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古代史上『強漢』,不是因為某一個皇帝或某個大臣,而是多位有為的皇帝以及能幹的大臣們,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留給後世一個強大的傳奇王朝。
為『強漢』作出貢獻的大臣有很多,能青史留名的大臣肯定不會特別多,其中叫做『晁錯』的大臣必是其中之一,也是漢朝幾百年歷史中必然會被大家談論的一位,今天就來探究晁錯的傳奇一生。
晁錯為何能被重用
1,年少時打下的堅實基礎
公元前200年,在潁川《即今河南禹州》誕生,從小就被家裡人送去讀書學習,在少年時代更是拜張恢為師,張恢精通法家學說,因此晁錯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而且是適合從事政治的教育。
在他成年之後,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踏入漢朝官場,成為太常掌故《『掌故』是負責管理收集國家歷史故事,其工作性質是掌管國家的『舊事』》。
本以為他自己在這個崗位要蹉跎幾年,誰知沒多久被安排去研究《尚書》,因為這本國學經典在當時明白的人已經少之又少,正好當時有一位叫做伏生的老人精通《尚書》,於是被太常安排至這位已年逾九旬的老人身邊學習,在他學習歸來之後,立馬被升為太子舍人。
為什麼會安排晁錯去研究學習?因為晁錯的博聞強記,因為晁錯本就是以文學之能得以走進官場,所以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此項任務。
2,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晁錯在太子身邊之後,很會抓住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向太子進言-《言太子宜知術數疏》,主要就是告訴太子劉啟應該學習如何治國的方法,因而得到漢文帝贊賞,升為太子家令。
公元前169年,當時的匈奴開始屢屢侵犯漢朝邊境,於是漢文帝下令出兵征討,晁錯再一次抓住機會,向漢文帝上書《言兵事疏》,他在此文中先是回首以往與匈奴作戰的經驗總結。
然後主要強調:第一要選擇良將,因為一個好的領導才能讓事情事半功倍;
第二強調軍隊的精神的重要,並且還強調軍隊戰勝之後帶給國民的精神鼓舞;
第三從利用好地形地勢、如何發揮好訓練和實戰能力、以及兩軍所用兵器的優劣等方面進行剖析;
第四,深度分析兩軍的總體實力和優劣勢等各方面,從而給出良好的建議。
雖然沒有被漢文帝完全采納,但是漢文帝再一次看到晁錯的能力,於是又一次重賞晁錯。
晁錯政策主張的經濟作用
1,提出《守邊勸農疏》
此篇文章目的是建議漢文帝『移民戍邊』,主要內容是提議廢除戍卒歲更制度,建議全國范圍內招募軍民定居邊境,因為之前的的『戍卒歲更』存在嚴重威脅邊軍的戰鬥力。
使之前都是選擇遠離邊疆的士兵去守衛邊疆,然後每年還要進行一次更替,因此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難熟悉匈奴軍隊的習性和作戰特點,所以導致邊軍的戰鬥力低下;而晁錯提出讓漢文帝直接從中央下令,遷徙軍民長期定居邊境,國家給這些民兵安置田地。
當漢文帝完全采用晁錯『徙民實邊』的政策舉措之後,不僅是為漢朝抗擊和打敗匈奴作出了卓越貢獻。
同時,移民實邊的政策,讓邊疆地區的荒地得到開墾,促進當地農業發展,而且還增加當地的人口數量,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晁錯的移民戍邊主張既是保衛邊疆,還是在發展邊境經濟。
2,提出《論貴粟疏》
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開始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幾十年的無為而治,漢朝逐漸恢復國力,但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是產生了諸多問題,甚至是威脅漢朝國本的隱患。
簡單來講就是國家有錢了,很多官員和地主有錢了,但是很多普通老百姓沒有錢。
而晁錯正是認識到這個問題所在,從而向皇帝提出《論貴粟疏》,希望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挽救這個局面。
當時西漢時期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糧食的價格低下嚴重打擊農民的積極性,當農民發現自己無法通過農業生產進行基本的生存,那麼就不會再努力地進行農業生產。
而在當時以農業為主的大環境下,普通百姓不發展農業,隻能是貧困潦倒,一旦如此就會引發各種社會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是危害社會秩序,還危害漢朝經濟發展,最後恐會演變成危害漢朝的統治;
另一方面是官府征收賦稅徭役的手段和負擔讓普通老百姓沒法正常過日子,同時大地主和大商人憑著自己有錢到處收購土地,且到處打壓小商販,嚴重影響最底層老百姓的生存空間和社會發展空間,這樣的局面隻會把漢朝推向至百姓的對立面,日積月累之後恐會引發農民起義乃至動搖漢朝國本。
晁錯根據對當時的諸多隱患,探究其根源和造成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首先是利民惠民政策,減輕百姓的賦稅,興修水利工程,從而促使百姓們積極地回到農業生產當中去,大力地發展耕地種植和桑蠶養殖,從而產生大量物資去充實自家糧倉和官府倉庫,最後幫助百姓們走向富裕的生活,這樣才能讓百姓們認可朝廷。
其次漢朝統治者要重視五谷等糧食,正所謂貴粟貴五谷。
之前的地主和富商打壓老百姓的糧食價格,沒法賣到有用的價格,等於是累死累活白幹了,老百姓豈會長久受此困苦。
所以提醒漢朝統治者一定要重視糧食,保證糧食的正常價格,保證農民百姓的基本收益,而且在當時的經濟水平和實際情況下,糧食是國之根本,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產量;
其三,要輕賤金玉之物,其實就是要打壓商品經濟,支持小農經濟發展;
其四,提出入粟拜爵的主張,此政策是指漢朝朝廷應該號召全國百姓把多餘的糧食用來換取官爵,同時還允許用糧食來減免刑罰,這個舉措目的是希望有錢人來通過納糧換取爵位,從而打破功臣派系壟斷官爵的局面,同時還能讓國庫收獲足夠多的糧食,還能因為有足夠的糧食,再去減免底層農民的賦稅,進一步提高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
其五,提出在農業恢復有力的生產之後,先讓足夠的糧食支援邊疆,幫助邊疆的發展,再來發展內陸、充實各地的官府糧庫,因為邊疆本就缺乏糧食,同時邊疆還是守衛國家的邊軍在那,必須要保證足夠糧食儲備,以免當發生戰爭時可以及時補充。
晁錯為什麼會被滅族
1,削藩的建議成為晁錯死亡的導火線
其實晁錯提出削藩,並沒有錯,反而對漢景帝來說是打心底裡贊成的做法,但是晁錯有魄力提出削藩,卻沒有能力解決因為削藩引起的七王叛亂。
無論是任何一個君主,在面臨皇位得失和大臣生命得失做抉擇時,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己的皇位,而這個隻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晁錯的為官性格和仗著漢景帝劉啟的信任,在西漢官場得罪了大部分官員,因此晁錯是中央各文武大臣和諸侯王共同的敵人,所以漢景帝隻能選擇滅掉晁錯,既是不給諸侯王的借口,也是平息文武百官的怒火。
2,政治思想的分歧才是死亡的根源
在當時的西漢朝廷中央,支持滅掉晁錯的官員很多,其中以袁盎為代表是儒家思想,而更前面要打倒晁錯的宰相申屠嘉等人又是黃老思想,而晁錯因為自小學習法家學說,所以提出的政見都是含有法家思想。
一個政權最忌諱出現多種不同的政治思想,這是極其危險的信號,因此在如此局面之下,必須要讓某個思想提前出局,其中黃老思想是西漢建國以來的主要思想,而儒家思想還處於發育階段,隻有法家思想在秦朝時期被定為指導思想。
而漢朝是推翻秦朝統治所獲得的天下,肯定不會再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因此晁錯隻能成為政治思想競爭的犧牲品。
3,政治平衡的打破成為死亡助推器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無論是作為最高統治者,還是中間的官僚階層,都是講究一個政治平衡,一旦政治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大的政治動亂,甚至引發滅國之危。
而晁錯因為是漢景帝在當太子時就是老師兼得力助手,所以漢景帝登基之後,非常信任晁錯,因而不斷地提拔晁錯,且不斷的按照晁錯的政策主張進行改制,這些現象讓其他大臣感覺自己就是看客。
看著晁錯一枝獨秀,自己如同打醬油般的存在,這個就是典型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政治資源被晁錯一個人占據大半,所以文武百官基本上都不願晁錯還活著,隻有晁錯消失才有他們出頭之日。
綜上所述,晁錯此人對於西漢前期的發展具有極其關鍵的引領作用,幫助漢景帝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推動漢朝經濟進一步發展,並且為後來的漢武帝削藩以及打擊匈奴都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
因此晁錯不愧為漢朝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