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多次動搖漢朝朝綱的匈奴,實力究竟如何?為何漢朝總是被打敗?
在中國古代,對中原最有威脅的便是北方的匈奴。
而在漢朝的歷史上,中原與匈奴的戰爭也從未少過。
那為什麼中原與匈奴在打仗中,中原地區卻總是占下風呢?
我們都知道,漢朝初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匈奴的首領是單於。
而單於能當上首領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年單於的父親並不待見他,便把他送到月氏國做人質,之後就攻打了月氏國,並想讓月氏國的國王殺掉單於,但月氏國的國王卻非常厚道地把單於放了。
單於的父親隻好給他封了一塊小地來打發他並想讓自己的小兒子繼位。
單於明白局勢對自己不利,便暗自訓練自己的死侍。
他讓死侍模仿他的動作。
他將箭射向飛禽,死侍也學著他的動作將箭射向飛禽。
他又將箭射向自己的愛馬,這下大家都不敢學了,於是單於便把不射箭的人殺死。
接著他又射向自己的妻子,這次又有幾個人不敢這麼做,單於又把不射箭的人殺死。
這下大家都懂了,只要單於射哪,他們跟著就對了。
最後一次單於將箭射向自己的父親,死侍們全部照做,就這樣單於也成功繼承了父親的位子。
可想而知,連自己的父親都能殺死的人,如此心狠手辣的人,能帶領好匈奴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
漢朝初期與北方匈奴的作戰,為何總處在下風?其中的緣故讓人深思
匈奴能經常和中原打仗的原因是因為匈奴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三歲就能開弓,五歲就能騎馬,可以說他們是從小訓練到大的,而打戰開弓射箭和騎馬搏鬥是戰鬥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中原地區大多都以種地為主,自然打不過匈奴。
其次,匈奴全部是騎馬打仗,用的是弓,是箭。
而中原地區用的全是木棍,隻是前面加了鐵片而已,實力懸殊如此之大,自然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還有就是,匈奴打戰輕裝上陣。
中原地區派出二十萬士兵,但這二十萬士兵並不全是打仗用的,其中最少有五萬人是用來駝物資的,而如果物資斷了,那麼所有兵力自然也就廢了。
也就是說中原地區打仗是帶著包袱打的。
但匈奴就不一樣。
匈奴有三匹馬,一匹是平常騎的,一匹是戰馬,另一匹是駝物資的,也就是說物資不需要另外派人來駝,只要一匹馬就夠了。
而他們餓了,只要往天上射一箭,渴了自己找水喝。
對他們來說,食物和水遍地都是,他們沒有中原人這麼講究。
第四點就是匈奴和中原打戰,匈奴是從北方向南方打,溫度越來越高,而中原人打仗是從南方向北方打,越來越冷,最後會導致連弓都拉不開。
就是因為這種種的問題,才使得每次與匈奴打仗經常以失敗告終。
但匈奴也是靠著和中原打仗獲得的財富才富強起來的,但在之後隨著王昭君的和親,中原與匈奴也漸漸實現了文化的交流,兩地也有長達50年的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