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除了是為武力值超高的影帝之外,還是一位軍閥。
甚至於從某種程度上說,關東軍閥的混戰格局,就是孫堅拉開序幕的。
孫堅起兵討伐董卓,還沒有走出荊州地界,就把荊州刺史王睿火並了;到達荊州北部地區時,又把南陽郡守張咨火並了。
這種肆無忌憚的行為震驚了整個帝國。
此時的孫堅不過是一個出身尋常的郡守,就敢擅自擊殺平級官員《南陽郡守》和上級官員《荊州刺史》。
如果讓他得勢了,肯定比董卓更恐怖。
董卓在取得執政官地位之初,也沒敢如此肆無忌憚地擊殺高級官員,因為這是博弈的禁忌。
如果這種行為得到大家認可,那天下還不亂了套?
如果大家都這麼做,那就意味著武力才是這亂世的唯一,其他統統都是扯淡。
在秦末和元末的歷史舞臺上,所有的軍閥都是孫堅這種做派。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秦末和元末的軍閥們通常都沒有煊赫的家庭背景。
都是標準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但漢末不同。
東漢末年是士大夫集團最強大的時代,也是士族政治最流行的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身世背景煊赫的人就是要受到尊重,敢犯忌諱的人註定要受到整個士大夫集團的敵視或打壓。
否則的話,門第論和血統論豈不淪為笑談?
東漢末年,無論哪個統治者都要對士大夫集團表示足夠的尊重。
董卓不敢犯這種天條,曹操不敢犯這種天條,袁紹也不敢犯這種天條,孫堅的子孫更不敢犯這種天條。
所以,士大夫集團看到孫堅的所作所為,當時就炸鍋了!
孫堅也明白自己闖了大禍,於是他立刻想出了自救的辦法,那就是拜倒在袁術門下以求寬恕。
為什麼是袁術呢?
因為袁術是袁家的嫡子,而袁家四世三公,在士大夫集團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如果得到了袁術的諒解,孫堅自然可以從士大夫集團的敵視中走出來。
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孫堅一出場就敢這樣肆無忌憚呢?
因為到目前為止,好像還真沒有一個人敢這像孫堅這樣做事。
孫堅之所以敢這樣挑釁士大夫集團,顯然是因為他擁有優秀的軍事才能,從而在前期的一系軍事行動中,網羅了大批優秀的部屬。
如果孫堅希望得到更多寒門的支持,他就要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但問題就在於,士大夫集團可不是一個小小孫堅得罪得起的。
所以孫堅必須在立威之後找到合適的借口。
於是孫堅辯解說:我殺人是因為這倆貨勾結董卓要殺我,我為了自保才殺他們。
我也很痛心啊,多好的兩位同志,就這樣被董卓腐蝕了!
聽聽這臺詞,看看這演技!
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是:孫堅是表面臣服於袁術,還是實際上真的做了袁術的部下呢?
答案當然是後者。
孫堅的出身太差,在四世三公的袁家面前及其渺小。
所以孫堅迫切地需要一位貴人帶他入圈,否則將來爭奪天下也不會有他的份。
很多人不相信,有刀有槍的,爭奪天下怎麼可能沒份呢?
我們看看當時的諸侯都有誰:曹操、袁紹、袁術、劉虞、劉璋、劉表和公孫瓚……
上述這些人,無一不是家庭背景煊赫之輩。
劉備整天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盧植的學生,公孫瓚的同學,結果還是一步一個坎。
由此而知,在漢末,一個好的出身是多麼地重要啊!
孫堅必然是有野心的,但是他需要袁術做自己的領導。
所以孫堅到死也是依附於袁術的,他的兒子孫策才有機會向袁術借兵。
如果孫堅純粹是在忽悠袁術,袁術又怎麼可能幫孫策呢?
真把袁術當冤大頭了啊?
《資治通鑒》也提供了一些證據:或謂袁術曰:『堅若得洛,不可復制,此為除狼而得虎也』術疑之,不運軍糧。
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者,上為國家討賊,下尉將軍家門之私讎。
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浸潤之言,還相嫌疑,何也?
』術即調發軍糧。
上面的內容很清楚地說了:孫堅所部的糧草全部由袁術提供。
即使袁術使壞,不給孫堅糧草,孫堅也隻能跑去找袁術解釋,不敢跟袁術抱怨,更不敢翻臉。
孫堅是闖了大禍才依附於袁術的,袁術不明白嗎?
袁術其實很清楚孫堅的小心思,但袁術依然接納了孫堅,為什麼呢?
因為人才難得啊!
如果袁術為孫堅擺平了連殺兩位高官的麻煩事,孫堅就會作為袁術的化身,為袁術接管那兩位高官治下的領地。
而為了避免麻煩,孫堅一定會拿出足夠的誠意,讓袁術相信自己的忠心。
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孫堅迅速溶入了貴族圈。
因為他與袁術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雙方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這種做法其實不算罕見,因為此時的東漢帝國剛剛崩盤,關東地區還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勢力,大家都是通過類似的方法實現地方自治的。
劉虞和公孫瓚聯手控制幽州;韓馥和袁紹聯手控制了冀州;孫堅和袁術聯手控制了中原、江淮部分地區;曹操和張邈聯手控制了兗州……
但最終,公孫瓚火並了劉虞;袁紹拿下了韓馥;曹操除掉了張邈……
一山終究是難容二虎的。
此時合作尚未破裂的孫堅和袁術彼此是怎麼想的?
我們不知道。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兩個也會火並。
但這出戲碼我們沒有看到,因為孫堅戰死,而孫策是遠沒有與袁術爭雄的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