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為何會成為漢朝第一大港,三國以後又為什麼衰落。《網路歷史》

大連、天津、上海等等這些都是中國今日著名的大型港口城市,每當夜幕降臨,一棟棟摩天大樓,閃耀的燈光,照亮整個天際,街道上車水馬龍,喧囂的景象映射出一片人間浮華。

而在港區,高大的吊車,層層疊放的集裝箱,和巨輪汽笛的轟鳴,會讓你感受到個人的渺小和人類文明的巨大力量。

和這些大城市相比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的北海市合浦縣就顯得寧靜得多。

這個臨海的小城,沒有萬噸巨輪,也沒有上百層的大廈,但合浦縣的漢代文化博物館裡眾多稀世珍貴館藏卻它告訴著人們,這裡曾經商旅雲集,舳艫千裡的繁華景象。

上圖_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收藏的 波斯陶壺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收藏的珍品裡有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波斯陶壺,是安息帝國時期的工藝品。

還有一盞古羅馬的玻璃碗,色澤光滑,宛如新制,據說,目前世界上僅存三盞古羅馬玻璃碗,這便是其中之一。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東西南北方千裡』。

『自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日,有都元國,又船行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二十日,有諶離國….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賚黃金雜繒而往』這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記載,作為這條海上絲路的起點,合浦毫無疑問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大港,是當之無愧的『東方之珠』,現存在博物館裡飄揚過海的珍寶,正是合浦繁榮過去的印證。

合浦偏於嶺南,距中原千裡之遙,這個遠離漢代的統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地方,是怎麼成為漢代的第一大港口的呢?

上圖_ 百越地圖

  • 深厚的航海傳統

合浦的百越先民有航海的傳統,合浦原為百越之地,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上就有百越人航海的痕跡。

周成王時,南方的『越棠氏』自北部灣,沿海而上,到中原給周王獻白雉。

到戰國時《莊子-徐無鬼》,《呂氏春秋-有始覽》中就描述有『越之流人』,『流於海者』在海上乘風破浪的記載。

後來秦軍南略百越,以為桂林象郡。

到秦末漢初,趙佗割據嶺南,合浦成為了趙氏南越國的一部分。

南越國也高度重視海洋。

據《南越志》記載,南越末代國王趙建德曾派3000人往綏安縣西南的山中采伐木材,造成能載重1000石(約合60噸)的巨船。

在出土的南越國墓葬中,常常可見舟船模型,和刻畫在青銅器,磚石上的舟船形象。

這些歷史記載和考古遺跡,說明了包括合浦在內的嶺南地區,當地人已經掌握了先進了造船和航海技術,這連同當地豐富的航海文化積淀一樣,促成了大港的誕生。

上圖_ 趙佗,即南越武帝

  •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當時合浦的地理位置,也適合成為一個港口。

合浦古港緊鄰北部灣,季風、洋流狀況十分理想,有利於航線。

在漢代,船隻遠航隻能沿岸行駛,合浦在中國最南端和中南半島交界之處,沿著海岸線南下東南亞,再去印度、北非、歐洲是最便捷的航線。

合浦通向內陸的交通也十分發達。

『合浦』意即為河流交接之處。

境內河道眾多,大大小小的河流93條,總長558公裡。

水路縱橫,水深可行舟楫,編織成一張便捷的水道交通網。

上圖_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標註處為合浦位置所在

成為港口還需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繁榮的腹地經濟區。

合浦所處的雷州半島,在商周時期就因采珠業而繁華,在先秦時期,就有中原商人南下合浦,倒賣珍珠,以至於『致產數百萬』。

合浦還盛產苧麻,紡織業興盛,所產的『鳳梨麻佈』聞名全國,其『細者可當紗用』。

這些都為合浦的興旺發達,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攻滅南越,合浦正式並入大漢帝國版圖,大量的中原移民南下合浦,合浦進一步地得到了開發。

大漢強盛的國力,和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合浦的蓬勃發展,註入了一根強心針。

《廉州府志》記載:『武帝威得遠播,薄海從風,外洋各國夷商,無不梯出航海,源源而來,現在幅湊肩摩,實為海疆第一繁庶之地』合浦就此成為了大漢的一線港口大城市。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

  • 『競爭對手』日南港的『障塞』

南日港的衰敗的,讓合浦獨坐大漢第一港的交椅。

漢武帝攻滅南越後,設有日南郡,日南在今天越南的中部。

日南郡東靠南中國海,直下南洋,轉入西亞南亞比合浦還要方便。

風頭一直壓過合浦。

唐朝杜佑說:『《日南郡》,其徼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獻見,後漢桓帝時,大秦、天竺皆來此道遣使貢獻』

漢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這是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大強大帝國,羅馬帝國和漢帝國的第一次官方外交使者往來。

也是中西方歷史上的首次通使。

但是日南的居民大都不是漢人,也不是當時逐漸漢化的越族。

而是東南亞的棕色人種。

文化和人種上同漢人相差甚遠。

『深目高鼻,發拳色黑』,『男女不衣,不以為羞』。

不服漢朝統治,時常反叛。

焚毀官府、殺害官吏、搶劫富商的事件時常發生。

導致了日南港時常『障塞』,日南港就此逐漸沒落了下去。

海外客商改走合浦,合浦就成了當之無愧的大漢第一港。

上圖_ 合浦漢墓群

上圖_ 合浦漢墓群 出土的文物

但是這樣的一個世界級的超級大城市,為什麼在後來的歷史中逐漸變得默默無聞,泯然於眾城了呢?

  • 航海技術的發展導致近海航線的沒落

首先是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使得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出海的商船不必如往常那樣,隻得靠著海岸線行駛。

漢代的海船還隻是平底船,不能抗擊強大的風浪。

大約到了三國時期,尖底船出現了。

如前文所說,合浦之所以興盛,乃是拜沿海航線便捷所賜,如今,出海不必沿岸而行,合浦的這一優勢就不在了。

隨著造船技術越來越高,船也越造越大,三國萬震《南州異物志》載,當時的海船,『大者長二十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人,物出萬斛』這樣的大船,吃水甚深,走沿岸航路,反而有危險。

《嶺外代答》:『欽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為難行』大船走近海,容易擱淺,觸礁。

原來的便捷通道,變成了一條險路,合浦港的衰落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圖_ 《嶺外代答》是南宋周去非編寫的書籍

  • 內陸水道的擁塞

其次,合浦地質環境的變化,也是合浦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先合浦發展借著河道縱橫,內陸交通便捷之力。

但合浦入海的南流江帶著大量的泥沙,在海口沉積,日積月累,滄海桑田,縱橫的河道逐漸擁塞,原先的海灣變成平原。

漢代的合浦縣城就臨靠大海,而現在已經離海岸線12公裡以上。

賴以支撐合浦良港的地位的又一優勢消失了。

上圖_ 廣州秦代造船廠遺址

  • 『妖都』廣州的崛起

隨著合浦的衰落的,是另外一個城市的興起。

那就是至今還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人稱『妖都』的廣州港。

東吳孫權分合浦以北為廣州,治番禺。

孫權吧廣州列為統治嶺南的行政中心,東吳的使者出海,都出廣州出發。

政治上的重視,使得廣州的地位大為提高。

而合浦所屬在交州,和今天的越南劃在一起,行政上的地位和廣州難以比較。

廣州不僅因為在政治上相較合浦更受重視,而且它在地理位置上也有絕對優勢,使其取代合浦,成為南海絲路的重鎮。

廣州處於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有著珠江水道便捷的運輸條件。

珠江流域面積廣闊,珠三角平原又是『沃野千裡』,使得廣州有著廣闊的富庶的經濟腹地。

上圖_ 五胡內徙與分佈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五胡亂華』事件的發生,中原移民大量湧入廣州,廣州人口激增三倍。

兩晉時,合浦郡戶隻兩千戶,而廣州人口有四萬三千一百二十戶,。

兩者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對於大型船隻遠洋航行,廣州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晉朝法顯和尚去印度求法歸來,就是從爪哇登船,然後順著季風,走直線一路直達廣州。

遠海航路取代近海航路,是合浦沒落的原因,也是廣州蓬勃興起的原因。

盡管東亞第一大港已經成為過往雲煙,但合浦作為一個風光旖旎的小城,依然吸引著中外遊客了。

它作為海上絲路的古老見證,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印記。

文:大型獅子

參考資料:

【1】《漢代合浦港在南海絲綢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覃主元 社會科學戰線2006.01

【2】《淺析三國之後合浦港衰落的原因》 陳洪波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03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