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最強屠夫,卻無緣屠夫祖師爺桂冠,樊噲有多狠?《網路歷史》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副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一個人講不講義氣,真的會和他出身背景關系密切嗎?

  劉邦沛縣好兄弟的成員中,就有一位以屠狗為業的將軍,那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曾於鴻門宴上挺身捍衛劉邦,在戰場化身殺神,讓敵軍聞風喪膽的屠狗大將軍樊噲。

  國際慣例,開頭背景介紹:在史記裡頭,提到樊噲,他是漢高祖劉邦的沛縣同鄉,靠著屠宰狗肉養家,等到劉邦起兵抗秦時,就成為他的左右手,陪伴劉大哥轉戰四方。

  這裡有個小彩蛋,司馬遷是用字很精準的作者,他在《刺客列傳》中,曾多次使用『狗屠』兩個字,指的是殺狗為業或者身份低微的人。

可是到了樊噲這裡,改用了『屠狗』。

在先秦兩漢時期,狗是相對貴重的動物,它既可以當做祭祀的『犧牲』,又能夠協助狩獵,並非普通老百姓,可以端上餐桌的肉品。

換句話說,能長期靠屠宰狗肉過日子的人,生活經濟水平,會比一般人民好。

這裡要特別強調,秦漢時期的收入水平,不等於社會地位,金錢可以給你接受教育、讀書識字的機會,但如果要翻轉階級,靠的還是做官,或者像劉邦那樣幹大事。

  大家認為樊噲是個粗魯的屠夫形象,並非空穴來風,因為他在劉邦陣營中,執行的多是勇猛兇殘的任務,樊噲到底有多狠呢?

評估一個將軍的武勇,要看看他背後有多少刀下亡魂。

樊噲是劉邦手下將軍中,少數被詳細記載斬首數字的男人。

  翻開列傳會發現,他在碭東之戰殺了15人,濮陽之戰23人,與敵軍李由,東郡守衛作戰時,又斬首了30人。

後面陸續有開封之戰,宛陵之戰,麗縣之戰,武關之戰等等,只要樊噲帶兵出陣,樊噲的兵器,依舊是要見血的。

亂軍之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還真有點萬人敵的味道。

  為何關於樊噲的斬殺記錄,會這麼詳細呢?

除了他特別驍勇善戰之外,我認為另外一個因素,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撰寫列傳的時候,又特別前往沛縣樊噲故居,尋找他的後人做調查。

當時找到了樊噲的孫子,對於爺爺的戰績,自然是如實講述了《大吹特吹》。

  即使把樊噲斬首的戰績打點折扣,他依舊有一股別人所不及的狠勁。

不說別的,隻講屠城次數,樊噲就有兩次,《史記》裡其他的知名將領,例如曹參啊,韓信,蒙恬等等,一輩子可能都沒有下過一次屠城命令。

  就是這樣殘酷的行為,加深了後人認為他應該就是屠夫的刻板印象。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一個人個性殘暴與否,和他所做的職業沒有必然關系。

白起坑殺過趙卒,曹操屠過徐州,很多時候,除了將軍本身個性之外,亂世中的戰場,往往是讓人不得不殘忍。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電影《投名狀》啊。

  樊噲不止可以領兵打仗,還能夠化身肉盾,保護劉邦的安全。

拯救劉邦最精彩的案例,就不得不提那場經典的鴻門宴。

  秦朝末年,各地群雄割據,最初,呼聲最高的並不是劉邦,而是楚國名將世家,20歲出頭,就橫掃中原的西楚霸王項羽。

當時,反抗秦國的義軍有個精神領袖,吉祥物楚懷王,他為了激勵反抗軍的士氣,曾經與各方軍隊領袖約定,如果有誰先打進關中,就能夠擔任關中王。

電視劇《潛伏》裡,軍統的吳站長也唱過,先入咸陽為王上……

  照理講,最有冠軍相的應該會是項羽,我以前有文章分析過,項羽為啥進城晚了,這裡不贅述。

最終劉邦早一步,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城。

當項羽解決了北面敵軍,領著40萬軍馬,來到函谷關口,看到劉邦已經搶先沖破終點線,他心中怒火不打一處來,認為這場比賽不公平,所以準備用公平的方式,消滅劉邦。

  正當項羽蓄勢待發,準備下令大軍殺進咸陽的同時,劉邦竟然先釋放善意,他通過項羽的叔父項伯先生,促成雙方碰面談判,這便是鴻門宴的契機。

為何常聽人家講會無好會,宴無好宴?

這是因為,當時項羽手下有個重要參謀范增,他極力勸說,要把劉邦殺了,以絕後患。

然後就開始了鴻門宴的故事。

  鴻門宴故事很精彩,我以後會單獨寫一篇文章詳細描述,因篇幅關系,這裡不贅述。

總之,這是屬於樊噲的高光時刻,在樊噲的勇武和智慧的光環下,所有的計謀都黯然失色,劉邦和項羽也成了背景板。

  關於樊噲,我有一點抱不平,他和張飛都是同行業出身,但是他比張飛出道早,戰功多,為啥屠夫的祖師爺是張飛呢?

真的是因為狗肉上不了席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