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幣,指的是封建王朝向外族部落進獻的財物,一般是弱的國家貢獻給強國歲幣。
舉個例子來說:宋朝把歲幣進獻給遼國和金國。
那是因為:宋朝在外交和軍事方面非常薄弱,貢獻歲幣也是一種自保行為,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但是,沒曾想,在封建王朝歷史上,經濟、政治、文化都繁榮的朝代也都有過進獻歲幣的情況,比如:漢朝、唐朝、明朝時期,甚至,貢獻歲幣數量之多,對比宋朝,有過之而不及。
首先、漢朝戰敗後率先實施和親和歲幣,割地賠款政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和親』和『歲幣』其實,都是開始於漢朝時期,這也成為了漢朝恥辱的一種象征,據《後漢書》所言:公元五八年,偏何攻下了赤山,並且,斬殺了烏桓大人歆志賁,於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並詣遼東受賞賜,青、徐二州給錢歲二億七千萬為常』。
因為,此時的鮮卑在塞外之地逐漸占據了優勢,大漢朝為了維護兩地表面上的和平,於是,大漢朝決定給鮮卑一族數億的歲幣。
之後,於公元一六六年,鮮卑聯合了多個少數民族,並且,攜數萬騎兵入侵大漢邊境,殺掠大汗居民。
漢靈帝之後,鮮卑一族更是連年襲擾幽州、並州、涼州三地,邊緣諸郡連年被擾。
公元一七七年,鮮卑等族再犯三州,大舉進軍大汗之地。
大漢遂派三萬精兵,三路出擊,但不料對方是軍強馬壯,結果,被鮮卑首領檀石槐所敗,死傷大半。
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除了鮮卑,在漢朝時期還有一個例子。
漢朝時期,雖然,趕走了北匈奴,但是,卻把『河南之地』割讓給了南匈奴,南匈奴在『河南地』迅速得以繁衍。
漢朝為此每年支出的歲幣無數,甚至,有統計:給各個少數民族民族的歲幣加在一起,每年約七億之多。
可是,漢朝每年財政收入也就四十億,也就是說,奉獻歲幣是一大筆的支出,甚至,其數字占到了漢朝每年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同比,我們再看看北宋情況,它也每年支出歲幣無數,也有統計:當時,連同契丹和西夏共計七億。
但是,此時的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則高達四百到八百億之間。
也就是說,當時宋朝的歲幣支出,僅為年財政總收入的百分之一而已。
這裡筆者不是為北宋的外交懦弱找借口,而是從國庫財政的事實角度出發,讓大家明晰:歲幣的支出,對於漢朝而言,則是傷筋動骨的事情。
其次、我們來看看安史之亂後,唐朝向回紇貢的歲幣。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軍事力量薄弱顯著,完敗敵軍兩個都城也先後落入他人之手,最後,隻能求助於回紇的幫助。
甚至,為了討好回紇,唐肅宗向對方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土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但是,未曾想到,回紇一直在蹂躪長安城的百姓,多次血洗洛陽,致使長安民不聊生。
唐肅宗策劃殺掉將史思明,陰謀敗露後,史思明再度叛變,唐肅宗的兒子李豫效仿父親的做法,以相同的條件向回紇求援。
此時,這些回紇人更是獅子大張口,他們還強迫唐朝每年要賣給他們兩萬匹絹,這絕對屬於強買強賣,並且,還要向唐朝出售劣等馬匹,價格則是由回紇人說了算,對於這些破爛貨,唐朝是不要都不行。
並且,每年他們還要從唐朝這裡用劣等馬勒索四十到五十萬匹左右的好絹,唐朝就算是有心給,可就算是搬空了國庫也給不起,於是,百姓窮的隻能用紙張遮羞。
就算是這樣,也沒能滿足回紇人的胃口。
沒過多久,回紇人就又開始對大唐邊境武力鬧事不說,更視大唐如草芥一般燒殺搶掠無一不做,可以說,彼時的大唐毫無尊重可言。
再者、我們來看看明朝時期給察哈爾林丹部落貢獻的歲幣。
林丹汗即位後,察哈爾部落以武力征服蒙古各部落的時候,恰好與遼東明軍的戰爭也沒有間斷。
公元1613年,林丹汗與內喀爾喀的炒花三次進攻遼東,兩年後,林丹汗攻至義州,拿下了大安堡。
此時,明朝又遇後金崛起,於是,內外交困的明朝便以『賞金』、『歲賜』等方式收買蒙古各部。
明朝意圖收買林丹汗等各部落,盼望與之聯手抗金。
公元1619年,明朝給了林丹汗白銀四千兩,一年後,這個數字又翻了十倍,進貢歲幣加增至四萬兩,並且,林丹汗承諾會幫助明朝抗擊後金。
後來,明朝沒能與蒙古各部落聯合行動,後金就以武力、收降和聯姻等手段,收買了蒙古各部。
其結果是:明朝花了大價錢,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加深了自家的財政危機,掏空了國庫。
如此一來,更是加重了對百姓的克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最後、看一下宋朝,看它對周邊國家貢獻了多少的歲幣。
其實,關於宋朝歲幣數量的問題,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等資料,宋給遼、金的歲幣,給西夏的歲賜,都應該可以計算出來。
其中,交戰、談判期間是否繳納,也可據史料考訂出。
隻不過,宋史資料繁多,比較麻煩罷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宋朝貢獻的歲幣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唐朝。
眾人熟知,宋朝外交懦弱,但是,宋朝的經濟繁榮,歲幣雖然貢獻出去一大部分,但是,其國庫依然剩下不少。
因為,宋朝積累了不少海外財富,依靠販賣絲綢,茶葉,陶瓷等有不少的收入,一時間,國庫總存銀量高達四億兩。
這一數字,對比唐朝財政的收入支出,都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天文數字,從而也證實了宋朝的經濟之發達,是前朝所不必比擬的。
據統計,漢朝貢獻的歲幣占整體財政國庫收入的六分之一,宋朝卻僅占比國庫收入的百分之一,唐、明兩朝也或多或少也給外部落貢獻過歲幣。
由此可見,貢獻歲幣其實並不限於宋朝一代,漢、唐、宋、明四朝,均對外邦貢獻過大量歲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