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和孫堅神亭嶺之戰誰贏了?程普心中有數:從一個細節能看出我主公吃了虧。《網路歷史》

三國最著名的單挑,除了張飛戰呂佈、關羽戰黃忠、馬超戰許褚、龐德戰關羽,還有神亭嶺下小霸王孫策大戰東萊太史慈。

虎牢關劉關張三英、濮陽城曹營六將打呂佈書群毆而非單挑,張飛和呂佈在小沛那場一百回合大戰才是針尖對麥芒——在三國時期,能與呂佈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的,僅張三爺一人而已。

假以時日,隻有一位夏侯夫人的張飛肯定能打贏妻妾眾多且又『愛諸將婦』的呂佈,所以我們可以相信呂佈在三國二十四將的頭把交椅上坐不了幾年,其他幾場單挑,似乎也能分析出勝負:黃忠龐德與關羽的刀法不相上下但箭法更勝一籌,許褚跟馬超大戰熱得脫了鎧甲。

許褚和馬超打得很激烈,但還沒有到狼狽的程度,兩人還騎在馬上,手裡也都有半截槍桿,真正由武打變成撕打的,還是太史慈和孫策的神亭嶺之戰,兩個彪形大漢扭成一團,就差薅頭發扇耳光咬耳朵了。

孫策和太史慈這場亂戰,看起來是平分秋色,但是看過『鐵籠格鬥』的人都會替孫策捏一把冷汗,孫策麾下的老將程普也心中有數:我家主公昨天已經輸了,今天再讓他上場,可就兇多吉少了。

程普的光芒經常被周瑜掩蓋,事實上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軍銜都比周瑜高,在赤壁之戰時,周瑜被孫權委以重任,程普的級別也不低: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要是換算成現在的建制,統領三萬人馬的周瑜是軍長,程普是副軍長,魯肅是參謀長,其他東吳將領也就是師長、旅長或團長。

程普的鐵脊長矛很厲害,如果馬超用的長槍像程普一樣在槍桿中加了鐵條《古代上好的矛槊之桿是用竹、木劈成條,膠粘後纏棕刷漆,加了鐵條的就叫鐵脊》,就不會被許褚撅斷了。

當年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程普位列孫堅麾下四將之首,另外三位就是黃蓋、韓當、祖茂。

華雄的副將胡軫在數回合之內就被他戳中咽喉,孫堅也取得了討董第一功。

正史中的程普比小說中還厲害,要沒有程普的保護,孫策就沒有機會個太史慈單挑了:『策嘗攻祖郎《此人後來也投降了孫策,與太史慈並為前鋒》,大為所圍,普與一騎共蔽捍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

神亭嶺之戰,程普是參加了的,他沒有第一時間出手,也是對主公的一種尊敬:『太史慈縱馬橫槍,直取孫策。

策挺槍來迎。

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敗。

程普等暗暗稱奇』

程普等人隻是『暗暗稱奇』而沒有心驚膽戰地一擁而上,說明他們自信能夠掌控戰場局勢,對正在打鬥的二人武功路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心態很放松地在一旁看熱鬧——這就是處變不驚的大將風范。

太史慈和孫策這場纏鬥,《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記載和描述基本一致,那就是雙方都混下馬來,在地上扳脖子摟腰大掄甲魚拳。

從孫策和太史慈滾鞍下馬這件事上來看,說三國時期沒有馬鐙,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大將雙手奪槍的時候,雙腳不能在馬鐙上借力,這才摔成一對滾地葫蘆。

在地面格鬥的時候,太史慈揪下了孫策的頭盔,孫策拔走了太史慈背著的短戟,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見過古代盔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大將的兜鍪,在下巴和脖子之間有一根皮條牢牢系住,這根皮條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叫做『摟海帶』。

沉重的頭盔需要用很結實的皮條系住,頭盔被硬生生拔走,那皮條肯定是要扯斷的——孫策就是再糊塗會再敏捷,都不可能解開皮條讓頭盔趕緊離開自己的腦袋。

太史慈『拔蘿卜』一樣硬拽頭盔,孫策肯定會被勒得直翻白眼,沒有當場暈倒,那就算他脖子夠硬、肺活量夠大了——八角鐵籠裡,無限制格鬥選手經常用這一招把對手絞暈。

頭昏眼花脖子轉動不靈的孫策雖然手中有短戟,但卻奈何不得手持『頭盔盾牌』的太史慈,雙方援兵趕來,混戰一通後各自收兵,準備歇一歇之後明日再戰。

第二天再戰的時候,久經沙場的程普肯定是看自家主公還沒緩過氣來,所以當太史慈躍馬揚槍前來挑戰的時候,他橫著鐵脊長矛出場了:『不須主公勞力,某自擒之』

主公久戰不下的對手,程普卻很自信地表示要生擒,孫策居然也沒堅持要親自出馬,這裡面就有玄妙了:程普不讓孫策出手,並且是在兩軍陣前公開阻止,看起來是很失禮的行為,但是孫策並沒有感到冒犯,心中可能還暗暗感激。

細心且有對格鬥有所了解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如果脖子前一天被扭傷,第二天是十分影響發揮的,冷兵器格鬥,生死隻在一瞬間,孫堅梗著脖子出戰,肯定打不過全須全尾的太史慈。

程普和太史慈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說明他的武功已經可以躋身一流高手之列,他不讓孫策出戰,就是看出了主公的脖子有不方便之處,所以寧肯讓孫策丟了面子,也別再傷了脖子。

孫策感激程普的好意,後來他也承認,太史慈是有可能在混戰中將自己生擒的,所以他在用計擒獲太史慈之後開玩笑:『神亭相戰之時,若公獲我,還相害否?

孫策夠爺們兒,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承認技不如人也不磕磣,反倒顯得寬宏大量。

太史慈也不客氣地笑了:『未可知也!』

曾經生死相搏的對手相視大笑把酒言歡,這場面確實能讓人熱血沸騰,神亭嶺之戰的兇險,就在這一笑之間化為烏有。

孫策和太史慈可以一笑泯恩仇,我們卻不能不對那一戰十分好奇:如果不是雙方援兵及時趕到,被搶去頭盔的孫策,萬一真被摟海帶勒傷了脖子,再打下去,會不會傷勢加重而暈倒?

當然,說孫策被勒壞脖子,也隻是我們根據古代盔甲制式而得出的猜測,當時可能還有另一種結局:孫策手中有短戟,他劈頭蓋腦一頓胡掄,太史慈手裡的頭盔還真未必擋得住。

但是不管怎麼說,第二天太史慈主動求戰而孫策沒有堅持出戰,這都不符合小霸王的性格,所以最後還得由見多識廣的讀者諸君來答疑解惑:太史慈踴躍而來,程普出面攔阻,孫策借坡下驢,從這些細節中,能否看出神亭嶺之戰誰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