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荊州劉表和江東孫氏之間,因為孫堅之死,無疑結下了仇恨。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
劉表派黃祖迎戰孫堅,結果孫堅在這場戰役被殺,沒能繼續建功立業。
在此之後,孫堅的兒子孫策平定江東,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東吳建立的基礎。
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其弟孫權執掌江東。
在孫權即位之後,為了替父親孫堅報仇,曾三次攻打江夏郡。
其中,在筆者看來,就公元208年的江夏之戰,可以說是孫權和劉表的最後一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之後,劉表就病逝了,緊接著曹操大軍南下,荊州的歸屬自然也隨之易主了。
所以,孫權和劉表之間自然無法繼續交手了。
那麼,問題來了,江夏之戰:孫權和劉表的最後一戰,結果誰贏了?
一
公元208年春,原本隸屬於荊州牧劉表的甘寧,選擇歸降孫權。
來到東吳後,甘寧向孫權表示,黃祖已經年邁,加上江夏郡的防守已經松弛了,這是一次發動進攻的良好機會。
於是,孫權不顧張昭等人的反對,命令凌統為先鋒,呂蒙領水軍,周瑜為前部大督,從而發起了江夏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孫權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父親孫堅報仇雪恨,而是攻占江夏郡,以此為接下來圖謀荊州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開始的時候,面對孫權大軍的進攻,黃祖任部將張碩為先鋒,陳就為水師首領,以此迎敵,至於黃祖本人,則繼續鎮守江夏郡。
在正式交戰之前,凌統在夜幕的掩護下登上了張碩的船,奇襲張碩統領的軍隊。
張碩被凌統所殺,至於張碩的手下,基本上也被東吳俘獲了。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江夏之戰的初期,東吳一方就先聲奪人,取得了優勢。
二
得知張碩被殺的消息後,黃祖當即命陳就等人出擊,還讓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邊的崖頂埋伏。
對此,周瑜也派出軍隊出擊,結果,經過數個小時的交戰後,周瑜認識到黃祖的軍械還是比較充足的,也即暫時停止了進攻。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周瑜命凌統、董襲率100敢死隊每人穿上兩件盔甲乘大船冒著石頭和火把沖鋒。
緊接著,呂蒙在近戰中成功斬殺陳就,這同樣起到了扭轉戰場局勢的作用。
也即在江夏之戰中,黃祖派出了張碩和陳就這兩員大將,結果這兩員大將分別被凌統和呂蒙斬殺。
眾所周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對於黃祖大軍來說,因為兩員大將的相繼陣亡,可以說是士氣低迷。
因此,在江夏之戰中,盡管黃祖的兵力多於孫權《3萬對戰2.5萬》,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黃祖大軍被基本上殲滅了。
三
江夏之戰中,在呂蒙全殲黃祖軍之前,凌統分兵攻陷江夏郡。
因為黃祖大軍基本上全軍覆沒了,江夏郡自然沒有什麼防守的實力了。
在江夏郡被凌統攻占之後,黃祖準備逃離江夏郡,卻被孫權的部下追上,然後被斬殺。
得到黃祖首級後,孫權將其獻祭亡父孫堅,也即斬殺黃祖之後,孫權終於為父親孫堅報仇雪恨了。
在此基礎上,在筆者看來,就江夏之戰來說,可謂孫權一生的成名之戰了。
也即在江夏之戰之前,孫權的主要工作,是確保江東的平穩,比如平定叛亂,安撫山越等。
但是,自江夏之戰開始,孫權逐漸對外擴張,比如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之後,孫權就在荊州之地攻城略地,促使東吳的整體疆域獲得了明顯的增加。
在江夏之戰後,劉表長子劉琦試圖接替黃祖,率部東遷。
四
最後,但是,不久之後,荊州牧劉表病逝,而曹操也迅速率領大軍征討荊州。
面對曹操大軍,劉琮等人幾乎放棄了抵抗,這讓荊州開始落入到曹操手中。
與此同時,無法控制江夏的劉琦駐軍漢津,遇見逃避曹操追殺的劉備,合兵去夏口求助於孫權。
對此,擺在孫權面前,無疑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攻打劉琦、劉備等人,以此在荊州擴大地盤,二是聯合劉備,以此共同抗衡曹操。
考慮到曹操的野心不僅在於荊州,更希望奪取江東,所以孫權放棄了控制江夏的想法。
劉表部將文聘在劉表死後投降曹操,成為新的江夏太守。
也即在江夏之戰中,孫權雖然斬殺黃祖,一度攻占了江夏郡,卻選擇放棄了這座城池,究其原因,應該還是集中精力來對抗曹操。
在江夏之戰的同一年,孫權、劉備和曹操之間爆發了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也為魏蜀吳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