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被殺後,他的首級為何被收藏了數百年,直到西晉才被毀掉?《網路歷史》

對於後世的封建王朝來說,王莽的首級,往往代表著一種警示。

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篡位,從大臣變成皇帝的人。

雖然在先秦時期,歷史上也不乏大臣篡位的先例,比如說三家分晉,或者田氏代齊之類的事情。

再遠一點,商朝商湯討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如果嚴格來說的話,同樣也都是犯上作亂。

但是自從秦始皇搞出皇帝這個稱號之後,第一個通過篡位登基的,確實是王莽。

而之前漢朝取代秦朝,是秦朝先被農民軍給推翻了,然後大家又進行混戰,最後劉邦勝出建立了漢朝。

和王莽篡漢這種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對於後來的朝代而言,王莽的首級更像是一種警示。

可以讓這些朝代的皇帝收藏起來,用來警示下邊的大臣:你們看到了吧?

當大臣就好好幹活,別老天天想著犯上作亂,篡位當皇帝。

篡位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

可笑的是,東漢之後,接下來的魏國和西晉,好像還都是通過篡位建立了。

不過這倒也不妨礙魏國和西晉的皇帝,拿著這顆大好頭顱和自己的大臣們說事,警示大家不要造反。

畢竟,警示是一回事,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王莽頭顱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得先說一下王莽的死因,以及他的這顆大好頭顱被收藏起來的過程。

西漢後期,因為西漢開國時間越來越長,土地兼並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國家開始逐漸出現農民起義。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只要是封建王朝,絕對不可能避免這個‘王朝周期律’。

但是當時的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還沒有那麼深刻。

畢竟,西漢隻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封建王朝。

西漢的人們,能夠借鑒的經驗,也就隻有短命的秦朝而已。

所以西漢末年的漢朝統治者,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不過,有一點,當時大家其實是達成了共識:所有人都明白,此時的漢朝,絕對是出問題了。

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大家就無法達成共識了。

當時很大一部分儒家學派的官員認為,或許是因為漢朝最近這幾代的皇帝‘失德’,所以才會導致國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艱難,最後不得不起義。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如果是皇帝出了問題,導致國家不穩。

那是不是換個人做皇帝,問題就能解決了呢?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王莽開始篡位了。

王莽篡位的過程,說起來其實很復雜。

簡單來說,先是他姑姑做了皇後和太後,導致他們家成了漢朝權力最大的外戚家族。

而王莽後來又通過自己的奮鬥,成了王家權力的繼承人。

與此同時,王莽又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儒家學派的支持,導致很多儒家學派的官員,成了他的粉絲。

所以最後,當大家覺得換個皇帝或許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王莽就順著這個潮流,不斷向前,一步步攝取了西漢的最高權力,最後正式篡位,建立了所謂的‘新朝’。

而王莽上位之後,他倒是也很清楚,自己做這個皇帝,並不是來享福的,而是要解決問題的。

所以,王莽登基之後,馬上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運動,希望借此來解決問題。

在接下來的改革當中,王莽做出了很多‘超出時代’的改革措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莽後來就成了大家眼裡的穿越者。

因為王莽的這些改革,很多理念都和現代的一些情況,高度類似。

按照王莽的改革,首先,土地開始大規模公有化。

對於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家庭,直接沒收他們超出標準的土地,分配給其他沒有土地的百姓,同時禁止土地買賣。

與此同時,王莽還禁止買賣奴隸,以行政手段幹預物價,重要行業國家專營等等。

王莽的這些改革,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確實能夠理解。

因為這些改革內容,和現代很多改革的形式,確實是高度一致。

不過,王莽做出這些改革,確實不是因為穿越之類的原因,而是照抄奴隸制社會的很多制度,也就是照抄西周時期的很多制度。

王莽進行這些改革,確實是為了解決問題。

但是在改革的時候,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最好的制度,隻有最合適的制度。

就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雖然資本主義社會,一定比奴隸制社會更先進,但是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不支持資本主義社會的存在,所以就一定不可能支持相關制度的推行,隻能實行奴隸制。

王莽想改革,想推行自己理想當中的這套制度,就必須依賴強大的國家機器去執行。

可是這套制度開始執行之後,迅速就走樣了。

因為執行這套制度的人,本來就是舊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怎麼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去幫王莽完成改革呢?

所以,當王莽的改革開始推行之後,到了下面,很快就走樣了。

比如說,王莽沒收那些地主的土地之後,這些被沒收的土地,並沒有落入到平民的手裡,反倒是被那些中上層官員不斷盤剝。

再比如,王莽宣佈重點行業國營,但是這些行業國營之後,卻反倒是讓很多人丟了飯碗,而且也沒有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為了確保改革成功,王莽又不得不推行各種嚴苛的律法。

但這樣一來,卻反倒是激起了下面的反抗。

所以,王莽開始改革數年之後,經過王莽的改革,漢朝非但沒有解決問題,矛盾反倒是加劇了。

王莽的改革內容,雖然都是為了底層平民,但是因為無法順利執行,好處卻無法直接落入到平民手裡,甚至導致底層平民受到的壓迫更大了。

於是,就這樣,西漢末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此爆發了。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底層起義的規模還比較小,王莽還能靠著強大的國家機器,輕易鎮壓下去。

但是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各地的起義軍開始越來越多,逐漸就成了燎原之勢。

此後,南方的綠林軍,以及北方的赤眉軍,開始逐漸作大,成了反抗王莽政權的主力。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之後,王莽所能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

到了公元23年的時候,王莽政權終於衰落到了一個臨界點。

這一年,王莽集結了最後的四十多萬大軍,前往昆陽地區,企圖一舉擊敗赤眉軍的主力。

但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了。

昆陽之戰當中,劉秀以弱勝強,帶著少量軍隊擊潰了王莽的大軍。

這一戰,直接導致王莽政權損失了大量主力。

其他地方的起義軍,又趁勢向王莽的統治核心進攻,王莽就再也抵擋不住了。

所以,昆陽之戰結束後不久,綠林軍就拿下洛陽,進逼長安。

王莽雖然早有準備,甚至還效法當年的秦二世,釋放了長安城裡的囚徒,組成了一支囚徒大軍。

但這些做法,卻都收效甚微,最後還是被綠林軍攻破了長安。

長安城破之後,王莽帶著自己的滿朝公卿,以及對自己最忠誠的千餘人,退往長安的漸臺。

所謂漸臺,就是指漢朝皇宮後面人工湖裡面的一座高臺,據說是當年漢武帝時期建造的,有二十多丈高。

就是在這座漸臺之上,最後追隨王莽的這千餘人,也被趕來的綠林軍士兵解決。

混戰之後,王莽也被一個叫杜吳的人所殺。

對於這個杜吳的身份,後世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說他是一個商人,也有人說是他商縣人。

反正,他應該是起義軍中的一個底層士兵。

因為身處底層,所以他也不認識王莽。

要是他認識王莽,估計也不會直接殺了王莽,而是會活捉了王莽,把王莽拉去獻給起義軍高層。

而杜吳殺了王莽之後,也沒有去管他的屍身。

隻是見到他身上掛著的一些小飾品很好看,就隨手取了下來。

此後,杜吳手裡的這個飾品,被起義軍中的一些將領注意到。

當時杜吳的領導公賓,還是挺識貨的,一眼就認出杜吳手裡這東西應該屬於王莽。

所以接下來,起義軍就根據杜吳的描述,從那座漸臺上找到了王莽的屍身。

據說王莽的屍身被找到之後,起義軍為了爭搶王莽的屍身,還混戰了一場,死了好幾十個人。

再之後,王莽的頭顱被公賓上交,經過層層上交之後,最後交到了當時綠林軍的最高領導人,更始帝劉玄的手裡。

如果換到其他朝代,前朝末代皇帝死了之後,接下來接班的皇帝,就算是為了穩定人心,也不會對前朝末代皇帝太過分,最多也就是軟禁或者秘密處死。

但是王莽不一樣,對於後來即位的皇帝們來說,因為王莽是篡位得來的政權,所以大家根本就不認可他的皇位合法性。

大家給他打上的標簽,不是前朝皇帝,而是一個亂臣賊子。

所以,當時王莽頭顱落到更始帝劉玄手裡的時候,對於此時的劉玄而言,王莽的這顆大好頭顱,意義可實在是太大了。

這標志著他幫漢朝徹底鏟除了王莽這個篡位的‘奸臣’,以後劉玄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就大大提升了。

所以得到王莽的頭顱之後,劉玄馬上拿出去公開示眾,生怕大家不知道。

而老百姓們出於對那場失敗改革的痛恨,更是‘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在這場公開展示之後,所有人都知道,劉玄率領的這支綠林軍,幹掉了王莽,徹底恢復了老劉家的江山。

不過,王莽的這顆頭顱,也沒能讓劉玄徹底坐穩皇位。

後來,隨著王莽勢力徹底被消滅,起義軍內部開始混戰,劉玄也在混戰當中戰敗投降,最後被秘密處死。

而在這場混戰當中,劉秀則是最後獲得了勝利,成功建立了東漢。

等到劉秀建立東漢的時候,當年劉玄手裡的這些東西,包括王莽的這顆頭顱,自然也都落入到了劉秀的手裡。

對於此時的劉秀來說,王莽的這顆頭顱,既是一種警示作用,同時也是一種皇位的合法性。

所以,劉秀自然要將其收藏起來。

在整個東漢時期,王莽的這顆頭顱,一直都被收藏在東漢京城的武庫當中,算是皇家博物館裡面的一件‘珍貴藏品’。

和這顆頭顱一起被收藏起來的,還有當年劉邦斬蛇起義時候用的寶劍,孔子的鞋。

這些東西如果能流傳到今天的話,估計同樣也是最頂尖的國寶。

而東漢滅亡之後,後來曹魏和西晉同樣也繼承了這座武庫,繼承了武庫當中的藏品。

隻不過到了西晉之後,在晉惠帝在位的時候,這座武庫著了一把大火,直接把武庫當中所有的藏品,都給燒得幹幹凈凈。

直到這個時候,王莽的頭顱才算是被毀了。

如果沒有這場大火,王莽的這顆頭顱,估計會被當做一件文物,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