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漢末大動亂的罪魁禍首之一,在黃巾之亂大部被平定之後,就是董卓進京,導致了漢朝四百年江山的大混亂大倒退。
後來,為了對抗董卓,袁紹曹操等人組建了關東聯軍,匯合十幾路諸侯起兵。
而在討伐董卓聯軍中,有一個『超級英雄』,他就是孫堅。
《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佈』,這些經典故事被案給劉關張三兄弟,其實,斬華雄和擊敗呂佈的人是孫堅。
可以說,是孫堅孤身一人將董卓擊敗,迫使其遷都長安。
《參閱拙作《此君擊敗呂佈,嚇得敵軍送女人求和,有他在,曹操劉備隻能陪襯》》
對於董卓和孫堅,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的名號,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這對漢末亂世著名的兩大風雲人物,還有一段『戰友』淵源。
歷史就是如此有趣,那些冤家對手,在早年往往會有某種交集,這就像是上天有意的安排。
漢末,西北邊患嚴重,韓遂、邊章聯合羌族時常動亂,為了穩定邊疆,漢桓帝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董卓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漢朝軍隊,隨後被派人西北地區,成為漢帝國西北方面軍的一員。
當時漢帝國西北方面軍幾乎是國家最精銳的軍團,因為邊事緊張,大批有經驗有能力的部隊被陸續派往西北。
在當時西北軍中,湧現了『涼州三明』這樣的名將。
董卓的職務是中郎將,他早期討賊不利,被免官,後韓遂再度起事,朝廷急需用人,便再度起用董卓前往西北軍中。
當時六支軍隊同時進軍,五路皆敗,唯有董卓畏縮不前,結果反而得以保全。
董卓因保全軍隊的功勞被封為前將軍,並州牧。
而孫堅,他的起家和地位都遠低於董卓,但是,董卓卻差點因孫堅喪命。
韓遂邊章之亂,孫堅也加入了西北方面軍,擔任方面軍司令張溫的參軍。
有一次,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卻姍姍來遲,而且傲慢無禮。
孫堅便勸張溫殺了董卓,他的理由主要是『董卓傲慢無禮,屢次作戰不利卻毫無羞恥心,這是典型的養寇自重,大軍必須軍紀嚴明,不如殺掉董卓以正軍法』,結果張溫優柔寡斷,沒有采納孫堅的建議。
假如此時張溫聽從孫堅建議殺死董卓,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後來的天下大亂呢?
《另外,這位張溫大人被當時還是無名小卒的陶謙當面羞辱,卻不動怒,這種人也能做方面軍司令?
》
後張溫和周慎《另一位西北軍高級將領》指揮大軍進攻韓遂叛軍。
董卓隨張溫,孫堅跟隨周慎。
結果,董卓畏縮不前,軍隊得以保全。
而孫堅呢,他勸周慎斷敵糧道,但沒有被采納,周慎一路兵馬大敗。
這一戰後,董卓加官進爵,孫堅則返回內地參與各地平叛作戰。
時間一晃八年,漢初平三年,董卓做了漢朝中樞的王,威震天下,而孫堅則做了討伐董卓聯軍的先鋒。
這對西北軍中的冤家對頭,如今分屬不同陣容,針鋒相對。
孫堅在面對董卓軍團的作戰中,連敗董卓大將華雄等人,破涼州主力,並在洛陽近郊皇家陵園摧破呂佈,迫使董卓遷都。
早在一年前,討伐董卓聯軍建立之初,董卓就曾說過這麼一段話:『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
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聯軍打一仗敗一仗,都怕我,這群人成不了事《董卓這話包括曹操》。
隻有孫堅這小子《孫堅年紀遠小於董卓》,很會用人,要告訴諸將,遇到孫堅要謹慎小心。
後孫堅連破關城,董卓更是派自己的心腹李傕向孫堅求和,許親,並稱:只要孫堅歸順,他和他的親屬要什麼官給什麼官。
但孫堅從骨子裡看不起董卓,他說:『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
』
後來,董卓終於被孫堅趕走,威勢大減。
但是,孫堅雖然在討伐董卓的作戰中立下蓋世奇功,但卻被群雄排斥。
他憤恨率兵離去《歷史上孫堅沒有獲得傳國玉璽,他離開聯軍是被袁紹排擠》,結果在荊州被劉表射殺。
而董卓,他到長安後不久,就被王允董卓聯手背叛,被殺慘死。
就這樣,孫堅、董卓這對漢末亂世初期最著名的兩大梟雄,一前一後死於非命。
他倆從西北軍中開始的恩怨糾纏,也因此畫上了句號。
隻不過,他倆死後,亂世並未就此終結,曹操、孫策、袁紹、呂佈等人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些名氣遠不如董卓孫堅的『後輩』梟雄們開始了他們的亂世爭霸!
本文為『老不看三國』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