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記載,公元23年,是王莽稱帝的第15年。
自天鳳四年(17年)以來,全國各地暴動頻頻,王莽疲於應付,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而這年三月又有一個震動人心的消息傳到長安城:綠林軍擁立漢景帝的後裔劉玄為帝,改年號為更始元年,自稱『玄漢』。
更始政權的建立,將王莽推到了懸崖邊上。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王莽決定舉行典禮,冊封來自杜陵的史氏為皇後。
兩年前,王莽的原配孝睦皇後去世。
王莽在此時續弦,目的是要通過一場盛典,鼓舞軍民,穩定自己的統治。
但皇帝兼『新郎官』王莽已年近七旬,若是以滿頭白發的形象出現在百姓面前,恐怕隻會令人更加擔心他的身體狀況。
怎麼辦?王莽『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須發』——通過染黑頭發胡須,營造出自己仍然年富力強的假象。
但假象畢竟是假象。
半年後,更始大軍攻入長安城,王莽喪生於亂軍之中。
染發雖然令王莽獲得了片刻的心理安慰,卻最終無法抵擋歷史前進的車輪。
不過,王莽染發的行為,卻給了後人不少啟發。
古人認為,『腎其華在發』,發色能體現人的身體機能情況。
胡須是男性的生殖特點之一,東漢末劉熙在《釋名》中寫道,『髭,姿也,為姿容之美也』。
可見胡須的顏色質量,是男性美的象征。
男子擁有烏黑油亮的須發,既能夠提升顏值,更代表了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能量。
時光流逝身體的衰老不可避免,而染發則為人們提供了和歲月抗衡的機會。
魏晉之際,吳郡的文人陸展效仿王莽,將白發染黑,目的是提升顏值討好寵妾。
南宋詩人陸遊、樓鑰也紛紛在詩中記下自己染須染發的經歷。
明代政壇上有不少中老年官員貪戀職位,不肯服老,於是染發藥劑、修補門牙的廣告,甚至貼到了吏部衙署的外墻壁上。
明代政壇的染發風尚,不僅是官員的個人選擇,也是一種政治手段。
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命禦醫為鎮守雲南楚雄的老將袁義『染須鬢,俾還任以威遠人』。
通過改善須發顏色,樹立官員威信,從而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朱元璋這一步棋,可謂深謀遠慮。
那麼,王莽這些古人們都用什麼染黑須發呢?
方子如下:用水調和胡粉(即鉛粉)白灰,塗在須發之上。
作為男性染發劑,胡粉和白灰也出現在了傳說由北宋蘇軾搜集整理的生活百科全書《物類相感志》中,還有了具體的染護步驟:『塗之以油紙包烘,令溫暖。
候末燥間洗去,以油潤之』即:把染劑塗在須發上用油紙包裏並熱烘,待染劑幹燥後洗去,以油滋潤。
如此,須發就可以『黑如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