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右賢王無法忍受衛青率領精銳騎兵千裡大迂回、快如閃電、悄無聲息、從背後突然出手、一頓橫沖直撞、砍瓜切菜、一刀砍翻樓煩王和牡羊王、滅了他們的王庭。
光是被斬首和俘虜的匈奴士兵就有好幾千人,牛羊一百多萬頭都白送給他了,還一戰就奪取了他們苦苦經營幾十年的河套地區的恥辱。
更不能接受自己原先家門前占據主動的戰略緩沖區、出兵騷擾漢朝的前哨陣地如今變成了漢朝日後進攻他的橋頭堡的軍事威脅。
於是就在公元前124年春天,屢次出兵襲擾漢朝剛剛建立的朔方郡,企圖找到武力奪回的突破口。
沒想到,因衛青『閃電進攻』快速取得輝煌勝利,『得隴望蜀』的漢武帝胃口也越來越好,他得知匈奴右賢王屢次出兵攻打、襲擾朔方郡,就決定『摟草打兔子』,不服是吧?幹脆,連你也一勺燴了吧!
於是集結十萬大軍,由車騎將軍衛青統帥,分兩路出兵,目標直指匈奴右賢王。
結果給了衛青又一次施展狂飆突進、千裡奔襲、一戰幾乎全殲匈奴右賢王的『斬首行動』,除了右賢王僥幸逃脫,他的手下非死即俘,光俘虜就有一萬五千餘人,牛羊近百萬頭,輸得比樓煩王和牡羊王還慘。
消息傳到匈奴單於王庭,頓時就炸了鍋。
氣急敗壞、惱羞成怒的匈奴單於馬上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立馬還以顏色、展開報復行動!以武力入侵向他們曾經不屑一顧的漢朝宣示自己的打死不服、以牙還牙和戰鬥到底的決心。
不過,現在的匈奴也一改往日眼高於頂、牛氣沖天、大大咧咧、漫無章法的作戰方式,開始認真研究、總結來自漢朝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報:綜合國力、軍隊特別是馬匹的數量和來源、將領尤其是那個專門搞突然襲擊、從背後捅刀子、不敢面對面交手、狡猾透頂的衛青。
匈奴單於很納悶:這個衛青,總能在不可能出現的的地點、不可能發起攻擊的時間突然神兵天降、發起致命攻擊。
而且還是用我們匈奴最擅長的戰鬥方式以騎制騎?
不過,據樓煩王、牡羊王和右賢王報告,在這兩次戰鬥的時候,其實是衛青指揮著精銳騎兵在追著兩條腿《有好些還沒穿褲子呢》的匈奴砍。
他們的馬當時都散在營地周圍吃草呢,這一家夥下來就全都亂了套了,手忙腳亂的都找不到馬,居然變成漢軍騎兵攻擊匈奴步兵的一邊倒的屠殺!
這更他娘的可恥、丟人!以前狼一樣的匈奴騎兵現在居然像兔子一樣被以前羊一樣的漢軍士兵狼一樣地追著打,還居然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衛青也太邪門了!他的運氣咋就這麼好?難道有天神在護佑?
不管怎麼說,現在必須要馬上還擊,要把漢軍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否則,要不了多久,他們就真狼一樣地把我們趕到北邊去吃草,那我們匈奴的未來命運就太可怕了。
單於經過戰前軍事會議決定:漢軍在西線的河套地區剛剛打過兩次勝仗,現在不能去碰這個釘子,去了還有可能被揍個鼻青臉腫、滿地找牙;東線的漁陽、右北平也不能去,以前老是從那裡開始進攻,漢軍早有防備。
而且,就算攻勢再猛,習以為常的漢朝也不當回事,威懾效果不好;現在應該從中線的上谷郡、代郡選擇下手,那裡的防備不嚴、兵力不多,如果突然襲擊、搶了就跑,漢朝反應不過來,肯定占便宜。
對!就從那裡下手給漢朝來個下馬威!
公元124年秋季,一萬多精銳的匈奴騎兵突然攻打代郡,殺死漢朝都尉,並擄掠百姓一千餘人。
這一次,匈奴多少找回了一點面子。
漢武帝接到告急文書,微微一笑:哦,匈奴人這次是被打急眼、快輸不起,急著要找我報仇、找回面子來了。
那好啊!你不服是吧?那我就打到你服服帖帖、跪地求饒為止!
公元前一二三年二月,漢武帝集結大軍,現在是由大將軍衛青統一指揮,從中線的定襄郡《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出發,進入草原尋找、攻打匈奴。
這次漢武帝更是拿出當時所有能征善戰的將領: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兵精將猛、所向無敵!
剛一零星接戰,匈奴人就發現這仗沒法打,這簡直就是往上送人頭,漢軍的攻勢太凌厲、都跟搶頭彩一樣往上沖,根本就抵擋不住。
於是,就不羞遁走、一溜煙撒腿往回跑,漢軍開足馬力、死活就是追不上,無奈之下,在斬殺匈奴幾千人之後,隻好回師,撤退到定襄、雲中、雁門一帶進行修整、補齊兵員、馬匹,隨時盼望著等候匈奴人的反撲。
這一仗,打得太順風順水、手到擒來、馬到成功。
所以,史官在記錄時也沒有激情,隻寫了斬殺匈奴數千人之後班師、休養兵馬、一行字都嫌多的戰鬥報告。
曹操說過: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就是說最高明的將領,總是先把自己擺在不被敵人戰勝等到可以戰勝敵人的時候才會發起攻擊、一招致勝!這樣的勝仗看起來似乎就是水到渠成、隨手可得。
遠不如正面擺開陣勢、集團沖鋒、刀對刀、槍對槍、來回沖擊、混戰一場、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戰三百回合、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樣讓人血脈僨張、熱血沸騰、豪情萬丈來得精彩刺激。
不過很快,這樣激動人心的場景就會到來。
衛青他們就這樣望眼欲穿、苦苦等候兩個月之後,公元前一二三年四月,架不住手下官兵遞上來雪花般的請戰書和決心書,以及幾個將領的苦苦請求,在得到漢武帝下令再次發起攻擊的命令後,衛青再次率領六位將軍出兵尋找匈奴。
不過,就在這次出征時,漢武帝時期也是整個大漢王朝時期最耀眼、輝煌燦爛、英氣逼人、不可仰視、匈奴天敵的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終於聯袂登場、開始共同演繹一出揚我大漢國威、青史留名、成為後世將領的最高夢想和追求的征戰之旅。
這是年僅十七歲、初出茅廬、被漢武帝特地派到舅舅衛青帳下進行歷練的霍去病第一次隨軍出征。
不過,英氣逼人、神勇無敵的他並不願意跟隨在舅舅衛青身邊旁觀、打醬油。
他主動請纓,請求親自率領一支小分隊,另開一條戰線、擔負起保護主力部隊的側翼並尋找、攻擊匈奴部隊的圍獵行動。
衛青也真是膽大包天,居然就答應了霍去病這個在常人看來簡直就是沒事找事、自尋死路的自殺請求!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話說衛青率領著主力部隊一路向北,兵鋒所指、所向無敵,沿途幾次交手後斬殺和俘虜匈奴一萬餘人。
不過匈奴人現在也學精了,不再像往常那樣集結大軍跟衛青的主力騎兵正面拼殺,而且四處散開,主力部隊在遠處集結、遊弋,等待著衛青把兵力分開,好集中攻打一路。
現在茫茫草地上四處都找不到前來迎戰的匈奴騎兵,衛青隻好把大軍分成幾路,排出陣型,計劃分進合擊,一路部隊如果發現敵人,馬上就通知大軍前來合圍,準備再打一次殲滅戰。
話說右將軍蘇建與前將軍趙信率領騎兵三千餘人,可能是因為草原地形復雜而迷路、也可能是求戰心切,就走到偏離大部隊很遠的地方。
結果就碰上匈奴單於親自指揮的幾萬精銳騎兵,兩軍狹路相逢,展開激戰,漢軍苦戰一天,寡不敵眾、傷亡殆盡但仍在血戰到底、苦苦堅持。
這時本是匈奴小王《小部落酋長》,投降漢朝被封為翕侯的前將軍趙信,一看大勢已去、被匈奴重重包圍,就率領本部騎兵八百人又投降了匈奴。
這下讓本就處於絕對劣勢的漢軍更是雪上加霜、陷入絕境。
萬般無奈之下,右將軍蘇建決定冒死突圍,就率領剩下的漢軍殺出一條血路、破圍而出,隻是等返回到衛青的主力部隊時,據說就隻剩下蘇建一人。
這是衛青自領兵出征匈奴以來從未遇到過的挫折,蘇建逃回來以後,議郎周霸建議讓衛青將他殺死立威,但遭到軍正《負責軍法》、長史《當於現在的秘書長》的反對。
衛青最後拍板說:我有幸以皇上近親身分統領大軍,不怕沒有權威。
周霸勸我殺蘇建來顯示權威,是很不符合為人臣的本分的。
況且,即使我有權處決將領,作為大臣,地位尊貴,又深受皇上的寵信,卻也不敢擅自誅殺大將於國境之外。
我覺得應該將此事全部交給皇上,由皇上親自裁決,以顯示我做為人臣的不敢專權,不也很好嗎?
全軍上下認為衛青處理的公平、公正,即尊重事實,又充分考慮到前線將士們的心理感受,一致贊同。
於是將蘇建囚禁起來,送回首都長安。
衛青為什麼在蘇建戰敗、全軍覆沒觸犯軍法,可以殺他卻不殺呢?
這裡面有於公於私兩方面的原因:於公,蘇建這次雖然全軍覆沒,但就像軍正、長史所說的蘇建以三千人馬與匈奴單於好幾萬人馬相遇,被圍困、血戰一天多,將士傷亡殆盡,而蘇建也決不投降,拼死突圍,就剩他一個人也要回到部隊。
如果將其斬首,就等於告訴以後的將領戰敗就不能返回,否則也是人頭落地,這樣就會嚴重傷害將士們血戰到底的決心,所以不能殺蘇建。
而且,衛青是騎奴出身,雖然現在位極人臣、大富大貴。
但是他還是謙虛謹慎、低調做人,沒有恃寵而驕、也沒有飛揚跋扈。
就像他自己說是,做為『人臣不敢專權』,正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作為漢武帝的大將軍,如果還敢專權,那他的下場一定是可悲的。
所以,他不會殺死蘇建而是將他和戰鬥經過上報給漢武帝,請漢武帝一言九鼎、乾坤獨斷。
於私,蘇建是他的好朋友。
現在被陷重圍、寡不敵眾、血戰到底、誓死不降,最後拼死突圍、九死一生逃回來,讓他對蘇建舉起屠刀,他做不到!而且,衛青相信漢武帝會秉公處理這個對他來說棘手的難題。
回來以後進行戰鬥總結,這一年,雖然兩次出塞攻打匈奴,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是,蘇建兵敗、趙信投降,損失也不小。
而且,這是近幾年以來漢軍的首次失利,影響很大。
所以,漢武帝就沒有再給衛青增加食邑,隻給他千金的獎賞。
不過讓衛青感到欣慰的是,右將軍蘇建被押解到長安,漢武帝並沒有誅殺他,隻是將他在贖身後成為平民。
現在漢匈雙方又回到同一起跑線上。
不過通過漢朝這幾次連續不斷的重拳打擊,曾經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匈奴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壓力山大,有些畏懼漢朝的不斷壓迫和進攻,有深陷泥潭卻不知該如何應對的迷茫,想打不敢打、想跑不甘心,匈奴單於很糾結。
剛剛投降過來的趙信向他建議:匈奴現在應該采取大踏步後退、進一步向北轉移、穿過沙漠,來引誘漢軍前來進攻,用廣袤的草原、沙漠,使漢軍疲勞,等到漢軍長途跋涉、極度疲勞時,再乘機集中兵力進行圍攻,所以現在就不應該再靠近漢朝邊塞,應該與他們脫離接觸。
單於很高興,就聽從了趙信的建議,率領匈奴大軍向北轉移。
戰爭總是殘酷的,它像一隻碩大的饕餮,不斷吞進大漢王朝辛辛苦苦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家底,曾經繁榮強盛、兵強馬壯的大漢王朝現在也漸漸露出疲態。
漢匈之戰自漢武帝馬邑之圍開始打到現在,朝廷連年征調共計十多萬人出塞攻打匈奴,那些斬殺或俘獲敵人的將士,被賞賜的黃金共有二十多萬斤,殘酷的戰爭使得漢軍將士、馬匹死亡也高達十幾萬,這還不算兵器衣甲和往前方運送糧草的費用。
所以,現在國庫枯竭,已無法繼續供應軍需。
公元123年六月,漢武帝就頒下詔書,允許百姓出錢買爵和以錢免除禁錮,也可以交錢免除盜財貪贓之罪。
又設『賞官』,稱為『武功爵』,第一級為銅錢十七萬枚,以上遞增,共得到黃金三十餘萬斤。
可以說,漢武帝為了實現自己開疆拓土、徹底打垮匈奴的志向和夢想,已經開始不惜一切代價為下一次漢匈戰爭積攢力量、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