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村,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張村鎮,西漢名將霍去病的衣冠塚,便坐落於此。
而冠軍村的名稱由來,也是因為霍去病十八歲那年首次出征匈奴,便如同『開掛』一般,創下了以八百騎兵『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的驕人戰績;漢武帝聞訊大喜,遂加封霍去病為冠軍侯,以表彰其勇冠三軍之姿。
對於『冠軍』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
在各類比賽中拿到第一名的人,都會被譽為冠軍。
是以霍去病的『冠軍』封號,難免會讓人好奇:難道西漢時期,就有『冠軍』這個詞了嗎?那時候的『冠軍』,與現在的『冠軍』又有哪些不同呢?
上圖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一、『冠軍』的由來
有沒有一種可能:史料中記載的『冠軍』,它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兩個字組成的『動賓短語』?
以前四史為例,除了官職、名號等專有名詞外,史書所見的每個字,大多都有自己的本義。
哪怕是『謗譏』『別離』這樣的『同義復詞』,雖說在翻譯上是一個詞語,但本質上仍是兩個字的分別闡述。
也就是說,古代的『冠軍』,需要分別解釋『冠』與『軍』,這顯然不同於今天的專有名詞『冠軍』。
『軍』字即指軍隊,毋庸置疑,且看『冠』字。
它本作名詞,指帽子。
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需要『加冠』,所以二十多歲也被稱為『弱冠』。
『冠』也可引申為動詞,表示超過眾人,位列第一。
文臣如蕭何,位冠群臣;武將如霍去病,勇冠三軍。
上圖_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有意思的是,在蕭何、霍去病之前,史書中便有『冠軍』的固定搭配了。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宋義雖是項羽霸業中的『墊腳石』,但他當年能成為項羽的頂頭上司,也絕非是浪得虛名。
在項羽成名前,宋義曾屢次率領起義軍擊敗秦軍,威名赫赫,被將士們加以『冠軍』稱號。
於是,宋義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冠軍』。
之後接過『冠軍』稱號的人,是英《黥》佈。
據《漢書·黥佈列傳》記載:『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佈常冠軍』英佈驍勇善戰,『為眾軍之最』,故而他的叛逃給項羽帶來極大損失。
在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冠軍』英佈戰功赫赫,與韓信、彭越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雖說宋義、英佈都未能善終,但他們的英武之姿仍令後人印象深刻。
也正因如此,在霍去病初戰告捷後,漢武帝才會賜他以『冠軍侯』封號。
而霍去病日後連續大破匈奴的一系列壯舉,不僅坐實了他勇冠諸軍之名,也為『冠軍』賦予了新的內涵。
上圖_ 竇憲《?~92年》,字伯度,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省咸陽市》人
二、『冠軍將軍』的出現
霍去病之後,『冠』與『軍』常連用,且『冠軍侯』常置,為武將的莫大榮耀。
東漢時期的賈復與竇憲,都曾被封為冠軍侯。
前者是開國名將,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三名;後者亦曾大敗北匈奴,『燕然勒石』,滿載榮耀而歸。
由此可見,冠軍侯雖被延續了下來,卻也不是一般人能擔任的。
而及至魏晉南北朝,鮮少見冠軍侯;取而代之的,是歸屬於雜號將軍之列的冠軍將軍。
以三國為例,當時有楊秋、文欽、虞汜、羅憲、丁奉等人擔任過冠軍將軍。
但事實證明,除了丁奉、羅憲二人外,其他幾人卻表現一般,未見冠軍之姿。
由此可見,亂世中的『冠軍將軍』,早已成為濫觴,以致於擔任它的武將質量也參差不齊。
到了南北朝時期,冠軍將軍更是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有名無實之輩。
上圖_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至唐朝年間,冠軍將軍已恢復了一些威名。
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冠軍將軍加大字。
及雲麾已下,遊擊已上,改為五品已上武散官』又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正三品上曰冠軍大將軍』
唐人專門給冠軍將軍加了個『大』字,將其列為散官,用來表示武官的等級與身份。
依宋制,亦是如此。
說明在唐宋時期,冠軍大將軍已不再是實權軍職,而是一種身份象征。
但需要指出的是,『冠軍』二字連用時,依然專指軍隊,還尚未延伸到其他領域中。
直到韃子入關後,『冠軍』的釋義才逐漸豐富起來。
明遺民黃周星在《補張靈崔瑩合傳》中寫道:『父命靈出應童子試,輒以冠軍補弟子員』既然『冠軍』在這裡的釋義為『第一名』,就說明它此時已是一種泛稱了。
上圖_ 民國的體育比賽
民國以後,『冠軍』已成為比賽頭名的專屬稱呼。
受此影響,第二名與第三名也分別有了『亞軍』與『季軍』的稱呼。
所謂『亞』,就是『僅次於』,如『亞聖』『亞父』等。
故而僅次於冠軍的第二名,便可稱『亞軍』。
『季』則有『末』的意思,最初的比賽往往取前三名,而第三名在獲獎者中居末位,是以它有『季軍』之稱。
綜上所述,『冠軍』雖起源甚早,但它隻是一個『動賓短語』,專指『冠絕諸軍』之意。
直到近現代,它才被引申到其他領域,並成為第一名的專屬稱呼。
既然如此,古代表示第一名的稱呼,又有哪些呢?
上圖_ 科舉考試
三、古人的『冠軍』叫什麼?
關於古人對第一名的稱呼,比較常見的是魁首、鰲頭與狀元。
須知,最受古人關注的大型比賽,莫過於科舉考試,因此這些稱呼大多都與科舉有關。
如狀元,本指科舉考試中拿到第一甲第一名的人,後引申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又如鰲頭,本指『鱉頭』,但因為刻有大鱉的石階一般隻有狀元才能踏上,所以『獨占鰲頭』也有奪得第一名的意思。
用途更為廣泛的稱呼,是『頭』、『首』與『魁』。
『首』與『頭』容易理解,畢竟在古人看來,腦袋最重要;而『魁』一般指北鬥七星中領頭的那顆星星,所以它也能表示為第一名,如宋江的天魁星。
上圖_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
除此之外,執牛耳者也可被稱為第一名。
按《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
先秦時期的諸侯會盟,有一項重要儀式叫『歃血為盟』,一般默認由盟主來割牛耳放血。
這就像『問鼎中原』,『問執牛耳』的言外之意,也是在問:哪個來當老大?傳到後世,執牛耳者逐漸被引申為首領,這同樣有第一名的含義。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左丘明撰 《左傳》
〔2〕司馬遷撰,三家註 《史記》
〔3〕班固撰 《漢書》
〔4〕劉昫等撰 《舊唐書》
〔5〕宋祁、歐陽修等撰 《新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