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族心在漢』用來形容李陵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陵是西漢時的著名將軍,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
他在武帝在位時為大漢王朝效命,最終卻落得一個投降叛徒的惡名,他真的是個怕死的懦夫嗎?
還是被人陷害了呢?
李陵投降匈奴的故事還需要從頭說起。
漢武帝時,李陵主動請求率兵攻擊匈奴,收回失去的國土,武帝感動於李陵的勇氣便批準了他的請求。
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隊伍終於與匈奴軍隊相遇,起初漢軍占據著優勢,打得匈奴節節敗退。
不料漢軍中一位叫做管敢的士兵出於個人的不滿向匈奴泄密,導致匈奴單於了解了對方的真實情況,反過來大舉進攻漢軍。
漢軍原本就兵少力寡,最終不敵匈奴,李陵也被俘虜了。
武帝收到邊關發來的李陵降敵的戰報十分生氣,朝中大臣也紛紛指責李陵的叛國行為。
此時隻有司馬遷進言提醒武帝,李陵向來重視國家、講求信義,他此時投降一定也是為了日後為國效力。
沒想到這樣的進諫不僅沒有挽回李陵的名聲,還使得司馬遷自己遭受了宮刑。
後來武帝曾派公孫敖前去匈奴要回李陵,公孫敖沒有完成任務,就謊稱李陵在幫匈奴練兵《其實幫匈奴練兵的是早些時候投降匈奴的李緒》,武帝更是一氣之下將李陵的家人處死。
如果僅憑大漢朝廷一方的觀點來評價李陵就太有失偏頗了,事實上匈奴這邊的記載,才能夠還原出一個真正的李陵。
李陵被俘的前一年,蘇武出使匈奴也被扣壓。
李陵一次在與蘇武的交談中表白了自己的心意,李陵本來想要留在匈奴找機會挾持單於,卻沒想到武帝殺了他的家人,使得李陵沒有退路可走。
種種的現實都表明了一個結論,李陵投降匈奴並不是他的意願,他本想報效祖國,卻在誤解中,在遙遠的匈奴不得已而終老。
李陵優於其他軍事人才的一點是他不僅精通軍事,而且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可以說是文武兼備。
他的主要作品《蘇武李陵贈答詩》、《別歌》、《答蘇武書》都是在漢朝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藝精華。
《漢書·蘇武傳》中曾記載有李陵的這首《別歌》:『徑萬裡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充分顯示了當時李陵內心的痛苦,悲劇色彩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