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紙張昂貴,買不起的人拿什麼當手紙?漢朝的方法最難接受。《網路歷史》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這一項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給人民帶來的便利是十分巨大的。

紙張的發明,不僅可以記載文字,它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譬如,如今我們上廁所便離不開手紙,那麼在造紙術沒出來之前,古人用什麼做手紙?

且明清之前紙張非常昂貴,那買不起紙的普通百姓又是拿什麼做手紙的呢?

造紙術是在東漢時候發明的,在這之前,古代人上完廁所拿什麼當手紙擦拭?

有史籍記載的,最早普遍使用的『手紙』叫做『廁籌』,這個廁籌就是上完廁所後用來擦拭的木條或者竹條。

根據出土的文物考據,廁籌的規格大概在24厘米長、寬05-0.8厘米、厚度為0.5厘米左右。

而這個最早的記載使用廁籌時期,在東漢時期,在《尋秦記》中,裡面描寫的使用瓦片擦拭,不知是借鑒何處。

在《資治通鑒》中,曾記載過北齊的一段事情,是這樣描寫的:『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由此可見,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都是使用廁籌當作手紙來用。

而到了唐朝,手紙的充當物又有了新的變化。

據《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與周皇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親自削僧徒廁筒,試之以頰,少有芒刺,再加修治』。

這裡說的是南唐後主為僧徒制作廁籌,並且還不斷的修整,以免有毛刺刺傷皮膚。

南唐在唐朝和宋朝之間,那麼應該唐朝也是用廁籌,可是唐朝的造紙術已經非常完善了,為什麼大家不用紙?

唐朝的造紙技術雖然十分發達,但是紙張非常貴,隻有家境比較富裕的人才會使用紙張擦拭污穢。

然而在唐宋一些記載中,又有焚燒紙錢祭祖的記錄,《天工開物》記載,盛唐時期,祭祖送葬之類的事情比較頻繁,用紙錢代替焚燒佈帛,北方地區用切條,名曰紙板。

既然能夠燒紙錢祭祖,為何不能用來當作手紙。

在我看來,紙張在當時昂貴是毫無疑問的,並且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地位非常高,因此對於用來讀書寫字的工具一紙張,古人帶有一定的敬畏心理,用紙來擦拭污穢的事情還是比較少見,而祭祖這種事情也比較隆重,所以焚燒紙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而且我認為這種紙很有可能是造紙過程產生碎屑等殘次品,稍微觸碰就會碎掉,不適合當做手紙。

到了元朝,這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是粗人,沒有什麼『敬惜字紙』的思想,那時候的造紙術也更加先進了,能夠大批量生產,原材料也很便宜。

在《元史》中,有記載過一個太子妃,對皇後婆婆非常孝順,在皇後婆婆上完廁所擦拭之前,先會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

看來那個時候貴族用柔軟的紙,作為普通的百姓,粗紙肯定還是能用得上的。

到了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幾種不同種類的紙張,最下等的粗紙用作生活用途,所以如廁手紙也在其中。

在清朝的《紅樓夢》,就有描寫劉姥姥要了要張紙就要拉肚子的情節。

所以綜合以上來判斷,漢朝之前如廁後多用樹葉、草等;漢朝一魏晉南北朝用『廁籌』;唐宋廁籌和紙混合使用;元明清則用粗紙當作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