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184年》,黃巾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
對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促使東漢王朝的江山搖搖欲墜,也加快了群雄逐鹿中原時代的到來。
其中,不僅曹操、劉備在平定黃巾起義中嶄露頭角,對於孫權的父親孫堅,也在黃巾起義爆發招募士兵,參與平定叛亂。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郡一帶出現叛亂,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
在平定叛亂中,孫堅勇冠三軍,逐漸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可是,孫堅討伐董卓之後,卻選擇依附於袁術,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
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
結果,在這場戰役中,孫堅中箭身亡,早早告別了漢末三國的大舞臺。
那麼,問題來了,孫堅勇冠三軍,擁兵數萬,為何還要依附袁術呢?
一
首先,對於孫堅的勇猛,在討伐董卓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孫堅率豫州軍向梁東《今河南省臨汝縣東》進發,輾轉攻打洛陽。
不料被徐榮包圍,豫州兵全軍潰敗,孫堅和十幾個騎兵突圍逃出。
當然,在和董卓手下徐榮初次交手的時候,孫堅吃到了敗仗,可謂損失慘重。
但是,不久之後,孫堅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在和呂佈、胡軫等人交手的時候,孫堅取得勝利,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由此,《三國演義》中被關羽斬殺的華雄,在正史中,實際上是死於孫堅之手。
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李傕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結果遭到了孫堅的嚴詞拒絕。
緊接著,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鎮守洛陽的呂佈交戰,呂佈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
對此,在筆者看來,有著三國第一猛將的呂佈,也曾是孫堅的手下敗將。
在洛陽丟失的背景下,董卓隻能挾持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
二
可是,對於勇猛不輸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的孫堅,卻選擇帶著數萬兵馬依附於袁術。
《三國志》:靈帝崩,卓擅朝政,橫恣京城。
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
堅亦舉兵。
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
比至南陽,眾數萬人。
在漢靈帝駕崩後,董卓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
彼時,孫堅麾下有數萬兵馬,完全可以像曹操、袁紹、劉備等人一樣割據一方。
不過,孫堅卻願意被孫堅所驅使。
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這是因為汝南袁氏聞名天下,袁術實力過硬。
雖然孫堅勇猛,手下又有數萬兵馬,但是,在東漢末年,想要起兵割據一方,無疑需要打出自己的旗號,尤其是能對士族擁有一定的號召力。
比如劉備可以打出漢室後裔的旗號,曹操可以自稱是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人。
與此相對應的是,孫堅則是寒門出身,不僅缺乏宗室力量的支持,也沒有足夠的號召力。
但是,孫堅沒有的東西,袁術正好擁有。
眾所周知,袁術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又是討伐董卓的主要力量,這無疑和孫堅形成了互補的關系。
三
袁術舉孝廉出身,拜為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董卓進京後,拜袁術為後將軍,畏禍出奔南陽郡。
初平元年《190年》,聯合袁紹、曹操等關東諸侯,聯兵討伐董卓。
一定程度上,如果沒有袁紹、袁術的號召力,討伐董卓的聯盟是很難組成的。
另一方面,投奔汝南袁氏的袁術之後,有助於提升孫堅家族的層次。
東漢末年,孫堅被東漢朝廷冊封為長沙太守。
可是,成為太守之後,孫堅依然被荊州刺史王睿等人所鄙視,而在孫堅的身邊,也缺乏世家大族的勢力,這讓孫堅意識到長此以往,終究難以成就大事。
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等到孫堅追隨袁術後,我們看到孫策交遊的都是周瑜、張昭、張纮等出生於士族的名士,這讓孫堅家族的層次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換而言之,在跟隨袁術之後,孫堅、孫策可以獲得一個和士族交往的平臺,這無疑有助於孫策、孫權之後招攬出自士族的人才。
四
最後,除此之外,孫堅選擇投奔袁術,也是因為其殺害了東漢王朝冊封的官吏,需要一個新的歸屬。
中平六年《189年》,孫堅殺害了荊州刺史王睿。
孫堅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又將南陽太守張咨斬首。
因為當時是天下大亂,孫堅的行為,沒有直接引起東漢王朝的討伐,但是,不管怎樣,隨意殺害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等官吏的行為,無疑會讓孫堅徹底得罪了東漢朝廷。
在此之後,其他諸侯完全用這個作為借口,以此討伐孫堅。
從這一角度來看,孫堅雖然擁兵數萬,卻沒有足夠的根基和地盤,所以投靠袁術之後,不僅可以獲得新的歸屬,也有助於抵擋今後所遇到的風險。
對於孫堅來說,在其依附於袁術時,天下主要就存在兩大勢力,一是董卓及其麾下的諸侯武將,二是袁紹、袁術兄弟及其盟友。
因為袁術的地盤更加靠近孫堅,加上袁紹派遣周昂為豫州刺史,率兵襲取曾作為孫堅豫州刺史治所的陽城,這讓孫堅投奔袁術,無疑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早在公元192年,孫堅就戰死沙場之後,在此之後,孫策和袁術決裂,孫權又擊敗曹操,從而建立了三國之一的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