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和李廣利同是大漢名將,投降匈奴後,為何一個當駙馬一個被殺。《網路歷史》

李陵和李廣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將寡的情況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戰之後力竭兒降;李廣利卻是因為參與立儲之事導致妻兒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敗後投降。

在投降匈奴之後,事實上兩人都做了駙馬,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廣利則是備受尊崇,但這卻遭到了另一個『漢奸』衛律的嫉恨,最終被其陷害而死。

李陵和李廣利雖然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二人投降的動機卻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二人投降後的結局也大相徑庭。

李陵以五千步卒抵禦匈奴數萬人的輪番攻擊,硬是沒讓匈奴人占到任何便宜。

最後,李陵在兵力損失殆盡、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詐降匈奴。

實際上直到這個時候,李陵並沒有真心投降匈奴,一直在待機而動。

而漢武帝起初也並不相信李陵是真心投降匈奴,於是派公孫敖前往接應。

可是,公孫敖卻稀裡糊塗地把幫助匈奴人練兵的降將李緒當成了李陵,回來對漢武帝說:『聽俘虜講,李陵在幫單於練兵以對付漢軍,所以我們接不到他了。

真是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於是,盛怒之下的漢武帝夷滅了李陵全族。

在得到全家被漢武帝誅殺的消息之後,對漢廷寒心、回歸無望的李陵正式投降匈奴。

之後,李陵受到了匈奴單於的善待,被封為右校王,成為匈奴貴族,而且還被召為了駙馬。

匈奴之所以善待李陵,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李陵的名頭太大,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

李廣雖然一生未能封侯,戰績多少也有些名不副實。

但是,在匈奴人眼中,『飛將軍』卻是如同戰神一般的存在。

『飛將軍』的孫子投降匈奴了,這對於匈奴單於而言,是一個絕佳的輿論宣傳契機。

對內、對外,大樹特樹李陵,都是頗有裨益的。

既可以增強本國軍民的自信心,又可以給漢軍其他將領樹立一個『繳槍投降、金票大大的』的標桿、榜樣。

二、李陵以五千步卒抵禦匈奴數萬軍隊的輪番攻擊,硬是讓匈奴人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從這一點來看,李陵的軍事素養還是頗為強悍的。

匈奴單於之所以善待李陵,既是希望李陵能為己所用,同時也是防止李陵受到排擠、虐待而一心歸漢,重新給自己增加一個強勁的對手。

三、李陵本身隻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對政治興趣不大,更加沒有什麼野心。

留下並善待李陵,並不會對匈奴國內的政治造成太大的影響,更加不會出現挑撥匈奴內部派系內鬥或者尾大不掉、威脅匈奴內部政治安全的情況。

四、李陵出身將門,一表人才、軍事才能更是一等一的。

匈奴單於出於私心,給公主找一個這樣的駙馬,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李廣利則不同,李廣利這個人雖然也是一員武將。

但是,身為外戚的李廣利在政治上卻並不安分。

早在『巫蠱之亂』發生時,李廣利就夥同自己的兒女親家、漢武帝的親侄子劉屈氂在背後扇陰風、點鬼火。

在戾太子劉據兵敗伏誅、『巫蠱之亂』平息之後,又夥同劉屈氂陰謀扶自己的外甥、昌邑哀王劉髆爭儲。

不久,東窗事發,劉屈氂被叔叔漢武帝腰斬,李廣利全族也被下獄。

李廣利聞訊後想以軍功贖罪,貪功冒進導致兵敗,最後不得已投降匈奴。

在李廣利投降匈奴之後,其全族被漢武帝夷滅。

一年多之後,李廣利受衛律陷害,被匈奴單於誅殺。

李廣利投降匈奴後為何短短一年就被殺了,原因或許不僅僅是衛律陷害那麼簡單。

首先,李廣利這個人利欲熏心、野心勃勃,不是一個安分之人。

讓這樣的人在投降匈奴之後安分守己、老實做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加上全族被夷滅、報仇心切,李廣利煽動、挑唆匈奴對漢開戰幾乎是必然的。

一個降將幹預匈奴內部事務,煽動、挑唆匈漢開戰,本身就已經犯了大忌了。

其次,李廣利是貪功冒進、兵敗投降的,和李陵的激烈抵抗、五千對數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可否認,李廣利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但是,在衛青、霍去病、甚至李陵的光環之下,李廣利的軍事才能就顯得有點兒其實難副了。

更何況,在其投降之前已經有李陵、衛律等人投入了匈奴麾下,李廣利的作用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再其次,李廣利是在漢朝因為煽動、制造內亂被漢武帝追究而被迫投降匈奴的。

這樣的人,即便什麼也不幹,也很難讓匈奴單於放心,他的結局實際上早已註定了。

更何況,如果留下或者重用李廣利,勢必會引起漢朝的強烈不滿。

雖然匈奴與漢朝一直打打停停,摩擦不斷。

但是,畢竟實力對比擺在那裡,匈奴也不得不盡量避免過分激怒漢朝。

說到底,衛律的陷害僅僅是一個導火索,實際上匈奴單於也不想留著李廣利。

衛律所做的,無非是幫匈奴單於遞上了一個口實、話把兒而已。

否則,單憑衛律一個降將的陷害,匈奴單於就這麼聽話地殺了李廣利,也太說不過去了,畢竟降臣始終是無法讓人完全信任的。

雖然衛律本身是匈奴種姓,但卻歸漢已久,而且還是一個漢朝投降來的降臣,匈奴單於憑什麼就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諸君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