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的家族悲催都是李家人自己造成的的,漢朝也好,劉徹也好 ,甚至是漢景帝,對李廣一家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漢景帝時期,李廣私自接受諸侯王賞賜的官印,換成是哪個沒有容人之量的君主,李廣全家恐怕都要死得很難看,但是李廣遇上的是漢景帝,所以他沒事。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反攻匈奴,本來是武將們立功升官的大好機會,武帝也給了李廣機會。
但是李廣屢次戰敗,多次迷路,還有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的經歷,如果漢朝沒有用錢贖罪的政策,還有霸陵尉,真是無辜啊,秉公執法也被殺,漢武帝明知道李廣濫殺無辜也包容他了,甚至李廣多次戰敗還是一再給他機會讓他領兵。
要知道漢武帝可不是什麼仁慈之君,武帝朝的高官善始善終的屈指可數,哪怕官居丞相之位,稍有不慎都是殺身之禍,但是劉徹就是對李廣很容忍。
後來漠北決戰,衛青讓李廣單獨帶一支側翼軍隊執行合圍匈奴軍隊的任務,但是李廣迷路失期,讓衛青的漠北軍團側翼暴露,雖然衛青穩住了打贏了戰爭,但也造成了漢軍嚴重的傷亡還放跑了單於,這樣的罪名,放到哪個時代,都是死罪,區別就是要不要誅連九族罷了。
漢代李廣先是在敏感的政治問題犯錯,然後出征無功,皇帝再喜歡也封不了侯。
李敢的問題,首先他憑戰功封侯,堂堂正正,後來打傷衛青是他自己的問題吧,被霍去病殺死就是皇帝也想不到好嗎,要說真的天不垂憐的,也就李陵了,雖然有他自己自負的問題在以至於被俘虜,但後面被誤解殺死親人確實是很悲劇,不過問題主要是出在報信的使者身上。
李廣,唯一倒黴的就是姐姐妹子什麼的沒嫁給漢武帝。
作為帝王,選擇統領大軍的標準,第一,必須有才華。
第二,也必須絕對忠心。
率領主力攻打匈奴的都是漢武帝舅子啥的親戚。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很有道理。
巫蠱之禍後期,漢武帝殺了不下十萬人。
漢武帝好大喜功,貪戀美色。
在任用主帥時任人唯親,讓其他外圍將領做誘餌,做炮灰。
刻意把好機會就給親信。
而隻字不提漢武帝的用人標準和缺點。
難道是為尊者諱?
李廣為什麼自殺?
敢怒不敢言啊。
其實跟漢武帝沒親戚關系的大將們每次出征,不是做誘餌吸引匈奴主力,就是打難對付的匈奴精銳。
衛青霍去病則帶領精銳騎兵趁虛而入到匈奴後方。
基本上各種借口和手段把前朝名將排擠,構陷完了。
漢武帝整人的手段很是老辣,”狄山”一個文官,主張和親。
漢武帝讓狄山去守邊境。
借匈奴之手殺了狄山。
所以為了讓自己親信立功,讓其他將領付出多大犧牲都在所不惜。
李廣利更加平庸,損兵折將,耗費國力。
歷朝歷代都是開國皇帝建立一個廉潔高效率的國家,經過幾代皇帝努力使得國力提升。
然後會出現一個拿著上幾任帝王積累財富的皇帝來揮霍。
一將成名萬骨枯。
別說李廣如何如何。
李廣好幾次都是兵危敵眾,衛青那次遇到大單於主力,不也打的兩敗俱傷,還讓大單於跑了?
這次衛青霍去病各帶五萬騎兵,但是劉徹意思就是霍去病帶最精銳的家底打單於主力。
衛青騎兵五萬卻遇到了匈奴主力一萬。
這都讓單於跑了。
李廣軍沒有向導,穿越大漠。
倒黴的行軍路線都給了李廣。
況且李廣軍在衛青東方也就是右翼,匈奴單於向西北而逃。
李廣部最大的可能就是阻止匈奴單於主力和匈奴左賢王部匯合,說白了李廣部可有可無。
困在難以行進的難行之路。
而衛青霍去病卻急行軍,都不等李廣。
結果霍去病的最精銳漢家騎兵遇到了左賢王。
不要看史書怎麼寫的。
自己都還想想劉徹意思,劉徹就是一心要衛青霍去病建功立業。
衛青霍去病是劉徹一手栽培發掘的新人,打勝了,既顯得他劉徹善於發現人才,知人善任。
有可以以此讓最親近的人成為最高級的軍事領導。
可是李廣呢?
是劉徹爺爺漢文帝時就發掘出來的名將,就算重用了李廣,也沒顯的劉徹有眼光。
即便是封了李廣做大將軍大司馬,也不過是提拔了李廣幾級。
遠不如提拔奴仆出身的舅子衛青,一路提拔到大將軍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