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夜郎自大,比喻人自負無知而且狂妄自大。
說的是漢代西南夷有一個叫夜郎國的國君坐井觀天,妄自尊大的事情。
《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說的是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
期間,滇王問漢使:『漢與我誰大?
』後來漢使途經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同樣問題。
夜郎國問世時間,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
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朝牂柯太守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常瓊《華陽國志·南中志》》 。
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志》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西南夷:指今雲南以及貴州、四川二省西部地區。
可樂古墓群位於中國貴州省畢節地區赫章縣境內。
可樂遺址古墓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夜郎國在貴州已成為不爭的史實。
可樂墓葬涉及范圍達3.5平方公裡以上。
可樂,彝文古籍稱為『柯洛倮姆』,意為『中央大城』,史志記作『柯樂』。
後來演變為『可樂』。
據彝文古文獻記載,當時與貴州可樂齊名、能稱『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慶《儲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區的著名城市。
夜郎國是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君長國。
夜郎國的大致疆域包括了今貴州省的黔西南、貴陽、遵義、畢節、安順、六盤水等地州市及黔南、黔東南的部分地區;今雲南省的昭通、曲靖兩市地,四川省的古藺、敘永兩縣。
『夜郎』的『夜』是彝語的『水』字,『夜郎』是彝語名。
夜郎國,是中國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夏商時屬百濮地,《國語·鄭語》雲:『楚鼢冒始啟濮』,又《史記正義》載: “濮在楚西南”。
可樂墓群,由1個古夜郎民族聚集遺址,1個秦漢古都城遺址,14個古墓群組成。
出土的大量文物年代上朔至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順延春秋、戰國、秦漢。
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最多的是青銅器,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釜一件、青銅牛燈、銅鼓等50多件,還有大量的極為珍貴的石、陶、玉、琥珀、瑪瑙、鐵制生產、生活用具、戰鬥兵器、裝飾品、農耕繪畫、磚繪《樂工百樂》、核桃、雞骨、酒等大量文物。
可樂古墓群最引人註目的是奇特的『套頭葬』和其他幾種特殊葬式。
『套頭葬』及這些特殊葬式在國內其他地區尚未發現過,屬夜郎民族特有的葬式。
『套頭葬』指用銅釜套於死者頭頂的埋葬方式。
『套頭葬』使用了兩類銅釜。
一類是辮索紋耳大銅釜,寬沿外侈,鼓腹,圜底,腹上部縱向安置一對碩大的辮索紋環狀耳。
這類銅釜共出土3件。
另一類是鼓形銅釜,也出土3件。
此外還出土1件橋形鈕銅印,印面正方形,印文為朱文篆書『敬事』,又釋『敬吏』。
赫章可樂位於貴州西北部,處烏蒙山脈中段東緣。
《史記·西南夷列傳》稱:『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
據考古與文獻對照研究推斷,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可樂地區是夜郎國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可樂地處滇、黔邊界,交通發達。
據文獻記載,這裡曾是進入貴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夜郎國是一個通往身毒《今印度》的交通樞紐。
這裡經濟非常發達。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這個道路就是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
然而,張騫在中亞發現了熟悉的身影。
張騫見到了蜀地特產的竹杖和佈匹。
多方了解才知道:蜀地經身毒《今印度》到中亞有一條古商路。
史稱:蜀身《yuān 》毒《dú》道。
蜀身《yuān 》毒《dú》道是指中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
蜀身毒道從今四川起始,經雲南的昭通、曲靖、大理,從保山出境入緬甸、泰國,到達印度,再從印度翻山越海抵達中亞,然後直至地中海沿岸。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打通從西南到大夏的官道。
據史學家考證『蜀身毒道』分為南、西兩道,南道分為岷江道、五尺道,岷江道自成都沿岷江南下至宜賓,是李冰燒崖劈山所築;五尺道是秦將常頰所修築,由宜賓至下關《大理》,因所經地域山巒險隘,驛道不同於秦朝常制,僅寬五尺,故稱為五尺道。
南道由成都一宜賓一昭通一曲靖一昆明一楚雄一大理一保山(永昌)一騰沖一古永一緬甸《撣國》一印度《身毒》。
西道又稱犛牛道,是司馬相如沿古犛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築而成,即由成都一邛崍一蘆山一瀘沽一西昌一鹽源一大姚一祥雲一大理與南路匯合。
在這條古商道上,中國商人通過撣國《今緬甸》或身毒《即印度》商人與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商人進行貨物交換,用絲綢或邛竹杖,換回金、貝、玉石、琥珀、琉璃制品等。
蜀身毒道的貫通早在秦統一前,蜀守李冰父子就開始了西南夷道的建設,但真正大規模的開發是在西漢漢武帝執政期間。
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張騫從西域歸來。
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為郡《治所在宜賓西南》為據點,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頭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均遭到當地夷人的阻攔。
漢武帝無奈舉兵攻打夜郎、滇等西南夷的許多部落,斬首數十萬。
西南夷的頭人酋長為了壟斷豐厚的過境貿易,拼死抵抗。
十餘年,僅打通從成都到洱海地區的道路。
因漢武帝當務之急是攻打北方匈奴不得不撤軍,蜀身毒道未能全通。
《史記,平淮書》載:『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裡,以廣巴蜀』
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歸降、漢王朝設立西南最邊遠的永昌郡。
自此,西夷道、南夷道、永昌道連成一線,蜀身毒道全線暢通。
東漢王朝『始通博南山、渡瀾滄水』,並與緬甸的撣族有了經濟文化來往,又通過緬甸經印度入大夏。
從此,馱著蜀佈、絲綢和漆器的馬隊從蜀地出發越過高黎貢山後,抵達騰越《今騰沖》與印度商人交換商品。
繼續越過親敦江和那加山脈到印度阿薩姆邦,然後沿著佈拉馬普特拉河谷再抵達印度平原。
『竊出商賈,無所不通』。
蜀身毒道是一條兇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沿途要經過數不盡的陡峭的群山、冰涼濕滑的雪山冰川、湍急的大江大河、處處奪命的原始叢林,還要面對無數野蠻的剽悍部落、沒有善意的大小邦國君主。
盡管如此,千百年來,蜀身毒道上的商旅依然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