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0年,秋高馬肥之際,匈奴兵分兩路各數萬騎南下,伊稚斜單於攻定襄,左賢王烏維攻右北平,殺略千餘人而去。
公元前119年春,太史司馬談擇定黃道吉日,武帝在長安未央宮城北門外賜宴,張黃幄,設禦座,陳敕印,文武百官會集,奏樂,陳百戲。
武帝再授衛青大將軍印和霍去病驃騎將軍印,賜衣馬弓刀,面授方略,並親賜禦酒。
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跪受叩飲,太子劉據賜飲李廣等將軍,三公九卿向校尉、都尉、軍司馬敬酒。
衛青和霍去病領眾軍謝恩,大軍開拔,武帝遠送過渭水,大將軍率眾將軍校尉跪請回駕。
送完武帝,衛青回到中軍大帳,神光內斂,脫下朝服,換上戰甲。
立刻像是換了一個人,淵停嶽峙,目光如電掃視眾將軍,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
諸將不論在戰場上有多強橫,在衛青強大的氣場下都不由自主低頭聽令。
平日衛青在長安隻穿朝服,就算出征誓師也如此,功成不居、虛懷若谷,到了軍中又是另一番形象,龍驤虎步、膽氣橫秋、橫戈躍馬、氣宇軒昂。
漢軍出發前,在漠南抓到幾個匈奴人,都說單於和左賢王都在左地的單於庭祭天。
於是武帝決定讓衛青攻龍城,霍去病攻單於庭。
單於庭比龍城更遠,霍去病帳下大部分是匈奴降卒,更適合遠征。
漢軍兵分兩路,第一路衛青率五萬騎,兩萬步兵,出定襄郡,目標匈奴本部龍城。
第二路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五萬騎,兩萬步兵,出代郡,目標匈奴左地單於庭。
各率馬兵五萬、步兵數十萬、公私之馬十四萬匹,分道前進,長城附近還有數十萬運送物資的民夫。
西路軍方面,大將軍衛青,領一萬騎兵,兩萬步兵,帶武剛戰車,並節制全軍。
公孫敖雖削爵罷官,此戰授校尉,跟隨衛青左右,打算重新憑戰功封侯拜將。
拜郎中令《九卿之一,官職二品》李廣為前將軍,領一萬騎。
李廣是三朝勇將,八任太守,兩任九卿,資歷無可匹敵。
與其他幾個將軍相比,李廣打硬仗的本事恐怕也要強得多。
原本武帝見李廣戎馬一生,長子次子皆為國捐軀,有意留其在朝為官,而派其子李敢追隨霍去病。
李廣生而為將,隻有一顆精忠報國之心,遂多次向武帝請戰。
拜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領一萬騎。
曹襄是曹參的玄孫,繼承萬戶侯,他母親是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因此益封至23000戶。
曹襄的夫人,是漢武帝與皇後衛子夫的長女《衛長公主》,他也要稱衛青為舅舅。
曹參有三重身份,一是襲爵萬戶侯,二是武帝的外甥,三是武帝的女婿。
這三個身份任何一個,都能讓他坐上後將軍的位置。
四年後衛青迎娶平陽公主《曹襄的父親曹時早已死了》,曹襄又成為衛青的繼子,真是上天眷顧之人。
圖-匈奴鼎盛時期
拜太仆公孫賀為左將軍,領一萬騎。
公孫賀從小陪太子劉徹《武帝》讀書,跟著衛青封南窌侯,食邑1300戶。
公孫賀官至太仆,娶皇後衛子夫的姐姐,人生趨於完美,早無所求,甚至連撿戰功的興趣都不大。
拜主爵都尉趙食其為右將軍,領一萬騎。
趙食其官職是主爵,後來改成右扶風。
漢朝最早設內史,掌管關中地區,權力很大。
後來分左右內史,後來又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分管關中三個地區。
雖然這三個職位都是二品大官,但所管轄區域人口戶數差異較大,京兆尹人口最多,右扶風人口最少,因此右扶風在二品官職中排位比較靠後。
趙食其並非衛青嫡系,這樣的人很難有大作為。
此外西河太守《官職三品》常惠,雲中太守《官職三品》遂成,各率本部人馬跟隨衛青中軍。
衛青這一路人馬,四將軍,兩太守,再加公孫敖,可以說星光璀璨。
但這些將領有一個特點,都是漢人。
套用中國足球一個詞,這叫全華班。
大軍從定襄郡集結,然後向西越過雲中、九原,在五原郡的高闕出塞北上。
衛青臨行之際,武帝曾密囑道:『李將軍《李廣》年老,勿使其為先鋒』
漢軍出塞行至漠南,衛青作出調整,令給李廣與趙食其合兵,走東線穿過大漠,在龍城會合。
李廣知道東行路線彎曲,多需時日,且沿途水草甚少,須分作數隊,緩緩而行。
李廣與衛青本就有隙,遂以為大將軍不欲其立戰功。
李廣闖入中軍大帳,拱手對衛青道:『臣為前將軍,當為先鋒擊敵。
今大將軍乃調臣出東路,不知何意?
且臣束發從戎,即與匈奴交戰,直至今日,始得漠北一戰單於,臣願率領所部,效死殺敵』
衛青見李廣不肯聽令,不悅道:『將軍速回所部,遵照將領行事』
李廣見衛青不許,心中憤怒,現於顏色,也不向衛青告辭,奮然走出中軍大帳,回到自己軍營,會合趙食其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