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大破匈奴,好心救回兩群奴隸,卻在210年後為中國帶來巨禍。《網路歷史》

匈奴,是漢朝邊境的大敵,其疆域東起大興安嶺,西包西域。

由於國內民族眾多,因此有『百蠻之長』的稱號。

為了殲滅匈奴,漢朝從漢文帝時期起,就制定了以夷制夷的政策,也就是要將匈奴的從屬部落歸攏到漢朝一邊。

到了漢武帝時期,『以夷制夷』政策正式實施。

首先在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以霍去病為將,發動河西之戰,斬斷了匈奴的右臂,也就是河西和西域地區;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針對匈奴左地,也就是今天東北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征戰,而為首的將領仍是霍去病。

在此戰中,霍去病斬獲的敵首超過7萬,匈奴在左地的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匈奴左地,霍去病發現了被匈奴所奴役的兩大民族——烏桓和鮮卑。

出於善心,霍去病將他們遷徙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為漢朝偵查匈奴的動向。

那麼烏桓和鮮卑是如何淪為匈奴奴隸的呢?

而這就要從匈奴開國單於——冒頓單於說起了。

烏桓和鮮卑均從屬於東胡部落,冒頓單於時,匈奴征服了東胡。

在匈奴強大的軍威面前,東胡百姓四散奔逃,並分別聚居於鮮卑山和烏桓山,從而形成了兩大部落。

烏桓和鮮卑同文同種,表裡難分,經常一起行動。

在匈奴的盤剝下,烏桓和鮮卑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

『烏桓自為冒頓所破,眾遂孤弱,常臣伏匈奴,歲輸牛、馬、羊皮,過時不具,輒沒其妻子』

也就是說,烏桓《鮮卑也應該一樣》每年都要向匈奴輸送牛、馬和羊皮,如果不給或超過了日期,匈奴人便會搶走烏桓人的老婆和孩子。

到了戰時,匈奴則經常強迫烏桓和鮮卑當炮灰。

由此可見,烏桓、鮮卑不僅要面臨草原嚴酷的自然環境,還要承受匈奴敲骨吸髓式的盤剝,匈奴的奴役政策對於兩族來說,無異於種族滅族。

因此,霍去病對烏桓和鮮卑的解救,可以說是一次充滿著人道主義光輝的義舉。

在漢朝的保護下,烏桓和鮮卑逐漸坐大。

到了漢昭帝年間,烏桓人甚至主動出擊,挖了匈奴單於的祖墳。

雖然,烏桓和鮮卑是漢朝防禦匈奴的利器,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

出於遊牧民族的貪婪本性,烏桓和鮮卑經常連兵入寇,四處劫掠。

不過直到王莽時,烏桓和鮮卑還處於可控狀態。

但到了王莽時期,局勢卻出現大變。

原來,王莽歧視一切外族,特別是匈奴。

當時,匈奴已經與漢朝和好,邊境已經數十年沒有戰事,而王莽卻非要挑起爭端。

為了討伐匈奴,王莽強征烏桓人駐守於邊境,並將他們的家人作為人質。

由於烏桓人不服水土,且不願當王莽的炮灰,因此他們紛紛逃亡塞外。

而王莽也不客氣,將烏桓作為人質的家人全部誅殺。

就此,烏桓、鮮卑與漢朝的關系徹底破裂。

從王莽末年到東漢開國,烏桓和鮮卑重新依附於匈奴,連年騷擾中國邊塞。

《資治通鑒》記載:

『光武初,匈奴強盛,率鮮卑與烏桓寇抄北邊,殺略吏人,無有寧歲…』

為了瓦解匈奴與東胡的聯盟,劉秀先是派祭肜在遼東大破烏桓和鮮卑,讓他們不再膽敢與漢朝為敵。

其後,劉秀又設計瓦解了匈奴,將統管匈奴南部的右奧鞬日逐王立為單於,從而建立了從屬於漢朝的南南匈奴。

烏桓、鮮卑見匈奴勢力衰弱,於是見風使舵,準備投靠漢朝一邊。

首先在東漢建武二十二年《46》,烏桓乘匈奴發生自然災害之機,出兵攻擊北匈奴,殺得匈奴人狂奔數千裡,讓出了水草豐盛的漠南之地。

以匈奴人的頭顱作為投名狀,烏桓人得到了光武帝的原諒,被封為王侯的君長達到81人。

鮮卑見烏桓投附漢朝後每天吃香喝辣,好不羨慕。

於是在公元54年,鮮卑大人於仇賁、滿頭等率族人向光武帝朝貢,表示歸附。

就這樣,烏桓和鮮卑徹底倒向了漢朝,讓原本就分裂的匈奴雪上加霜。

投靠漢朝後,烏桓人主要在長城沿線活動,而鮮卑人則分佈於河套、陰山一帶,形成了兩道移動的長城。

為了控制烏桓和鮮卑,光武帝聽從班彪建議,重新設立護烏桓校尉,並將其治所設立在上谷寧城。

在漢朝的武裝下,烏桓和鮮卑成為最精銳的雇傭軍,他們連年攻打匈奴,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首先,鮮卑大都護偏何主動向漢請功,漢朝命其出擊北匈奴,結果偏何大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級。

其後,鮮卑人每年都會主動進攻匈奴,並拿著匈奴人的首級去往遼東郡領賞。

憑借著匈奴人的頭顱,鮮卑逐漸由一個小部落,變成一個足以抗衡匈奴的大部族。

章和元年《87》,鮮卑大舉進攻匈奴左地,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勝利。

此戰中,匈奴單於慘遭襲殺,還被鮮卑人剝了皮。

經歷這次打擊,北匈奴發生內亂,陸續有20多萬人向漢朝投降。

從此,北匈奴放棄龍庭,向西逃去,到了今阿爾渾河以西。

而到此時,殲滅北匈奴的時期徹底成熟。

公元89年,漢朝外戚——車騎將軍竇憲率領胡漢大軍3萬,大舉進攻北匈奴,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北單於被迫向西遠遁,漸漸失去了音信。

有人說,數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便是這些西遷的北匈奴。

然而可惜的是,漢朝鏟除了北匈奴這條虎,卻養肥了烏桓和鮮卑這兩條狼。

漢朝能夠控制居住於塞內的烏桓,卻不能完全控制居住於塞外的鮮卑。

公元91年,鮮卑見匈奴滅亡,立即殺入大漠,侵吞了匈奴故地,並笑納了仍未逃走的數十萬匈奴人。

而這些匈奴人則改換門庭,皆自號鮮卑。

也就是說,漢朝滅亡了匈奴,卻讓鮮卑占了大便宜。

而從公元91年起,鮮卑便於漢朝反目成仇,搖身一變,成為漢朝最兇惡的敵人。

與鮮卑一樣,失去了匈奴這個共同的敵人,烏桓也漸漸變得不老實,並經常掀起叛亂。

而這距離霍去病解救他們,已經過去了210年。

此後,烏桓和鮮卑成為東漢最主要的邊患,並一直延續到三國時期。

在柳城之戰中,曹操大破烏桓,降服數十萬烏桓人。

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烏桓滅亡了。

此後,曹彰、田予又多次擊破北方的鮮卑人,使他們保持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但到了西晉時期,鮮卑人卻得以坐大,最終入主中原,並建立了多個鮮卑王朝。

而後來統一天下的隋朝和唐朝,其根基仍是鮮卑人建立的北周。

由此而見,漢朝雖然利用鮮卑、烏桓擊敗了匈奴,卻親手制造了一個更可怕的怪獸。

正所謂玩火者必自焚,歷史的教訓不得不令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