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一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漢朝為什麼會分西漢和東漢。《網路歷史》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

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

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裡。

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在科技領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漢朝兩度傾覆,皆因外戚內亂。

  一、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

同年遷都長安(今陜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對外則開拓了東並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對外交往,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

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於,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

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

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二、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

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幹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並開創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佛教在此期間經白馬寺傳入中國。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擴張並形成門閥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遷,北匈奴西遷後鮮卑人占據漠北,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