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距離普通人最近的『科學』,同時也是人類最難以捉摸的『神秘』,這種同一事物身上的矛盾是最吸引人的。
關於此,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百家講壇講師於賡哲先生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論述,他認為,『歷史是在探討一種群眾心理的趨勢,研究歷史非常需要一種理工科思維。
在一件件的歷史事件中,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手段追求歷史的規律,但歷史不是科學』於賡哲先生的這段話是對歷史的『科學性』和『神秘性』最好的概括,也適用於歷史的研究過程當中。
許多歷史事件和特征都是充滿巧合的,仿佛歷史的鏡像,比如中國古代的漢朝與西方輝煌的羅馬。
從全球史觀的角度來看,漢代與羅馬的相同點實在太多,兩個輝煌的帝國仿佛孿生兄弟一樣,在同一個時代迸發出不同的光輝。
羅馬共和國誕生於公元前509年,而這一年,孔子誕生四十二年,墨子更是還未誕生,因此當羅馬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當中時,漢帝國還在遙遠的未來。
不過,日益強大的古羅馬帝國不會想到,日後在遙遠的東方還會誕生出一個與自己極其相似的偉大帝國。
當羅馬在第二次佈匿戰爭中取得勝利後不到一年,在遙遠的東方大陸上,一位出身平民的小人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漢代,而他就是劉邦。
公元前146年,羅馬征服了希臘,迎來了自己的輝煌,而五年之後,漢武帝登基,漢朝即將對北方強大的匈奴展開反擊,創造自己的偉大。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共和國歷史結束,公元25年,劉秀稱帝,開啟了東漢時代。
短短不到五十年間,東西方兩個最輝煌的帝國都發生了巨變,西漢成為東漢,而羅馬共和國也成為羅馬帝國,更驚人的相似是,兩個帝國和文明走向衰敗的時間和方式都幾乎一致。
此後,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都陷入了分裂。
漢朝先是陷入戰亂,成三國鼎立之勢,然後進入南北朝時期,而羅馬也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隻是不同的是,中國最終重新走上統一,而羅馬走上了末路。
當然,漢朝與羅馬的相似並非如此淺薄,除了時間,兩個帝國的思想乃至信仰都很相像。
比如易中天先生就在他的《兩漢兩羅馬》一書中寫道:『羅馬跟中國確實很像,比如多神崇拜,信仰自由,甚至沒有信仰。
中國的皇天上帝……平時卻並不直接插手人間事務。
羅馬的……』人的是非,神是不管的。
也就是說,中華和羅馬都是『人本』而非『神本』。
唯其如此,他們才會一個發明了禮治,一個發明了法治。
法治也好,禮治也罷,都是『人的自治』……』在易中天先生看來,兩個帝國以及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文明擁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而這些是令人著迷的。
羅馬與漢朝就像是歷史的鏡像一樣,在遙遠的古代,它們的接觸隻限於使團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是單向的乃至封閉的,因為甘英出使大秦並沒有成功,而大秦的使團歷經艱難才來到漢朝,但他們最後是否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猶未可知。
不僅如此,兩個帝國的經濟基礎也差別巨大,羅馬的商業非常繁榮,海洋文明昌盛,而漢帝國是農業文明的頂峰。
在這樣懸殊的背景之下,兩個文明卻非常『有默契』的發展,同時創造出兩個世界性文明,而這才是將羅馬與漢朝進行比較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羅馬還是漢朝,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亮點,它們為世界留下了許多遺產,比如在易中天先生看來,『漢的貢獻是為中華帝國奠定了基礎……兩漢是帝國制度的樣板……羅馬則為現代國家提供了原型……羅馬的共和精神和法治觀念,是現代文明最需要的』
兩個帝國都創造出了世界性文明,不過奇特的是,羅馬最終消亡在歷史長河當中,但它的精神與文明卻在文藝復興之後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源頭,而中華文明歷經上千年的風雨,期間渡過多次文明浩劫,卻從未中斷過,然而它卻在近代逐漸喪失活力。
這其中的奧秘,是值得後人研究的。
參考資料:《後漢書 西域傳》 《兩漢兩羅馬》