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漢朝的武器裝備哪個更先進。《網路歷史》

羅馬帝國與漢朝相隔距離十分的遙遠,想要羅馬軍隊和漢朝軍隊遭遇,絕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關於羅馬與漢朝的對比,一直以來都是個熱門話題。

在西方,很多歷史學家們認為,古羅馬完全有實力可以打敗漢朝,並且有實力吞並漢朝,讓漢朝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隻是因為機緣巧合,羅馬的大軍才沒有到達漢朝,若是歷史能夠重來,古羅馬一定能打敗漢朝,我們姑且勿論這種情況是否能發生,可以先從軍事角度來看看古羅馬和漢朝到底誰更強?

1、羅馬帝國擁有四種軍事裝備:短矛,羅馬盾,羅馬環片甲和羅馬短劍。

1.1、羅馬短矛:有厚有薄,大概兩米長,尖端的形狀呈金字塔型,厚的直徑為7.5毫米,並且正上方是一個木塊,不僅可以固定金屬頭部,而且在肉搏戰中還可以保護一個人的手。

這兩種短矛都由普通的作戰軍團攜帶,他們的作戰方式是在步兵沖鋒之前,將短矛扔向敵人。

如果短矛沒有擊中敵人,而是落在敵方的護盾上,短矛的尖部被設計成可以折斷的,這大大增加了敵人防禦的重量,迫使他放棄護盾,使敵人落荒而逃。

羅馬短矛

1.2、羅馬盾:是羅馬軍隊在地中海作戰使用的標準矩形盾牌,盾的邊緣是圓形的,邊角彎曲,盾牌的面積大概一個人大小,可以讓羅馬士兵在一些潛在的情況下有效地擊倒敵人。

羅馬盾平均高約1米,寬40厘米,厚0.6厘米。

也足夠輕,可以用一隻手拿著,絕大多數1.6-1.8米高的士兵都可以使用,士兵可以用羅馬盾組成各種不同的陣型,包括但不限於標準的盾牌戰術,如著名的龜甲陣型。

羅馬龜甲陣

1.3、羅馬環片甲:被認為是羅馬最先進的護甲,它被用來代替當時落後的鎖子甲,這是一套標志性的2世紀羅馬盔甲,當戰鬥的時候,它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羅馬環片甲有四個部分,兩個是肩膀,兩個是軀幹,它使用一種叫做『表面硬化』的技術,它是軍隊的標準護甲,在內部有軟鐵,然後利用幾條鋼帶與外部連接在一起,使用皮革帶連接起來,水平地排列在身體上,向下重疊,護甲將軀幹圍成兩半,在前後固定。

同時,肩部由額外的鋼板保護,但是這種盔甲有一種明顯的缺點,盔甲重達9公斤以上,如果穿戴者不幸落入湖中,他肯定會淹死,盔甲也很容易生銹。

羅馬環片甲

1.4、羅馬短劍:由鋼材制成,隻有60-85厘米長,重量隻有0.7-1公斤,是羅馬帝國軍隊的核心武器,這樣設計是為了用來實行突刺,而不是用來砍,它在近距離作戰時十分有效。

羅馬短劍

2、漢朝在軍事領域擁有十字弩、諸葛連弩、馬鐙、堡壘、反騎兵長矛等

2.1、漢朝十字弩:漢朝擁有做工精細的弩,弩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出現了,是中國古代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1-476年)發明的,但在漢朝時期弩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漢朝時期,弩弓得到了極大的改進,以至於經過弓弩訓練的漢朝軍隊完全有能力殺死從遠處沖鋒的騎兵,一排一排的漢朝弩手組成的隊伍,他們都經過了適當的訓練,在前排蹲下進行一次齊射,然後讓身後的一排弩手跟上進行另一次齊射。

一種最常見的弩手戰術是將一個部隊一分為二,以兩翼的形式進行交叉射擊,這不僅是對敵人的毀滅性打擊,也是間接的心理戰。

漢朝不僅使用兩種弩(輕弓和重弓),而且受與突厥遊牧民族匈奴帝國(公元前209年-公元439年)戰爭的影響,他們還開始使用騎馬射箭,此外,當時還存在單手弩,這使得騎馬的人可以在射擊時抓住韁繩。

弩在漢朝被大規模的生產,僅在洛陽,據報道就有11,181張弩和34,625支箭被發現。

漢朝十字弩

2.2、諸葛連弩: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的發射速度遠高於漢朝的其他弩,這是因為拉弓的時候,彈射器可以不斷的裝填弓箭節約射擊的時間。

為了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弩弓上裝了一個包含許多弩箭的『彈夾』,當弩箭發射時,彈夾內會觸發一個機關,使其前後適當地擺動。

它僅重1.19公斤,長0.6米,寬0.44米,而且非常容易生產和操作,給了漢人在戰場上巨大的優勢。

諸葛連弩

2.3、武剛車:是一種漢代的戰車,可以運送士兵、糧草、武器,也可以用來作戰,作戰用的武剛車,車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長矛,立上堅固的盾牌,有的武剛車開上射擊孔,弓箭手可以在車內,通過射擊孔射箭。

武剛車

2.4、馬鐙:漢朝是一個以騎兵為中心的戰鬥力量,在漢朝早期發明了馬鐙,馬鐙使騎兵在作戰時更有效率。

它以環形的形式固定在馬鞍的兩側,基座是扁平的,用來支撐騎兵的腳,使原本就很強悍的漢朝騎兵在馬背上的戰鬥更加有效。

盡管馬鐙的優點一直存在爭議,但是對於漢朝的軍事技術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補充,馬鐙使得騎兵很難被打倒在地,這使得漢朝弓箭手在馬上可以站起來射箭,或者用近戰武器從更高的高度和更大的力量進行攻擊。

漢代馬鐙

2.5、堡壘:漢朝也有跟羅馬一樣的堡壘,他們也有城門和了望塔來保護這些巨大的堡壘,這些堡壘由成千上萬的士兵守衛,城墻高達數十米,裝備了強大的圍城防禦武器。

漢代陶瓷堡壘模型

2.6、生化武器:不為人知的是,漢朝軍隊曾經也擁有過『生化武器』。

例如,公元178年前後,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漢朝人用馬拉的戰車在敵方軍隊周圍操縱風箱,然後用風箱向敵方軍隊噴射生石灰。

據說漢朝軍隊還用燃燒的佈擊潰敵人,把燃燒的佈綁在馬尾巴上,然後讓馬受驚沖向敵人的防線,隨後擾亂了敵方的陣型,使叛軍成為一盤散沙,漢軍趁勢擊潰敵軍。

另一方面,在攻城裝備方面,中國人使用的是牽引投石機,在漢朝統治期間,他們成功地將其發展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

漢代鼓風車復原圖

2.7、反騎兵長矛:漢朝人也使用了反騎兵長矛,反騎兵長矛主要由鐵制成,是一系列遠程武器,放在一個木架上,集中部署在進出大門、街道和堡壘墻外的小徑上,為了阻止敵人騎兵部隊的前進。

反騎兵長矛

3、漢代步兵擁有劍、戟、魚鱗甲和板甲等當時先進的武器裝備。

與此同時,普通的漢代步兵裝備了四件能使他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裝備:劍、戟、魚鱗甲或板甲,同時還配有葫蘆形盾牌作為防禦措施。

漢朝普通步兵的劍,單手單刃,長1.12米,由鋼制成,而不是青銅,因為劍最早是在漢朝早期制成的,刀是通過『折疊和鍛造』技術制成的,通過減少雜質和將碳均勻分佈在刀上,從而提高了鋼的質量和強度。

由於它的長度,使用這種武器的人都是用來砍的,這與羅馬短劍很不一樣,所以,它更多的裝備在騎兵上,與之前的雙刃劍相比,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他隻需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能制成。

漢刀

戟,是步兵常用的武器,它結合了斧和矛的優點,在作戰時非常有效,戟是一種特別長的矛,上面有一個鉤子,你可以用刀刺,同時用它鉤住敵人的腿,然後向後拉,肢解敵人的同時,大大減少了敵人的戰鬥力。

由於戟的長度,你可以在一個安全的距離殺死敵人,當然,它也可以作為一個的雙手斧使用。

漢代戟

片狀盔甲是由數百個小的金屬板和或皮革板疊在一起,形成一個靈活的輕裝甲外套,外套由成百上千個不重疊的小金屬或皮革板縫合或鉚接而成,盡管提供的保護遠不如羅馬環片甲,但漢人步兵的盔甲要輕得多,可以讓士兵更快地移動,減少士兵的體力消耗。

板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1-87年),當時中國正在對抗匈奴帝國。

片狀盔甲

除板甲外,漢人還使用魚鱗甲,魚鱗甲由許多單獨的甲片組成,這些甲片相互捆綁,用佈或皮革的背襯重疊成排。

魚鱗甲

最後是漢族步兵的葫蘆形盾牌,盾牌非常小,對使用者的保護也很小,但是小盾牌提供了更多的機動性,可以用來格擋來自四面八方的箭頭,它也比羅馬盾牌輕得多,因此你可以用它來作為武器使用。

漢代葫蘆形盾牌

4、結論

在軍事技術方面,漢朝擁有比羅馬帝國更多的武器裝備,但是在盾牌等防衛性武器上,羅馬帝國更勝一籌,但是也應該看當時具體的戰爭環境,雖然羅馬環形甲挺先進的,但是對於漢朝人來說並不實用,因為漢朝對抗的是北方遊牧民族,漢朝的板甲和魚鱗甲可以靈活機動地抵抗匈奴的騎馬射箭,而羅馬環片甲由於重量太重,並不適合與遊牧民族作戰,軍事技術隻是戰鬥力的一方面,當時亞歷山大帝國軍事實力十分強大,卻因為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焚毀,導致整個國家分崩離析,最後滅亡,一個國家的強大更多的是綜合國力的展示,作為西方和中國文明兩個偉大的祖先,在綜合國力方面幾乎是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