,逐漸走上了歷史巔峰,成為了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國。

但遺憾的是,因為齊桓公在選繼承人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非常不好。

所以導致齊桓公去世之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搶繼承權,直接就開始混戰。

更要命的是,這場混戰還不是以某個人的勝利而徹底結束,而是持續了好幾十年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齊桓公的幾個兒子輪流做國君,然後他們傳給自己的兒子之後,再被自己的兄弟篡位。

總之,直到幾十年之後,齊桓公兒子這一代的人,全都死絕了之後,齊國的這場內亂,才算是徹底結束。

在這場長達幾十年的混亂當中,齊國經常會出現政變,如此一來,齊國自然就無法保持之前的霸主地位了。

趁著齊國摔倒的這個機會,其他幾個大國趁勢而起,後來晉楚兩國開始南北對峙,成了最強的兩個國家。

所以,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所有歷史基本上就是圍繞著晉楚爭霸進行的。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這邊,雖然偶爾想要崛起一下,但是晉楚兩國肯定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只要齊國想拉攏其他國家,晉楚兩國就會揍他。

在這個過程當中,齊國雖然能保持大國的身份,但是恢復當年霸主國的地位,那就想都別想了。

與此同時,在齊國內部,當年那位田完的後裔,則是開始逐漸崛起。

經過數代人的發展之後,田家已經成了齊國內部,有數的大家族之一了,而且開始在齊國的朝堂上,占據越來越多的位置。

而接下來,晉楚兩國打了幾十年之後,誰也奈何不了誰,終於打累了,開始簽訂停戰協議。

此後,晉楚兩國內部,開始出現各種矛盾,逐漸無暇外顧。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齊國終於有機會再崛起一次了。

當時齊國這邊,又出了一個厲害的國君,這就是齊景公。

齊景公在春秋歷史上,也是一位比較開明的國君。

圍繞著這位國君,也留下了不少典故,比如掛羊頭賣狗肉,比如晏子使楚。

齊景公在位期間,利用晉楚兩國的矛盾,再次崛起,並且開始逐漸擁有了齊國自己的小弟。

另外,因為當時東南地區的吳越兩國,也開始崛起了,所以齊景公就可以亂中取利,為齊國謀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在齊景公在位期間,齊國開始再度復興了。

而在這個時代,田家也出現了一個猛人,名叫田穰苴。

這人寫下了一部《司馬法》,後來被尊為武廟十哲之一,和白起韓信諸葛亮這些人平起平坐。

有這麼一個猛人在,齊景公時代的田家,自然就更加強大了,趁著齊國再度復興的機會,繼續讓田家壯大。

田家的壯大,自然也引起了齊國內部的懷疑。

當時在齊國內部,田家已經是第四大家族了。

而前面的三大家族,分別是呂家、高家和國家。

呂家是當年齊國創始人薑子牙的直系後人,也就是齊國國君這一脈,而高家和國家,其實也是薑子牙的後人,隻不過他們是旁支而已。

這樣說起來,在齊國內部,除了薑子牙的後人之外,當時田家已經是第一大家族了。

對於田家迅速上升的勢頭,很多齊國大臣,都曾表示擔憂。

比如當時的齊國丞相晏子,就曾經表示,希望齊景公能打壓一下田家,避免田家在齊國徹底壯大。

奈何當時齊景公沒當回事,隻是稍加懲戒之後,就沒在理會了。

齊景公的這個做法,讓齊國徹底失去了打壓田家的最後一個機會。

等到齊景公死了之後,因為齊景公生前沒把繼承人的問題交代好,而且還是廢長立幼。

所以齊景公前腳剛死,田家就扶持了齊景公比較年長的兒子,發動了政變。

在這場政變當中,田家不但成功扶持了一個國君,而且還驅逐了高家和國家。

如此一來,田家在齊國內部,已經是僅次於國君一脈的第一家族了。

幾年之後,田氏家族又再次發動政變,指使其他大臣,陰謀幹掉了那位被他們擁立的齊國國君,立他的兒子做國君。

又過了四年之後,田家又把這個新國君給殺了,再次立其他人。

至此,田家已經徹底掌握了齊國的大權,徹底架空了國君一脈。

在這幾場政變之後,田家其實已經掌握了齊國的高層大權,但是因為春秋時代的社會規則不太一樣,即便如此,田家也無法馬上篡位。

所以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田家就玩了一出鳩占鵲巢的好戲。

簡單來說,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田家一邊搞外交工作,和其他諸侯聯絡感情,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另一方面,田家還抓緊時間生孩子,壯大田氏家族。

當時田家為了生孩子,喪心病狂到什麼程度呢?

舉個例子,當時田家家主,為了生孩子,娶了好幾百個小妾。

幾百個小妾,田家家主自然不可能全都寵幸一遍。

要是真把這幾百個小妾都寵幸一圈,估計這位田氏家主還沒等成功篡權就累死了。

而為了讓這些小妾多生孩子,這位田氏家主,直接下令,讓自己的門客自由出入自己的後院,隨便和自己的小妾搞事情。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借種生子了。

總之,在這種瘋狂的生孩子運動下,田家人的數量,開始瘋狂暴增。

等到那位瘋狂的田氏家主去世的時候,他愣是留下了七十多個兒子,女兒就更是不知道多少了,而且這裡面還沒包含夭折的。

當然,這些孩子裡面,有多少是田氏家族的血脈,那就說不好了。

經過這番瘋狂的造人運動之後,田家的人口數量倒是夠了。

接下來,田家開始占據齊國內部的每一個角落。

到了戰國初期的時候,齊國內部幾乎每一座城池的城主,都是田家人。

到了這個時候,齊國除了國君的位置,還不是田家的之外,其他的一切,其實都已經是田家人說了算了。

接下來,田家開始抓緊時間搞外交工作,爭取其他諸侯的承認。

恰好當時晉國這邊,也被韓趙魏三個家族給瓜分了,田家便和韓趙魏三家交好,首先得到了他們的承認。

後來,田家還通過三晉,向周王室表達了請求冊封的意思。

而當時周王室已經徹底衰落了,對此自然也沒法拒絕。

所以,公元前386年,當時在位的田家家主田和,正式得到了周王室的冊封。

自此之後,田和正式成為了齊國國君。

至於原來薑家的那位齊國國君,則是被流放到了海上,徹底斷了香火。

公元前386年,這一年算是田氏齊國正式開始的一年。

當時已經是戰國初期了,當時韓趙魏三家,早已經徹底瓜分了晉國,並且被周王室正式承認為諸侯。

而且,當時三晉之中的魏國,已經首先進行了變法。

經過變法之後,魏國已經徹底崛起,成了列國之中的第一霸主。

當時魏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魏武卒,戰鬥力強得令人發指。

就在田和被正式冊封的三年多以前,魏國剛剛以五萬魏武卒新兵,一戰擊潰秦國五十萬精銳。

這場戰爭,直接把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都給打懵了。

此戰之後,各國都意識到,魏國到底有多麼強大。

同時,大家更意識到,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當然,在田氏齊國開國之後,魏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就在田氏齊國開國的那一年,魏國的大將吳起,因為功勞太大,遭到了魏王的猜疑,所以被迫去了楚國。

而吳起去了楚國之後,直接把魏國這套變法的東西,全都搬到了楚國。

接下來短短數年之內,楚國就迅速壯大起來,成了第二個變法的大國。

楚國的例子,讓大家進一步意識到,變法的重要性。

齊國這邊,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過,當時的齊國,想要變法,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首先,當時齊國剛剛改朝換代,急需要做的不是變法,而是穩固田家對齊國的控制權。

其次,想要變法,得需要一個懂變法的人才。

沒有人懂變法,齊國的變法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另外,最關鍵的是,變法這件事,基本上是和傳統的奴隸制體系性的貴族相沖的,直接違背了這些舊貴族的利益。

而田氏家族本身就是齊國內部最大的貴族,想要變法,就意味著需要傷害田家人自己的利益。

所以,當時田家內部的很多人,都堅決反對變法。

齊國想要整體變法,自然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所以,田氏齊國開國之後,接下來的三十年的歷史是這樣的。

田氏家主田和被冊封之後,大約隻在位不到三年,就去世了。

所以田和除了篡取齊國,並且稍微幫田家穩固一下統治之外,基本也做不到更多了。

田和去世之後,接下來他的長子田剡即位。

這位長子在位九年,期間基本上沒什麼可說的,還是繼續鞏固田家的統治。

九年之後,這位長子被他的田午弒殺,然後田午成了田氏齊國的第三位國君。

田午後來的謚號是‘孝武桓’,所以後世往往也把他稱之為齊桓公,和春秋時期那位齊桓公撞車了。

但這兩個人,其實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而且相隔了好多年。

不過這位戰國時期的齊桓公,也算是挺有作為的一個國君。

他在位期間,不但開始帶領齊國向外發展,扭轉了齊國對外戰爭常年失敗的局面。

而且,這位戰國時期的齊桓公,還創立了一個叫‘稷下學宮’的東西。

熟悉戰國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個詞,這絕對是先秦時期,最有名的一座學府了。

當然,有關這個田午,最有名的一件事,還是他和扁鵲的故事。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個故事,大概就是戰國時期有個名醫叫扁鵲,第一次見到田午,說田午有病,病灶在皮膚上,田午不信;第二次見到田午,說田午的病灶已經到血裡面了,田午還是不信;第三次見到田午,扁鵲啥也沒說,扭頭就走。

後來大家問他為什麼,扁鵲說田午已經病入膏肓,沒法治了。

然後,沒過幾天,田午就死了。

很多人可能都記得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曾經載入了過語文課本。

不過在語文課本上,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扁鵲見蔡桓侯》。

這裡得解釋一下,所謂的蔡桓侯,指的就是這位戰國時代的齊桓公,而不是蔡國的國君。

因為這個故事最早是出自《韓非子》,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怕把這個齊桓公和春秋時代的那個齊桓公給弄混了,而當時的齊國,又是以上蔡作為國都,所以就把這個齊桓公,稱之為蔡桓公了。

當然,對於這個說法,史學界存在爭議,不過這裡的蔡桓公肯定是指這位戰國時期的齊桓公田午沒錯。

扁鵲走了之後,這位齊桓公田午死了,而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上位,這就是齊威王。

在戰國時代的齊國歷史上,齊威王絕對是最具分量的一個齊國國君。

齊威王登基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齊國,經歷了之前的三位老田家的人在位之後,田氏一族在齊國的統治,已經無可動搖了。

而且,之前三位齊國國君,也在各個方面,打下了很多基礎。

所以,齊威王登基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齊威王登基的時候,秦國正好在進行那場商鞅變法。

與此同時,其他幾大強國,要麼正在進行變法,要麼已經變法結束了。

所以齊威王即位之後,也開始進行變法了。

想要進行變法,首先得有懂變法的人才。

這個時候,之前齊威王他爹留下來的那個‘稷下學宮’,就發揮作用了。

當時稷下學宮內部,匯集了諸子百家的各種人才。

就在齊威王登基之後不久,就有一個稷下學宮出身的官員,前來給齊威王進諫,然後齊威王覺得這人確實挺有能耐,然後就開始重用他,後來又讓他主持齊國的變法。

這個人,叫鄒忌。

而他面見齊威王的那次進諫,絕大多數中國人應該也都知道,因為語文課本上有一篇將這段歷史的課文,叫做《鄒忌諷齊王納諫》。

而接下來,在秦國那邊商鞅進行變法的同時,鄒忌也開始主持齊國的變法。

此後,齊國也開始強大了起來。

但遺憾的是,因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把其他國家的很多歷史典籍都給燒沒了,隻留下了秦國記載的歷史。

而秦國記載歷史,自然不可能去記載齊國是怎麼變法的。

所以,後世對鄒忌主持的這場變法,了解得比較少。

基本上大家都隻是通過《鄒忌諷齊王納諫》那篇文章,知道鄒忌改革了齊國的官場風氣。

但實際上,鄒忌的變法,除了改革官場風氣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

當時的齊國,借助之前魏國和楚國成功變法的經驗,其實直接抄了這兩個國家不少的制度。

總之,經過鄒忌的變法之後,齊國迅速強大了起來。

既然國力強大了,接下來自然就要對外擴張嘍。

想要對外擴張,自然就需要軍事人才。

而當時齊國內部,就有一個出身田氏本家的將軍,非常出色,這個人叫田忌。

對於田忌這個名字,絕大多數中國人應該也都聽說過,因為有個成語叫‘田忌賽馬’。

田忌本人其實軍事才能就很強,當然,相比之下,他那個叫孫臏的軍師,更強。

此時的齊國,要錢有錢,有人有人,接下來自然就是對外擴張了。

而齊國想要擴張,首先必須要過魏國這一關。

因為魏國是當時所有國家當中最強的一個,而且和齊國緊挨著。

只要齊國想擴張,就不可能繞過魏國。

所以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齊國和魏國打了兩場大仗,分別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這兩場戰爭,也是少數幾場選入初中歷史課本的戰國時代的戰爭之一。

因為這兩場大戰,對戰國局勢的整體走向,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簡單來說,第一次,魏國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帶著孫臏去支援,但是這倆人沒有直接去增援趙國,而是直接去打魏國本土。

此後,魏國統帥龐涓,被迫帶兵回援,然後被齊國擊潰,這就是桂陵之戰。

而且還留下一個成語,叫做圍魏救趙。

第二次,桂陵之戰結束十二年之後,魏國又打韓國,韓國又向齊國求救,又是田忌帶著孫臏去直接帶魏國本土,龐涓又被迫帶兵回援。

這一次,田忌和孫臏沒有留情,直接消滅了龐涓麾下的全部主力。

這就是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這兩場大戰,直接把魏國的魏武卒老底子給打光了。

要知道,魏國能夠橫行天下,靠的就是魏武卒本身的強大。

但問題是,自從吳起出走之後,魏國就再也沒有這種級別的牛人了。

而龐涓戰死之後,魏國就更加人才凋零,已經很難再恢復魏武卒的建制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齊國和魏國開戰之後,在魏國西邊,那個已經進行了商鞅變法的秦國,也開始發力了,同時向魏國宣戰。

魏國同時被齊國和秦國兩大強國夾擊,自身早已疲憊不堪,國力透支嚴重。

別說重建魏武卒了,就連維持現有的軍事力量,都很困難了。

所以,馬陵之戰結束後,魏國迅速就衰落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秦齊楚趙這幾個國家,開始爭奪新的霸主國的寶座。

而在這幾個國家當中,最具潛力的,自然是齊國和秦國。

因為相對來說,趙國那邊雖然進行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但更側重於軍事。

在政治制度和其他方面,其實要落後於秦國和齊國。

至於楚國,楚國此時的強大,其實都要歸功於當年吳起留下的那套制度。

但問題是,吳起當年在楚國主持了七年的變法之後,就被楚國貴族給殺了。

所以,吳起也隻是改了軍事制度,對於最重要的土地制度,基本沒怎麼改,所以楚國在制度上也有點落後。

所以,馬陵之戰以後,齊國和秦國,就成了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霸主國的國家了。

馬陵之戰結束以後,齊國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所以幾年之後,齊國就開始正式稱王了。

但是接下來,齊國內部開始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因為文官之首的鄒忌,和武將之首的田忌,關系不太好,兩人屬於政敵關系。

所以後來,在鄒忌的壓迫之下,田忌不得不出走楚國,連帶著孫臏也不得不歸隱了。

這就是為什麼馬陵之戰結束以後,孫臏忽然從史書上消失的原因。

隨著田忌出走孫臏歸隱,齊國的軍事力量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接下來,秦國開始準備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打齊國了。

在齊威王晚年的時候,秦國曾經趁著楚國和齊國開戰的機會,從韓魏兩國中間取道,進攻齊國,但是結果卻被另一位齊國名將匡章擊退了。

和田忌孫臏相比,匡章名氣雖然小了點,但戰績卻一點都不弱。

對於這個人,我們隻需要記住三點。

第一,接下來三十多年的齊國主帥都是他;第二,他是孟子的學生;第三,他是戰國時期唯一一個曾經攻破了秦國函谷關的將軍。

順便說一句,之前齊威王稱王之後不久,齊國吃了一個大餡餅。

當年在春秋末期的時候,最後一個霸主國越國,曾經輝煌一時。

但是自從勾踐去世之後,越國經歷了兩位守成之君,然後就開始常年圍繞著繼承權內戰。

等到齊威王這個時候,當時的越國國君,又企圖通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當時的越國,首先決定去打齊國。

但是接下來,齊威王一頓忽悠,直接讓越王和齊國結盟,兩國一起去打楚國。

結果越國和楚國開戰之後,直接被楚國打崩了,齊國這個時候又從背後偷襲,越國瞬間就垮了。

再加上這位越王直接死在了戰場上,死之前又沒有確定繼承人,導致他死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開始內戰。

這一下,齊楚兩國就有機會徹底瓜分越國了。

此後的越國,大半被齊楚兩國瓜分。

剩下的一小半,向東南沿海地區轉移,後來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被徹底消滅了。

但是自從齊威王這個時代之後,東南方向的越國,就徹底沒了。

而在這場越國倒塌的盛宴當中,齊國和楚國,無疑都分到了最鮮美的一塊蛋糕。

齊威王在位36年,他去世之後,留下了一個強大的齊國給他的兒子,而他的兒子,則是齊宣王。

齊宣王就是那個娶了鐘無艷,然後喜歡聽濫竽充數的齊王。

雖然在寓言故事裡面,這位齊宣王似乎不是什麼明君,而在正史上,他也隻能算是一個守成之君,比不上他爹。

齊宣王登基的時候,當時秦國這邊是秦惠文王在位後期。

而齊宣王登基數年之後,齊國又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當時北方的燕國內亂,丞相篡位,太子和丞相打得你死我活。

就在這個時候,齊國作為第三方殺入了燕國。

短短五十天之內,就直接打下了燕國的王都。

主持這場戰爭的,就是那位名將匡章。

拿下燕國首都之後,齊國其實已經占領了整個燕國。

只要多給齊國一點時間,齊國其實完全可以消化整個燕國。

但可惜的是,齊國軍隊內部,有一些不聽話的高層,進入燕國之後,直接開始燒殺搶掠,激起了燕國百姓的反抗心理。

所以接下來,在燕國百姓的反抗下,再加上趙國的支持,齊國不得不退出了燕國。

這次失敗,對齊國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如果當時齊國能夠吞並燕國,接下來齊國成為第一霸主,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徹底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可惜的是,齊國沒抓住這個機會,反倒給自己惹了一身騷。

不過,齊宣王在位的時候,齊國的文化倒是很繁榮。

當時稷下學宮這邊,凝聚了諸子百家最璀璨的文化。

孟子幾乎常駐稷下學宮,荀子則是從十五歲開始,就來這邊求學。

總之,齊宣王在世的時候,主要工作就是帶著齊國,和西邊的秦國較勁。

其他幾個國家紛紛站隊,逐漸形成了兩大集團。

後來,秦國這邊秦惠文王去世,接下來即位的秦武王,沒在位幾年之後又意外去世。

秦武王去世後,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又是少年即位。

所以,在秦昭襄王剛登基的時候,齊國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並且開始壓制秦國這邊。

當時齊國甚至聯合韓魏兩國,直接堵著函谷關打了兩年,最後更是直接攻破了函谷關,逼得秦昭襄王不得不割地求和。

這時的齊國,終於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時期了。

但是接下來,齊國卻開始因為外交政策失誤,由盛轉衰了。

簡單來說,齊宣王在位的時候,齊國還能稍微壓制一下秦國,隱隱有了戰國七雄之首的意思。

而接下來,齊宣王在位十九年之後去世,他的兒子齊湣王即位。

與此同時,秦國那邊的秦昭襄王長大成人,逐漸掌權,秦國內部開始重新恢復穩定了。

而齊湣王登基之後,則是在外交方面出現了重大失誤。

當時的齊湣王,誤以為齊國已經足夠強大,無需再擔心其他國家,直接不斷進攻周圍的國家,緩緩蠶食就可以了。

所以,齊湣王即位之後,先後同韓趙魏三國以及楚國開戰,搞得自己逐漸喪失了盟友。

這可就給了秦國合縱連橫,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圍毆齊國的機會了。

公元286年,齊國趁著其他國家打仗,沒有管齊國這邊的機會,趁機滅了宋國。

從戰術上來說,齊國這個做法沒錯。

但從戰略上來說,卻是大錯特錯了。

因為當時齊國獨吞了宋國,吃獨食這種事情,向來很討人厭。

而齊國吞並宋國之後,秦國又趁機煽風點火。

當年被齊國禍害一通的燕國,此時也覺得等來了報仇的機會。

所以接下來,秦國和燕國組成聯軍,看不慣齊國吃獨食的韓趙魏三國,也加入了聯軍。

就這樣,秦燕韓趙魏五國,開始同時圍毆齊國。

這事在歷史上,被稱之為五國伐齊。

面對五個國家的同時進攻,齊國自然是擋不住的。

齊國又不像秦國,有關中地區的天險優勢,可以據守函谷關。

所以,面對五國聯軍的進攻,齊國節節敗退。

更要命的是,接下來唯一能救齊國的楚國,雖然出兵進入了齊國,但是入齊之後,楚國非但沒有幫齊國,反倒是和聯軍一起瓜分齊國的地盤。

所以,這場五國伐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齊國也可以說是‘舉世皆敵’。

順便說一句,當年齊國攻破函谷關之後,老將匡章就消失了。

因為沒有記載他的去世時間,所以隻能說是消失。

而匡章消失之後,齊國內部已經沒有特別能打的猛人了。

所以面對聯軍的時候,幾乎就是兵敗如山倒。

就連齊湣王本人,後來都死在這場亂戰當中。

當時的齊國,瞬間由盛轉衰,而且接近被滅國了。

被其他國家圍毆一頓之後,齊國就隻剩下了兩座城還在堅守。

在這之後,燕國將軍樂毅,率兵駐守在齊國,繼續負責攻城。

樂毅為了收復人心,並沒有選擇強攻,這就給了齊國喘息的機會。

接下來,恰逢燕國的老國君病逝,新國君不信任樂毅,把樂毅調了回去。

此後,齊國這邊利用火牛陣,沖破了封鎖。

再加上齊國百姓幫忙,又有齊國宗室將軍田單帶頭,最後終於是艱難復國了。

但是,這場五國伐齊行動,無疑是從根本上打擊了齊國的根本。

齊國復國之後,整個國家都開始趨於保守,再也不願意插手其他國家的戰爭,更不願意對外擴張。

齊國復國之後,接下來大家找到了齊湣王的兒子,做了新的齊王,這就是齊襄王。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在位期間主要就是恢復國力。

而秦國這邊,沒了齊國的對峙,自然開始一家獨大,徹底崛起了。

就在五國伐齊結束數年之後,秦國和楚國開戰,秦國那位殺神白起,開始了他的傳奇戰績。

在白起的進攻下,楚國被結結實實胖揍了一頓,然後丟掉了一大塊國土,甚至丟掉了原來的首都。

而五國伐齊結束二十年之後,秦國和趙國開始交手。

最終,一場長平之戰以後,秦國徹底重創了趙國,差點直接把趙國打沒了。

長平之戰結束後,秦國徹底成了巨無霸。

此後,再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自對抗秦國了。

至於齊國,當時齊國高層也是趨於保守,根本不敢插手外面的戰爭。

再說當時的齊國百姓,也不願意再對外開戰,整個國家的反戰情緒都很強。

如此,齊襄王在位十九年後去世,接下來他的兒子田建即位,這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最後一個國君了。

田建在位的時間倒是很長,在位時間四十四年。

但田建即位之後,齊國的反戰情緒依然強烈,再加上田建本人也不是什麼厲害的國君,所以後來就一直坐守國內。

田建登基的時候,秦國剛要打長平之戰。

而接下來的四十四年裡,秦國開始逐漸橫推其他國家。

尤其是等到秦始皇登基,並且正式親政之後,秦國橫掃天下的局面,更是無法被撼動了。

公元前230年,隨著秦始皇滅了最弱小的韓國,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徹底開始。

此後的八年時間裡,秦始皇先後滅了魏楚燕趙這四個國家。

等到這幾個國家都被滅了之後,這時候齊國想找盟友也找不到了,自己又打不過。

所以,公元前221年,隨著秦國滅了趙國和燕國的殘餘勢力,大軍開始向齊國進攻,齊國幾乎連抵抗都沒抵抗,直接投降了。

而齊國的末代國君田建,後來則是被軟禁了起來,最後被活活餓死。

隨著田建投降,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國時期這個田氏齊國的歷史,就徹底結束了。

這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故事。

齊國的故事,講到這裡,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不過,和其他國家相比,齊國滅亡之後,齊國的尾聲很有意思,很值得一說。

而且,絕大多數人讀齊國歷史的時候,都沒考慮過這段尾聲。

田建被餓死之後,秦始皇倒是也還算大度,並沒有對他的子孫後代趕盡殺絕。

而十多年之後,隨著秦始皇駕崩,龐大的秦國開始崩塌。

那位末代齊王的子孫,也開始起兵反秦。

當時田建有個孫子,叫田安,也直接拉起了一支隊伍,占領了今天的泰山地區。

後來,田安還帶著自己的軍隊,幫項羽打了那場巨鹿之戰。

所以項羽攻破咸陽之後,大封十八路諸侯,還把田安封為濟北王,成了十八路諸侯之一。

但是好景不長,當時山東半島這邊,項羽不光封了一個王,而是好多田家人各自為政。

而田安被封王之後,很快就被其他田家人給殺了。

接下來項羽為了平定山東地區的叛亂,不得不率主力進入山東,這才給了劉邦暗度陳倉攻入關中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齊國後人被殺,算是正式開啟楚漢戰爭的原因。

而田和被殺之後,他的後人為了躲避追殺,幹脆直接隱姓埋名,改姓為王。

到了漢朝之後,王家雖然是家道中落,但家學底子還在。

此後,王家經過五代人的奮鬥之後,逐漸崛起。

到了第五代,王家有個女兒入宮了,後來成了太子妃,然後又成了皇後和太後。

這個王家的女兒,叫王政君。

王政君的二哥,後來生了個孩子,叫王莽,王莽後來篡取了漢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莽篡漢,其實是戰國時期齊國歷史的真正尾聲。

歷史有的時候,真的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